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嘉之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中午十一點多鐘的時候,他和卡佳沿着特維爾街心公園往前走。春天突然取代了嚴冬,在太陽下面走路還覺得有點發熱。都說雲雀飛來會給人間帶來溫暖和歡樂,仿佛真是這樣。到處冰雪消融,一切都是濕漉漉的,屋頂上往下滴着水,看門人把人行道上的冰一塊一塊地敲下來,從屋頂上一鍬一鍬地扔下濕漉漉的積雪。到處人來人往、生氣勃勃。高空的雲彩漸漸散開,化成了白色的煙霧,然後就和那碧藍碧藍的、又仿佛是濕潤的天空溶合在一起了。那尊神情里充滿希望、低頭沉思的普希金銅像高聳在遠方,耶穌受難廣場①上陽光普照。然而最使米嘉覺得無比美好的則是:這一天他覺得卡佳特別漂亮,心地十分純樸,對他很親熱,常常帶着孩子般信任的神情,挽住米嘉的手臂,不時地抬起頭來看一眼他那充滿了幸福,因而顯得有些傲慢的面孔。他的步子邁得很大,卡佳簡直有點跟不上他。
作者簡介
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1870~1953)俄國作家。主要作品有詩集《落葉》,短篇小說《安東諾夫的蘋果》、《松樹》、《新路》,中篇小說《鄉村》等。1933年作品《米佳的愛》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 由於他嚴謹的藝術才能,使俄羅斯古典傳統在散文中得到繼承 諾貝爾獎委員會主席霍爾斯陶穆這樣評價他的作品:一部《鄉村》小說,使40歲的蒲寧名聲鵲起。在小說中,他抨擊了那些有民族自大狂的農民,對那些鄉愚的嘴臉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畫。作者雖未從歷史的角度分析農民的沒落,只簡述了兩位主角的祖父被莊園主縱犬追逼而死,但這個情節耐人尋味,它暗示了一種先天的精神壓迫,蒲寧以對這種精神壓迫的描寫來暗示自己對這種高壓手段的鄙視。蒲寧的這部作品完整地體現了俄國文學的本色陰鬱加殘酷。 蒲寧早期的文學活動,與社會上的文學流派、團體沒有聯繫。從19世紀90年代起他才與高爾基等作家所舉辦的文學團體有了交往,這些交往對蒲寧的創作有一定的影響。蒲寧和高爾基都維護真實的、徹底的現實主義藝術。但蒲寧政治上的保守使他們很難進一步成為志同道合的戰友。蒲寧以纖細靈巧的作品形式、形象鮮明的 ……
內容預覽
三月九日是米嘉在莫斯科最後一個幸福的日子。起碼,他自己覺得是這樣。 中午十一點多鐘的時候,他和卡佳沿着特維爾街心公園往前走。春天突然取代了嚴冬,在太陽下面走路還覺得有點發熱。都說雲雀飛來會給人間帶來溫暖和歡樂,仿佛真是這樣。到處冰雪消融,一切都是濕漉漉的,屋頂上往下滴着水,看門人把人行道上的冰一塊一塊地敲下來,從屋頂上一鍬一鍬地扔下濕漉漉的積雪。到處人來人往、生氣勃勃。高空的雲彩漸漸散開,化成了白色的煙霧,然後就和那碧藍碧藍的、又仿佛是濕潤的天空溶合在一起了。那尊神情里充滿希望、低頭沉思的普希金銅像高聳在遠方,耶穌受難廣場①上陽光普照。然而最使米嘉覺得無比美好的則是:這一天他覺得卡佳特別漂亮,心地十分純樸,對他很親熱,常常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