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米村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米村镇隶属河南省新密市,地处新密市西北部,东与袁庄乡、西大街街道接壤,南、西与牛店镇相连,北、东北与荥阳市崔庙镇搭界,距新密市区5千米,行政区域面积59.07平方千米。

新中国成立前称米村镇。1957年,改为米村中心乡。1996年8月,撤乡建镇,为米村镇。2005年10月,撤尖山乡划归米村镇。截至2018年,米村镇户籍人口为40465人。截至2020年6月,米村镇辖2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米村居委会1号。

2011年,米村镇财政总收入2950万元,比上年增长59%。完成营业税314万元,增值税614万元,企业所得税258万元。2011年,米村镇人均财政收入828元,比上年增长57.3%。 截至2018年末,米村镇有工业企业68个,其中规模以上2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4个。[1]

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前称米村镇。

1957年,改为米村中心乡。

1958年8月,成立米村公社。

1960年,改为米村区。

1963年,又改为米村公社。

1965年7月,另设尖山公社。

1983年12月,米村公社改为兵巩阿米村乡。

1996年8月,撤乡建镇,为米村镇。

2005年10月,撤尖山乡划归米村镇。

区划沿革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5月,为密县第二区。

1965年7月,时辖12个生产大队。

1983年12月,领导21个村民委员会。

2006年3月,成立尖山风景区,代管尖山、五虎沟、沙古堆、楼院、神仙洞、丁沟、牛心石、下颈艰地寺沟、田种湾、国公岭、巩密关、钟沟12个村民委员会。

2011年末,辖米村、宋村、下王、孟庄、方山、于湾、马寨、慎窑、范村、月寨、贾寨、朱家庵、拐峪、蔓菁峪、白槐、柿树湾、杨岗、茶庵、杨寨沟、金井沟、温庄、尖山、五虎沟、沙古堆、楼院、神仙洞、丁沟、牛心石、下寺沟、田种湾、国公岭、巩密关、钟沟33个村民委员会,设有270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米村镇辖21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米村居委会1号。[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米村镇地处新密市西北部,东与袁庄乡、西大街街道接壤,南、西与牛店镇相连,北、东北与荥阳市崔庙镇搭界,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4.6千米, 行政区域面积59.0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米村镇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双牛山区,中部为浅山丘陵区,南部地形较为平坦,平均市朵榆海拔318米。

水文

米村镇境内主要河流绥水河,属淮河流域,是双牛山滚坡水汇合而成的季节河,河宽300米,境内长7千米,流经月寨、范村、慎窑、方山钻探市肯、于湾5个村。

自然资源

米村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为煤、铁、硅石、石灰石等。其中无烟煤资源丰富,储量为1.2亿吨;石灰石年均开采量1万立方米以上,主要分布在境内东北部和北部山区;铁矿储量8000吨,夜洪想鸦地质储量1万吨;硅石储量4.5亿吨,地质储量6亿吨。

人口

2011年末,米村镇辖区总人口3788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06人,城镇化率4.5%。另有流动人口560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1.9‰,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6.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40人。

2017年末,米村镇常住人口为36943人。

截至2018年末,米村镇户籍人口为40465人。[3]

经济

综述

2011年,米村镇财政总收入2950万元,比上年增长59%。完成营业税314万元,增值税614万元,企业所得税258万元。2011年,米村镇人均财政收入828元,比上年增长57.3%。

截至2018年末,米村镇有工业企业68个,其中规模以上2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4个。

工业

2011年,米村镇以煤炭、建材、耐火材料为主导产业。工业企业50家,职工2650人,捆泪2011年,工业总产值7.2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工业增加值占全镇生产总值的72.6%。

商业

2011年,米村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9亿元,比上年增长44%。

金融

2011年末,米村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7.7亿元,比上年增长5.4%。

邮电业

2011年末,米村镇业务收入1210万元,其中纯收入623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080万元。[4]

交通运输

道路

2011年,米村镇郑少高速横穿东西,米村杨岗设有新密西站。232省道纵贯南北。33个村民委员会实现村村通公路。

公共交通

2000年建成米村镇6路公交客运站,2006年建成5路公交客运站,2011年,日发客运汽车190班次,日均发送旅客10400余人次。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米村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33个,各类文化专业户8户,图书室44个,藏书15余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136人。

2011年末,米村镇有线电视用户1500户,入户率16%。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米村镇有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1576人,专任教师114人;小学10所,在校学生2526人,专任教师18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学生1198人,专任教师14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捆巴谜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99.9%。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899.5万元,比上年增长7%。

科技事业

2011年末,米村镇有省级电力实验基地1个,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13人,农村实用人才83人,工业拥有省级名优产品3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米村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5个,其中门诊部(所)34个;病床43张,固定资产总值6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28人,其中执业医师9人,执业助理医师27人,注册护士2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4.80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4%。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

体育事业

2011年末,米村镇辖区90%的村安装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6%。

社会保障

2011年,米村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180户,人数2604人,支出325.9万元,比上年增长17.6%,月人均104.3元,比上年增长27.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8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31.5万元,比上年增长7.9%。敬老院床位116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27人,支出费用93.3万元,比上年增长26%,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7人,支出9.5万元,比上年增长17%。农村医疗救助68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264人次,共支出6.3万元,比上年增长67%,农村临时救济983人次,支出2.3万元,比上年增长33%。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1611人,参保率60.9%。新增就业人员284人。

邮政电信

2011年末,米村镇报纸、期刊累计发行8.8万份(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000门,固定电话用户45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50.1%;移动电话用户3万户,宽带接入用户3150户。[5]

基础设施

给排水

2000年,米村镇建成米村自来水厂,深水井1眼及成套净化设备,2011年,年供水6000立方米。镇区主要道路两侧铺设排水管道5100米。

供电

2011年末,米村镇镇区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2座,主变压器5台,总容量9370千伏安,高压输电线路9条,总长度138.9千米,用电负荷30370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4868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2%,供电可靠率99.5%。

园林绿化

2011年末,米村镇镇区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3%。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因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米氏始祖从山西泽州迁此得名。

文物古迹

春秋时米村地区属郑国,公元前562年,晋率诸候攻击郑国,会于萧鱼(今尖山风景区东南与月寨村交汇处),史称"萧鱼会盟",米村为战场。战国时米村属魏国,为抵御秦国扩张,魏在境内修筑长城,米村镇境内历史文化古迹众多,魏长城、清代镇远炮台等名胜古迹保存完好。

风景名胜

米村镇辖区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神仙洞景区,2011年,接待休闲、观光人数80万人次,旅游产业完成生产总值962万元,增加值占全镇生产总值的2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