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素日如粥(马连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素日如粥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素日如粥》中国当代作家马连炜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素日如粥

一日三餐,最好不过粥。粥经精心熬制,朗润如酯,黏稠似蜜,一碗粥,清香四溢,煦暖悠长,总会让人想起家的味道

年少时光,最眷恋妈妈熬的粥。妈妈熬粥,工艺和材料都很简易,淘好了米,放好水,坐在灶台下,用捡拾来的树枝、树叶引燃,加一块儿柴火,慢慢地熬,等她喂完鸡,扫完地,干完了家务,掀开锅盖,粥也煮熟了。尽管只有水和大米,但一经妈妈亲手加工熬制,我总能喝出粥独有的韵致,回味不忘。

我也曾问过妈妈,她的粥是怎么熬的。妈妈总是慈祥的告诉我,加上爱心,加上执着和耐性,慢慢地熬,火候到了,熬出来的粥才好喝。过日子就和熬粥一样,心里有苦有难慢慢熬,平静一点,坚忍一些,熬着熬着,苦水熬尽了,棱子磨平了,日子也就顺了。

后来,进城成家,在外打拼,兜兜转转几十年,几经寒来暑往,岁月洗礼,也慢慢体会到了妈妈的话。为了生计,为了养家,年轻的自己也曾被尘世间的忙忙碌碌所淹没,整天置身于柴米油盐中,让一些鸡毛零碎、大事小事推着追着往前赶,过着机械般的日子,重复着天明到天黑,天黑又天明的生活。累了倦了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妈妈,想起了妈妈熬的米粥,那感觉,暖暖的,如丝如缕。

无常乃人生常态。在经历过许多悲欢离合、起伏跌宕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早已习惯了社会上的飞短流长,淡然了许多,但是我的身体却渐渐不支,胃口越来越差,严重影响着我的生活。妻听说软粥能养胃,在陶罐里熬最好。便早早地买下罐,准备了足够的米和杂粮,让我熬粥喝。说来也怪,熬着熬着就养成了一种习惯。

熬粥的过程,看似容易,却需要极大的耐心。早晨早起,淘米,加水,入罐,佐以五谷杂豆、枸杞、红枣、薏仁、百合、冰糖,粥面撒碱和细油,先开大火,等煮开以后,再小火慢熬,煨得缓缓的像开出一朵朵小花儿,融而不烂,香气满屋,然后盛进素白的搪瓷碗里,用小勺轻轻搅动,挖一口放进嘴里,软糯柔滑,滋味绵长。早饭很简单,鸡蛋,米粥,一碟儿腌黄瓜,舌尖上的美味,谈不上丰盛,匆匆下肚,倒也浑身觉得润滑酥爽,柔柔的,像妈妈的手,细微体贴。

“好香啊!”小儿踮着脚尖,立在灶前,脸上堆起微笑。

“来,爸爸给你盛”。我顺手拉开橱柜的门,拿出碗来,舀了大半碗,盈盈地翻动着米粒儿,小心翼翼地递到儿子手上,他看着我,笑开了一朵桃花。

妻子早已醒来,经过简单的梳洗,也闻声坐了下来。吃饭的时候,一家三口围座在桌前,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想到哪聊到哪,社会新闻、单位趣事、朋友轶事、东家长西家短,聊得很投机,有时儿子急着插上一句嘴,偶尔招惹妻子一顿呵斥,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也很幸福。有时难免吵嘴拌架,磕磕绊绊,一碗粥的功夫,又紧紧地贴心在一起。

出门上班,一左,一右,不必寒暄,各自奔忙。因为彼此心照不宣,只要相互扶持,互为包容,足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素日里,目送着一季季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穿梭于滚滚车流、人海茫茫中,匆匆感受着时间的急促,日常除了上班,就是孩子,中年的我们疲惫着,也快乐着。

工作期间,怀揣理想,各自奋斗,互相打气。晚上下班,我接孩子她买菜,买啥菜?难得妻子总要征询我的建议。回到家,照例她负责辅导功课,我下厨做饭炒菜。家务没有明确分工,顺其心情。洗碗、拖地,浇花、整理房间,想干什么,随心所欲,干多干少,也不计较。夜幕渐深,一家人拥粥而坐,看看电视,聊聊愿望,各有所需,各有所乐,也算活得云淡风轻。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这一碗碗粥,承载着妈妈的回忆,也温暖着我的人生。把爱装心里,将素日熬制成粥,日复一日,慢慢地酿出生活浓浓的暖意来,使时光以呵护,给心灵以慰藉,何尝不是一件幸事。[1]

作者简介

马连炜,博客丁柘,49岁,业余从事诗歌散文创作近几年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