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粗根荨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粗根荨麻(学名:Urtica thunbergiana Hand.-Mazz.)是双子叶植物纲 荨麻科荨麻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具长而粗的木质化根状茎。茎自基部多出,下部粗达1厘米,高60-150厘米,四棱形,下部的刺毛较密,上部的则较稀,并有向上倾的细糙毛,具多数短分枝。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2000米至25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灌丛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长而粗的木质化根状茎。茎自基部多出,下部粗达1厘米,高60-150厘米,四棱形,下部的刺毛较密,上部的则较稀,并有向上倾的细糙毛,具多数短分枝。[1]

叶草质或薄纸质,三角状卵形,较小的常长圆状卵形,长5-11厘米,宽2.5-6厘米,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截形或浅心形,边缘生9-11枚粗牙齿,有时茎中部叶有重牙齿,上面干后变褐黑色,疏生糙伏毛,下面干后变浅褐绿色,在脉上疏生细糙伏毛,两面几乎无刺毛,钟乳体细点状,密布于两面,基出脉5,上部一对伸达上部齿尖,侧脉2-3对;叶柄1-7厘米,疏生刺毛和密生上倾的细糙伏毛;托叶合生,草质,干后变棕褐色,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10毫米,先端常2浅裂或锐尖,被微柔毛和钟乳,有纵肋数条。

雌雄异株或同株(雄序生下部叶腋,雌序生上部叶腋);花序圆锥状,长过叶柄,序轴疏生细糙伏毛和刺毛。雄花近于无梗,在芽时直径约1.2毫米,开放时径约2毫米;花被片4,合生至中下部,裂片卵形,外面疏生微柔毛,退化雌蕊近碗状,干后褐色;雌花小近无梗,长约0.4毫米。

瘦果宽卵形,长约1毫米,稍扁,熟时淡褐色,表面有明显的疣点;宿存花被片4,内面的二枚与果近等大,椭圆状卵形,草质,干后变棕黑色,边缘薄,淡褐色,外面的二枚较内面的短3-4倍,近圆形,外面被细硬毛。花期7-8月,果期9-10月。

主要价值

该种茎皮纤维可作代麻或制人造棉原料。

【功效】:祛风除湿、平肝解痉、解毒。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筋骨疼痛、四肢拘挛、腰膝疼痛等。 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以及小儿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症。用于荨麻疹、毒蛇咬伤。

【性味归经】:辛、苦,温。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克。

物种区别

该种与咬人荨麻类似,但茎和叶柄具向上倾的细糙伏毛,叶草质,边缘具9-11枚粗牙齿,钟乳体常细点状和具不同的地理分布区可以区别开。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000-2500米灌丛中。

分布范围

特产于中国云南大理地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