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粽香脈脈(劉彥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粽香脈脈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粽香脈脈》中國當代作家劉彥林的散文。

作品欣賞

粽香脈脈

母親從鄉下捎來了一籃粽子依舊是碧生生,一隻只稜角分明,清香隱隱。算算日子,又快到端午時候了。

兒時的記憶中,對於農家孩子來說,精神愉悅且物質豐饋的日子實在不算多。除了嫁娶生辰、走親訪友的時光外,傳統的節日便成了一種純真而簡單的守候。一元復始,清明節更多的是精神與形式的意義;端午時節,掛菖蒲、插艾草,乃至鬧龍舟吃五黃,更有那一隻只粽子,真正牽着眼球、裹着心腹。童稚的心裡,對端午的期盼,實在要熱切得許多。

母親裹粽子的場景始終是銘刻記憶中的溫馨一幕。靜靜的院落中,午後或黃昏,一隻平日洗衣洗澡的木桶盛上水,將早就備好的粽箬浸泡其中,漸漸水潤得翠色粼粼,一旁是滿盆淘洗浸泡過的糯米,乾淨淨的白得逼眼,一根黃澄澄的粽針插在米上。忙裡偷閒的母親便緩緩地坐下來,打殼包米,穿針走葉,寧靜而從容,隨着母親口中斷斷續續的故事傳說,一隻只精巧又厚實的粽子便跳躍着漸漸堆滿了竹籃。間插其中的是一旁的我躍躍欲試伸向木桶里的小手和母親慈祥的呵斥……傍晚時分,一縷縷盤旋蒸騰的粽香便繞着灶台,隨着一縷縷炊煙飄出廚房,飄滿村莊。

我們里下河一帶過端午節俗稱「過端」,通行之風不只是五月初五重陽當日才裹粽子,五月初一、五月十三都要吃粽子,端午的快樂已是縈繞了整個五月,如同春節,首先是除夕,然後是新正,後面還有正月十五鬧元宵,實在有一唱三嘆之佳趣。巧手慧心的母親還能在匱乏的物質中調弄出赤豆、綠豆、香菇等花樣繁多的餡心,製作出或三角或斧頭或枕形的造型,乃至角黍串縷,讓我懸掛於胸前,極大成就了孩童時我的簡單的快樂。

[1]

作者簡介

劉彥林,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