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红纹凤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纹凤蝶
图片来自杉林溪自然生态教育中心

红纹凤蝶 基本资料

学名 Pachliopta aristolochiae interposita

科别 凤蝶科 亚科别 凤蝶亚科

别名 红珠凤蝶、红腹凤蝶、七星蝶

发生期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主要颜色 黑 次要颜色 红

是否有尾突 是 斑纹形态 斑点

翅长 大约 41 至 54 公厘

分布海拔高度 大约 0 至 1000 公尺

分类 昆虫纲、鳞翅目、凤蝶科、凤蝶亚科、珠凤蝶属、裳凤蝶族

栖息地 台湾全岛均有分布,活动范围非常广,几乎由平地到 1000 公尺山区均可见到,中央山脉四周低平山区皆有分布。 其他国家分布印度到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中国大陆及琉球均有分布[1]

雌雄差异: 雌蝶后翅背面的泛红白色斑点较雄蝶明显;雄蝶后翅的内缘折有暗褐色细毛

寄主植物:异叶马兜铃港口马兜铃瓜叶马兜铃

蜜源植物:冇骨消马缨丹繁星花矮仙丹花


知识与知性

1.红纹凤蝶分布为平地至低海拔山区。

2.发生期是全年都可以看见。

3.红纹凤蝶幼虫体躯中段的白色带只横置在一个体节上,不呈斜带状,其馀底色为单纯的紫黑色。

4.下翅腹面的外缘与下缘区具七枚桃红色圆斑,翅中央附近则有四个白斑。[2]

红纹凤蝶-蛹
图片来自亚泥生态园区
红纹凤蝶-幼虫
图片来自亚泥生态园区

形态特征

中型蝶类,展翅宽约7.5公分。前翅黑色,后翅中央附近有4个白斑,后翅腹面外半段具有7枚明显的桃红色圆斑,后翅背面的红斑较不明显,长长的尾突末端没有红斑是它与大红纹凤蝶最重要的区别特征;雌蝶翅形稍宽,其馀差异不大。


生态习性

幼虫以马兜铃科的台湾马兜铃、港口马兜铃、瓜叶马兜铃等为食草,成蝶飞行缓慢,喜访野花吸蜜。名字和大红纹凤蝶只有一字之差,但分类上是不同的属,可见它们的亲缘关系有一段距离。[3]


特征与习性

红纹凤蝶(成虫吸蜜)
图片来自亚泥生态园区

红纹凤蝶为大型蝶种,展翅约为 70 - 90 mm,翅膀表面黑色,后翅有四块小白斑,身上7个红珠。具一大型尾状突起尾突黑色、无红斑。

红纹凤蝶的卵圆球形,顶部微凸,呈桃子状,底部扁平、颜色橘红色、直径约为1.2~1.35mm,高约 1.55mm,表面黏附橘黄色雌蝶副腺分泌物,表面有数条纵脊。卵期约为 5~7日。终龄幼虫体长约为 40~50mm,幼虫共有五龄。

红纹凤蝶幼虫全全身红色,仅中段部分的一个白斑。身上多肉棘、有臭角,一年多世代,以蛹态越冬。

蛹为带蛹蛹长约 25~30mm蛹期约为 15~ 30 日不定。它是麝香凤蝶族中体型最小的成员,因体型小、生活史短、发育速率快、生殖能力强、为该家族中最具竞争优势的蝴蝶。

保育级 暂无危机 LC[4]


视频

红纹凤蝶生活史

红纹凤蝶羽化的精彩过程

99.6.29红纹凤蝶化蛹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红纹凤蝶,高雄旅游网
  2. 红纹凤蝶,亚泥生态园区
  3. 红纹凤蝶,杉林溪自然生态教育中心
  4. 红纹凤蝶,高雄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