管笑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管笑笑 | |
---|---|
原图链接 来自360网 | |
出生 |
山东省高密县 | 1981年1月1日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教师 |
知名于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知名作品 | 《一条反刍的狗》 |
管笑笑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之女,母亲杜勤兰1981年出生于山东高密县大栏乡平安庄。2008年发表译著《加百列的礼物》(上海文艺出版社)。 管笑笑6岁之前一直跟母亲住在农村。1995年,管笑笑和母亲离开山东,到北京与父亲莫言生活在一起。 2000年考入山东大学外语学院。毕业时,由于成绩突出,被保送到清华大学文学院攻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学位。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当代文学博士。
家庭生活
身为作家的管笑笑,喜爱读书自不必说;受父亲的影响和家庭氛围的浸染,笑笑自小也爱读书。这对"书痴"父女的家里面,各种各样的书籍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东西。在读书买书这件事情上,笑笑和老爸可以说是"心有灵犀":每当在书店看到可能会对老爸创作有用的书,笑笑就会毫不犹豫买下来;碰到自己也爱看的,她会一次买两本。而莫言在逛书店时,也会如此考虑。曾经有过几次,父女竟都因为出于为对方考虑而一次买两本相同的书,结果到家一碰面,相同的书竟买了四本。
2008年,管笑笑发表了译著《加百列的礼物》,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谈及创作,管笑笑这样说:"我喜欢读书,确实是受了父亲在家中营造的文学气氛的影响。但到了我自个创作小说时,父亲从不干涉,更不指导我如何写小说。一切都让我去探索,去创作,自己成长。"
个人作品
管笑笑在山东大学本科一年级时创作完成长篇小说《一条反刍的狗》(春风文艺出版社)。
该作品以第一人称写成,主要围绕着主人公林筱亦从高三到大二之间的一段生活和感情经历,这本描写大学校园生活的小说很快被读者看好。
论文多篇:
"一个孤独移民的家园想象--论《午夜之子》的家园书写"(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发展的悲剧和未完成的救赎--论莫言《蛙》"(《南方文坛》)等。
写给父亲
万语千言,父爱莫言
研究生毕业后,我成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一名老师。我很喜欢我的工作,而老师的工作也很适合我的性格。劳动关系学院有两个校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河北涿州,我经常要两地跑,一周在家里的时间也只有两三天,每到周末,我总会想多找一些时间陪陪父母。有时候我会鼓捣全家一起出动去看电影,去年年底我们就一家三口去看了《梅兰芳》和《非诚勿扰》,有时候我会被他们鼓捣着去郊外摘野菜。我们全家人都很喜欢自然,喜欢享受田园之乐。父亲和母亲尤其喜欢吃新鲜的、没打过农药的野菜。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对这些口感清淡,又带着泥土芬芳的野菜产生了浓烈的兴趣,父亲经常会告诉我哪些野菜可以摘,哪些野菜应该怎么做才好吃。每当我在某个山头野地里辨认出一些可食用的野菜,就会兴奋地拿给父亲去验证,这个时候的我就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回到我家院子里的那块小菜地,像个小尾巴似地跟在父亲后面把他烦得不行,而他也只是乐呵呵地回答我没完没了的问题。每逢采了野菜回来,父亲就会兴致很高地亲自下厨,我也在一旁帮忙打下手,晚上的饭桌上就会有一些野菜烙饼、野菜盒子,我们全家人围着桌子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其乐融融。
有时候,我会突然买上一束花,或者做上一桌菜,给出去散步的父母亲,推开门会有一个惊喜。有时候,父亲会兴致所致,会晚上在家里给我跟母亲唱上几句京剧,表演一段戏曲,虽然唱得不那么专业,但父亲认真投入的演唱让我和母亲都享受极了。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这么自然,这么恬淡。而我总是暗暗感谢上苍能让我如此幸福。
在我时间充裕的时候,就会跟随父亲出国转转,有一次,父亲去意大利领奖,把我也带去了,去做一些日常类的生活助理。我会帮他看一些会议文件和英文信件,也会告诉接待方我们的日程安排。这些年来,父亲收到的国际交流的信件基本上都是我看,我也在他的授意下一一回复。父亲自己也一直非常勤奋地在学外语,也会不时向我请教。他不会像别的父母一样觉得跟小孩请教是一件没面子的事,反而总是我被他虚心的态度弄得有一点不好意思。不过总归是太忙的缘故,并没有很多时间来学习。
在我眼里,我的父亲是一个坚强又温柔的人,热爱家庭,他能用最棒的语言写出最棒的小说,但他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不过我知道他感情的深厚和浓郁,只是有些时候,有很多事情身处其中的人是不会有感觉的。记得有一次我跟父亲去参加一个活动,当父亲发现我稍稍驼背的时候,他就会轻轻地推我一下。这只是一个很细微的动作,但有心人看在眼里,也能觉出父亲对我的宠爱。旁人对我说:“笑笑,你爸爸是很爱你的。”我立刻知道是他所指的是哪个动作,我也知道这个动作背后流露的感情。
曾有记者让我评价我的父亲,我说父亲很好很好,其实我说这个“很好”都觉得惭愧,这么好一个父亲,用很好两个字来评价他,我都觉得不太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父亲和母亲的感情越发深厚,不是说以前不深厚,只是以前只因为他们是爸爸妈妈才爱他们,而现在会多了一份理解去爱他们,理解了以前他们的很多做法都是为了我好。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非要去看一部周润发主演的电影《赌神》,而母亲觉得那时候周润发的形象不是黑帮就是流氓,觉得对会对我有不好的影响,任我怎么缠闹,最终也没能看成这部电影。现在想来,从小父母就有意地规避这些有可能对我造成负面影响的信息,让我建立起健康、饱满、传统的世界观。我一直都是老师眼中的乖乖女,而朋友总戏虐地说我像个“70”后,即使在青春叛逆期,我也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我不会觉得这是没个性,我觉得自己的人生过渡地非常平顺,我乐天知命,非常快乐也非常满足。相反的,为了标榜个性去“叛逆”才是幼稚的,而其中的大多数,都是那么的不快乐。
现在我已有了一个相处三年的男朋友,我们经过朋友的朋友介绍认识,这两年感情也渐渐稳定,也许不久后就要组建自己的家庭。我觉得婚姻是很需要勇气的事,不仅要承受自己的生命,还要承受另一个生命,对方的生老病死,你都要去宽容,要去照顾,所以一段婚姻如果维持得好,是可以把人的美德激发出来的。这就是婚姻的伟大之处,婚姻是两个不完美的人在一起过日子,而每个人身上都有鄙俗的一面,但两个人却能彼此宽容着走下去,所以婚姻的伟大就在于彼此的责任心。而我对婚姻的这种想往和信念,完全来自父母给我营造的和睦家庭氛围。
当我第一次把男朋友带回家给父亲看的时候,父亲当面没有过多的表示,对男友不冷不热,不咸不淡。男友很忐忑,偷偷问我:“你爸爸是不是不太喜欢我啊,一个‘好’字都没说呢!”我扑哧一下笑出声来:“我做了我爸二十多年的女儿,好容易才混到一个‘还行’,你来吃一顿饭就想他说你‘好’呀,那你可把我爸想得太容易了。”男友听后也笑说:“是哦,感情内敛的男人通常比较可靠,你没发现这点我跟你爸挺像的?”
父亲事后也没有过多地评价过男友,但他不反对我们交往,我知道这就代表父亲接受了他,后来还是母亲私下里跟我透露,父亲观察了我男友很久,结论是从各方面看来我男友都是个可以托付的年轻人,而且他也相信女儿的眼光,可以放心地把笑笑交给他了。也许从那天开始,父亲知道我真的长大了,他可以慢慢对我放心了。我觉得自己在各方面都越加成熟,越来越好,父亲对我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但我还是会感觉到压力,我总是想做得更好一些,让父亲更开心、更放心。希望他那双紧紧抓着女儿自行车后座的手,可以放心地松开了。去年,我翻译了一本库雷西的小说《加百列的礼物》,拿到出版后的书样后第一个就送给了父亲,父亲摩挲着书页,一行行仔细的读,末了说笑笑你长进了,幸福得像个孩子
父亲曾对采访他的媒体说,他不是一个好父亲,我想,他是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在我眼里,他不仅是个好父亲,还是一个一百分的好父亲。虽然他从没有过言辞上的表达,但那些关爱和呵护,早已经渗透在平日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万语千言,父爱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