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努辛斯克盆地
历史学研究
该区域是西伯利亚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自古与中国文化交流密切,保存有中国内陆地区夏商以来文化风格的遗迹。较著名的如阿巴坎市发现的汉代式样宫殿建筑遗址。 约当公元前14世纪,夏遗民中的一部分人由于受到商人的压迫或其他原因,不远万里向北迁徙,最后达米努辛斯克盆地 ,此事说明了古时气候变暖时先民为求生存而迁移。 两千多年前的商代,从中原到北方,再从北方到蒙古高原,如同环环相扣的链条,商文化对中国北方和欧亚草原东部地区的影响就是这样似水波般传播。这幅跨越时空的巨大画面,已获得越来越多的实物证据支持。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早商时期是中原与北方文化的结合时期。从晚商时期开始北方青铜器兴起,并向外传播到达了蒙古和米努辛斯克等地,而商文化高超的青铜器制造技术是中国北方青铜器兴起的重要原因。在西周初年,草原文化的兴起又影响到了中国北方地区,这些交往形成了中国北方和蒙古高原冶金区,这也是后来匈奴联盟的基础。 对铜刀和铜剑等青铜器发展演变的分析可以看出,米努辛斯克盆地与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关系并不是单一方向传播的,而是互有交往的双向传播。其中米努辛斯克盆地的凹格剑、兽首剑、铃首刀剑以及弓形器等都是受到了中国北方和蒙古高原冶金区的影响。此外,在米努辛斯克盆地还发现了少量的三足蛋形瓮,根据已有研究,这种器物起源于龙山时代晚期的晋中地区,并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内蒙古中南部、南流黄河两岸、晋中和关中地区。因此米努辛斯克盆地出土的这种三足蛋形瓮无疑是中国北方文化外传的一个佐证。而中国北方兽首风格的刀剑则可能是来自米努辛斯克盆地的影响。从年代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北方对米努辛斯克盆地的影响发生的比较早,商代晚期就已经开始;而米努辛斯克盆地对中国北方的影响发生相对较晚,兽首作风传到北方地区已经是西周时期。因此,那种米努辛斯克盆地起源论缺乏细致的论证,是值得商榷的。 [1]
地理概况
米努辛斯克盆地(英语:Minusinsk Basin,俄语:Минусинской котловины) 境内地势起伏,海拔200—700米。叶尼塞河及其支流阿巴坎河、图巴河等流经。多淡水和咸水湖。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地区较干旱。年降水量中部240—270毫米,山地达450—500毫米。土壤多为栗钙土和黑钙土。有铁、煤、铜、铝、金等多种矿藏,水力资源丰富。西伯利亚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农作物以小麦和甜菜为主,瓜类和果园业发达。工业以农畜产品加工、采矿、木材加工为主。南部的迈纳镇有全国最大的萨彦—舒申斯克水电站。主要城市有米努辛斯克、阿巴坎、切尔诺戈尔斯克等。 [2]
参考文献
- ↑ 地质十大运动你知道几个?网易订阅
- ↑ “虎雁纹”瓦当 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