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粗首馬口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粗首馬口鱲
圖片來自Aqua-Imports


粗首馬口鱲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條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鯉形目 Cypriniformes

科: 鯝科 Xenocyprididae

屬: 馬口魚屬 Opsariichthys

種: 粗首馬口鱲 O. pachycephalus[1]

  • 基本資料

學名: Opsariichthys pachycephalus、Opsariichthys pachycephalus

中文名: 粗首馬口鱲

中國大陸名: 厚頭馬口魚

科中文名: 鯉科

有毒魚類: 否

經濟性: 否

食用魚類: 是

粗首馬口鱲
圖片來自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棲息深度: 0 - 10公尺

最大體長: 16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溪哥仔(幼魚及雌魚)、紅貓(雄)、苦槽仔、闊嘴郎、粗首鱲

世界分布: 臺灣 [臺灣特有種]

台灣分布: 北部、中部、南部

棲息環境: 純淡水

模式種產地: 臺灣

分布: 本魚僅分布於台灣本島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香港馬鞍山區梅子林也有發現。

深度: 一般為水深10公尺以下的河川、溪流、湖泊、水庫。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腹部圓,無肉稜。頭較大。吻略突。眼中大,上位。口斜裂,上頜骨末端可達眼中部下方,雌魚口裂稍大於雄魚。無鬚。體被中小型的圓鱗;側線完全而向下彎曲,側線鱗數51-55;背鰭前鱗25-27。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3(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臀鰭3(不分枝軟條)+ 9(分枝軟條);腹鰭 1(不分枝軟條)+7-8(分枝軟條);成熟雄魚的臀鰭明顯延長,末端游離呈條狀。體背側灰綠色,體側及腹側銀白。雄魚體側的有12-15條具藍綠色光澤之橫帶,幼魚及雌魚不顯。雄魚背鰭及臀鰭鰭條具黑色條紋,頭部下部呈橘紅色,胸鰭及腹鰭呈橘紅色到淺黃色;雌魚皆偏灰白色。繁殖期時,雄魚有追星出現。

  • 雄魚 (口裂深,有弧形,顏色鮮艷)
  • 雌魚 (體色銀白,無黑色橫紋)


粗首馬口鱲-雌魚
圖片來自臺灣漁業資料庫
粗首馬口鱲
圖片來自臺灣漁業資料庫
粗首馬口鱲-雄魚
圖片來自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棲所生態

初級淡水魚。喜好棲息於河川的中、下游及溝渠中水流較緩的潭區或淺灘。幼魚為雜食性,以藻類、水生昆蟲及有機碎屑為食;成魚為偏肉食性,以水生昆蟲、小魚及小蝦等為食。在繁殖季節,常可看到雄魚追逐雌魚的求偶行為,雌魚大多在黃昏時後於緩流的淺灘處進行產卵。


地理分布

臺灣的特有種,原產於北部、西部的溪流中,但不產於花東地區與恆春半島。近來因被人為不當放流而成為花東各水系普遍的入侵種。本魚種在花蓮與台東地區的溪流中,已經對當地部分原生魚種如菊池氏細鯽的生存造成嚴重威脅(2018/03/20 黃世彬修訂)。


漁業利用

為臺灣河川最主要的溪釣種類之一。食用魚,油炸或紅燒皆宜。亦可做為觀賞魚。 [2]


視頻

20230621 - 粗首馬口鱲(Opsariichthys pachycephalus)

1090614七堵瑪陵坑溪粗首馬口鱲(Opsariichthys pachycephalus)

1090508南港大坑溪粗首馬口鱲(Opsariichthys pachycephalus)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粗首馬口鱲,Wikiwand
  2. 粗首馬口鱲,臺灣漁業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