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口传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粪口传播 指一种疾病传染的方式。指细菌、病毒通过大便排出体外后,又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接触到他人,重新进入人体消化道,从而引发感染。常见的通过粪口传播的疾病有甲肝、戊肝、伤寒、霍乱、手足口病等,还包括一些寄生虫疾病。而2019新型冠状病毒也被证实病毒经由粪口传播的可能,据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国家通讯社)2020年2月13日报导,锺南山、李兰娟院士团队近日分别从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发现证实了排出的粪便中的确存在活病毒。[1]
人类及动物的粪便(固体排泄物)是与肠道有关之致病因子的重要贮藏库,粪口传染途径和摄入含有感染因子的人类或动物粪便有关。粪便的传递可经由食品及水而发生,或在环境中(例如水龙头)接触到,再经手口接触而转移。避免粪口传染途径是食品卫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2]
2019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方式
2019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已知的传染途径有3种:
- 接触传染:接触到带有病毒的分泌物,若病毒若停留在手或皮肤上,可能经由手触摸口、鼻或眼睛而感染
- 飞沫传染: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约1~2公尺,就可能吸入病毒而感染
- 粪口传播:目前有部分研究指出可能经由粪口传染,带病原体的粪便污染了手或食物,也可能病从口入,但还需更进一步验证。[3]
武汉肺炎粪口传播相关报导
中国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疫情持续扩大,近来传出2019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通过“粪口传播”。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疫情专家组组长钟南山,他指出这个问题应该非常重视、高度警惕。钟南山表示,在粪便里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粪便是否传染病毒值得高度警惕。在湖北、江西有些地方,确实有使用便桶习惯,还放在鱼塘里洗,确实要引起防控注意。[4]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研究,在患者的粪便检体里检测结果呈现阳性,意谓病毒存在于粪便内。专家表示,若确认在粪便中的病毒仍存活,代表病毒可以透过粪口传染,若粪便碰触到衣物、再透过手接触到人的口鼻;或是马桶冲水时力道过大,将病毒带到空气中,都可能成为新传染途径。[5]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感染控制小组主任黄高彬表示,目前检验发现核酸片段,若能够复制培养,表示病毒是活的,可能增加粪口传染途径,若仅是片段而无法复制,表示病毒感染随著血流跑到肠胃道,传染机率很小。
黄高彬建议,使用坐式马桶时,最好“将马桶盖盖上再冲水”,蹲式马桶则要注意水量不要太大;若是不小心喷溅到马桶周围,可用酒精擦拭清洁。另外,如厕完确实以肥皂洗手,搓揉手掌、手背、指缝、指尖、手腕,再以清水冲干净、擦干。[6]
影片
参考文献
- ↑ 柳叶刀子刊:探讨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粪口传播的可能性 新浪新闻
- ↑ 粪口途径 (fecal-oral route) 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
- ↑ 关键4大问:破解新型冠状病毒 康健杂志
- ↑ 新型冠状病毒会“粪口传播”吗?疫情权威钟南山:有可能,必须高度警惕! 风传媒
- ↑ 粪口传播 或成传染新途径 中时电子报
- ↑ 研究发现 新病毒存在粪口传染 联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