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米切尔·恩德

增加 14,44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米切尔·恩德 | 圖像 = [[File:22d7000395b1d7a881d8.jpg|缩略图|center|[http://p99.pstatp.com/large/22d7000395b1d7a881d8 名为安德烈亚斯·赫尔穆特(Andereas Hellnuth) 图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6426314282111074561/ 來自今日头条]]]| 圖像說明 = 幻想文学作家 | ,1929 出生日期 = 1929 年11月12日 生于 | 國籍 = 德国 巴伐利亚风景如画的小镇加米施・帕腾基兴。德国当代 | 别名 = | 職業 = 幻想文学作家 | 知名原因 = 德意志青少年图书奖 | 知名作品 = 《[[毛毛]]》</br>《[[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br>《[[小图丁杰姆和司机鲁卡斯]]》</br>《[[愿望潘趣酒]]》 }}
'''米切尔·恩德'''('''Andereas Hellnuth''',1929年11月12日-)生于[[德国]]巴伐利亚风景如画的小镇[[加米施・帕腾基兴]]。德国当代幻想文学作家 。<ref>[http://book.ifeng.com/psl/dzsp/200807/0711_3553_647018.shtml 找回失去 成名作 幻想与梦境:米切尔·恩德 小纽扣吉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荣获了1961年德意志青少年图书奖。] 凤凰网,2008-07-11</ref>
他的成名作《小纽扣吉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荣获了1961年[[德意志青少年图书奖]]。 1995年8月,米切尔·恩德久病之后在 [[ 斯图加特 ]] 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 人物生平 == '''童年经历''' 米切尔·恩德出生于一个文化气息分外浓厚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埃德加·恩德]]是声名卓著的[[超现实主义画家]]。 然而,在纳粹横行的黑暗年代里,这位大画家受到当局的迫害,他的作品被打成另类,遭到查禁,几乎无人敢问津。埃德加·恩德不向黑暗势力低头,反而创作出更多充满幻想色彩的佳作。这些都给年幼的米切尔·恩德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小米切尔惊喜地看着爸爸画的飞船、仙人,以及用羽毛做成的船桨,小脑袋瓜里立刻充满了联想。 有时候,他看着图画上的骑着巨龟的人物,追问爸爸这幅画到底是什么意思。爸爸耐心地给小米切尔讲述到深夜,这些都深深地留在他的记忆中,成为这位日后的幻想文学大师的创作灵感的来源。 米切尔·恩德的少年时代精神生活十分丰富,而物质生活十分匮乏。那时候养家糊口的重担,都落到了他的慈母路易丝的身上。贫困的生活让米切尔·恩德与下层的劳动人民有了更亲密的接触。他和住在附近的一个马戏之家交往甚密,他喜欢跟那些会变魔术会玩杂耍的孩子们一起玩,听他们讲述小小年纪闯荡江湖的见闻,这使他像一只小鹰,翅膀尚未丰满,就想去蓝天飞翔 。 '''创作经历''' 米切尔·恩德曾做过演员,1954年开始剧本写作,五十年代末开始为孩子创作,七十年代后闻名世界。代表作有《[[小图丁杰姆和司机鲁卡斯]]》,1974年的《[[毛毛]]》和1979年出版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米切尔・恩德在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中长大,从小聪颖过人,自幼喜欢艺术和文学创作,从1943年起就开始写作诗歌和短篇小说。 二战结束后,年轻的米切尔就读于[[奥托·法尔肯贝尔格演艺学校]]。在校期间,学业突出,一毕业就活跃于南方的戏剧舞台,其后一边在慕尼黑大众剧院当导演,一边为巴伐利亚广播电台撰写电影评论,然而他真正的志趣却在于幻想文学的创作。 不久,他即告别舞台移居慕尼黑从事专业创作。恩德从五十年代末开始从事少儿作品创作,因其儿童文学处女作《小纽扣吉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发表而一举成名。 [[二战]]结束以后,米切尔·恩德进入慕尼黑的一所演艺学校。毕业后他加入一个小剧团在德国北部巡回演出。他搬道具、画布景、作演员,第一线的演员生活,让他历经风霜,饱尝到人世的坎坷炎凉。一段时间以后,他离开剧团回到慕尼黑。他开始为歌舞剧团写剧本,为电台写影评。这段时间他生活困顿,因收入微薄,只能依靠牛奶和面包圈度日。 有一天,一个朋友请米切尔·恩德为一本连环画写脚本,他用打字机打下了开头的第一句:“火车司机卢卡斯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国度”,写着写着他思如泉涌,几个月以后,一部长篇儿童小说诞生了。 这是一部描写火车司机卢卡斯和他的朋友吉姆·克罗甫以及十三个强盗的故事。情节紧张曲折,故事引人入胜。他决定把书转寄给出版社,可是很不走运,他竟然连遭十三次退稿,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他出师不利 。 1960年,米切尔·恩德人生的转折点,第十四次投稿终于成功。时任蒂奈曼出版社社长的是[[威特布莱希特]]先生的母亲。她从这部书稿中发现了米切尔·恩德的才华,毅然把这部书出版。 1970年,恩德与其妻德国女演员[[英格博格·霍夫曼]]一起定居意大利,住在罗马以南的阿尔巴纳山区,一住就是14年。在此期间名满天下的作品《[[毛毛]]》和《[[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相继问世,使他成为德国最优秀的幻想文学作家,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纽扣吉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曾先后获得德国青年文学奖。 数年以后,米切尔·恩德和他的妻子[[英厄伯格·霍夫曼]]离开巴伐利亚,移居[[意大利]]。他们在罗马南效买了一栋小别墅,取名为“松鼠别墅”。这里佳木葱茏,空气清鲜,正是潜心写作的好去处。夫妻俩养了猫、狗、乌龟、松鼠等小动物,生活恬淡而节奏。米切尔·恩德的大量主要著作,就诞生在这里。在这栋松鼠别墅,他俩一直住到1985年。  1985年,恩德在其妻子死后又从罗马回到了德国。1989年,他与《讲不完的故事》的日文女翻译[[马里奥·佐藤]]结婚。 == 主要作品 ==[[File:22d6000444b0d03ad9df.jpg|缩略图|右|400px|[http://p1.pstatp.com/large/22d6000444b0d03ad9df 原图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6426314282111074561/ 來自今日头条]]] #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 《[[毛毛]]》 #《[[小纽扣吉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 《[[愿望潘趣酒]]》 # 《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 # 《吃噩梦的小精灵》# 《犟龟》# 《永远讲不完的童话》 # 《出走的绒布熊》 # 《月圆夜的传说》 # 《火车头大旅行》 # 《光屁股大犀牛》#《十三海盗》 # 《魔法学校》 # 《苍蝇和大象的足球赛》# 《小纽扣的故事-(全三册)》 # 《捣蛋学校》 # 《布头娃娃》# 《威利的疑问》  == 作品风格 == 米切尔·恩德的童话,一方面自由驰骋在幻想王国,另一方面深深扎根于现实世界的土壤。他用大人的眼睛观察,用孩子的心灵感受,用小说家的技巧表现,创造了一个虚幻却又现实的童话王国。读者倘佯其间,常会有种强烈的参与感,在被作者那曲折有趣的故事迷倒的同时,又会时时感受到作者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批判。 米切尔·恩德的作品中还常常潜伏着哲学的“[[悖论]]”,这与他的时间哲学一样充满趣味并诱人思索。而将悖论表现得最为丰富生动的,莫过于他的童话杰作《[[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米切尔·恩德的作品不是水中月,而是镜中镜。作品和现实在他的笔下,成了相互折射的两面镜子,是虚幻中见真实,真实中隐虚幻。  == 人物影响 == 米切尔·恩德的一些著作,如《[[毛毛]]》和《[[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等已经成为世界名著并被中国读者所熟知。他是一位多产的全方位的作家,作品被译为近40种文字,总印数超过3000万册,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ref>[http://www.china.com.cn/chinese/RS/196851.htm 当代文学的资源在哪里——米切尔·恩德的启示] 中国网,</ref>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的发表使恩德获得了十二个国内国际重要文学奖,从而使他成为“一名畅销作家,成为当今德国最为成功的小说家”。《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这本小说已经被翻译成三十多种文字,为米切尔·恩德赢得了世界声誉。情节的故事、叙事谣曲、诗歌和戏剧。 米切尔·恩德创作了许多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塑造了毛毛,[[巴斯蒂安]]等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女孩,男孩艺术形象。 米切尔·恩德的著作被拍成电影,改编成舞台剧,被制成卡通片和广播剧,他获得了德国和[[欧洲]]的青少年文学方面的几乎一切大奖。许多过去认为他的幻想文学作品脱离现实的人,从他的作品中发现了艺术的真实。 许多和平主义者、环保主义者、儿童和妇女的权益保护者,把《毛毛》、《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欲望潘趣酒》作为教科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 作品简介 ==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找回失去的幻想与梦境'''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是恩德1979年发表的一部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德国,它就像《[[西游记]]》在中国那样家喻户晓。本书曾获德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13项优秀图书奖,被译作43种语言,全球销量达到2000万册。曾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动画片、芭蕾舞剧、歌剧、话剧等。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批判意识,而且有深刻的哲学内涵,被称为现代青少年启示录。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是一部关于成长和认识自我的哲学童话。这部著作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令人恨不能一口气读完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巴斯蒂安]]在上学的路上意外地发现一本奇书:《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幻想王国正在毁灭,天真女皇生命垂危,只有一个人间的小孩为她起一个新的名字,她和幻想王国方能得救。于是巴斯蒂安被拉进故事之中,成了天真女皇和幻想王国的拯救者。真女皇为了感谢他,答应让他实现自己在幻想王国里的一切愿望,直到他找到自己真正的愿望为止。从此,巴斯蒂安又开始了他那险象环生的漫长旅行。[[File:恩德.jpg|缩略图|左|400px|[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21/d5f79fd94c5e42bb9f3e4769de20d623.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76931855_480195 來自搜狐网]]] 恩德曾说:“我的童话,不仅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也同样是写给大人们看的,换句话说,我的作品,适合所有八至八十岁童心未泯的人阅读。”在他看来,“没有所谓为了孩子而存在的一种特别的文学,孩子们原则上丝毫也不关心的主题,或是孩子完全不理解的主题,是根本不存在的。问题是你如何用心、用头脑来叙述那个主题。”在总结自己的创作活动时,他说:“我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很像中世纪的炼金术士或说书艺人——我们都是把外部世界的各种现象加以转化或改造,变为个人内心世界的各种形象。所谓文化,无论在哪个地区哪个时代,都只是个人根据内心世界的准则对外部现实世界的重铸。”正是基于这种创作思想,米歇尔?恩德的童话具有一种现实和幻想交融的超现实色彩。他的童话,一方面自由驰骋在幻想王国,另一方面深深扎根于现实世界的土壤。他用大人的眼睛观察,用孩子的心灵感受,用小说家的技巧表现,创造了一个虚幻却又现实的童话王国。读者倘佯其间,常会有种强烈的参与感,在被作者那曲折有趣的故事迷倒的同时,又会时时感受到作者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批判。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是童话,但成人读者对它们的喜爱,决不下于青少年。这部长篇童话吸取了许多经典作品,如“一千零一夜”、“古希腊神话”等华丽的幻想色彩,并采用了[[古典寓言]]式的故事套故事的叙事结构,大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小故事,每个小故事既可独立成章,又互相关联,充满哲理的光辉,又不失儿童文学的生气和灵动。内容既是幻想世界的故事,又是现实世界的故事。其想像之丰富,情节之曲折,篇幅之长,[[堪称当代童话的杰作]]。 幻想国存在于人们的心灵当中,它是人类从远古以来,用心灵解释世界和创造世界的一切果实,也是我们开创未来的沃土。而幻想国的危机自我们跨入现代化的进程以来就时刻存在着,不管是文学、科学、艺术还是哲学,我们的想象力在萎缩,我们的心灵在退化;与此相伴的是大自然的破坏以及人和社会的复杂与冷漠……。在这个平凡的没有灵魂的时代,米切尔·恩德以他不朽的作品,挽救了一个几乎要失去的王国,即幻想世界。德语国家的文学评论界称赞他“在冷冰冰的、没有灵魂的世界里,为孩子也为成人找回失去的幻想与梦境”。 每个人的心中都埋藏着梦想,可是有人的梦想却被遗忘。每实现一个梦想,心中重会有心的愿望,直到最后追寻到心中最后的理想。有些人,永远去不了幻想王国;有些人虽然能去,但却永远留在了那里。只有少数人能够到幻想王国,又能从那里返回来,他们使两个世界都健康。 幻想国的故事讲完了,但在你的心里,它仍旧可以继续下去,巴斯蒂安在幻想国开始的故事将由另一个自己阿特莱尤继续地演绎下去。同时也将有另外的巴斯蒂安继续开始新的故事。也许是你,也许是我。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你正在谱写这个故事,生活若精彩、没虚度,这个故事则精彩绝伦。 == 人物评价 == “在冷冰冰的、没有灵魂的世界里,为孩子也为成人找回失去的[[幻想]]与[[梦境]]”。(德语国家文学评论界) 米切尔·恩德以他不朽的作品,挽救了一个几乎要失去的王国,即幻想世界.全世界的读者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不朽的心路开拓者和不倦的寻梦人。(凤凰读书评)  == 人物纪念 == 1998年慕尼黑的[[国际青年图书馆]]内为米切尔·恩德设立了一个博物馆,这是德国第一个为少年儿童作家所设立的博物馆。博物馆内所陈列的东西除了作家遗留下来的家具和用具以及博大的工作藏书之外,还有米切尔·恩德的通信、手稿、绘画、照片等。 == 参考资料 ==[[Category:作家]] [[Category:德国人]]
98,2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