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素 |
素(拼音:sù)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產生時間可能更早 。素的本義指未經加工的細密的本色絲織品,後引申指白色,又引申指顏色不艷麗、素雅,再引申為不加修飾,還引申指本性、本質,並由此引申指構成事物的基本成分、帶根本性質的部分,也引申指一向、向來。素又用於飲食,和葷相對,指蔬菜、瓜果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素
拼音; sù
部首; 糸
五筆; GXIU(86、98)
倉頡; QMVIF
鄭碼; CIZ
字級; 一級(編號:1775)
平水韻; 去聲·七遇
注音字母 ㄙㄨˋ
總筆畫數; 6+4
造字法; 會意字
結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四角碼; 5090₃
統一碼; 基本區 U+7D20
文字源流
素,甲骨文作圖1,金文作圖2。字形下半部是"糸(mì)"字,像一束絲的形狀,表示絲織品;上部一說像下垂的樣子。質地柔軟,富有光澤,拿着呈下垂狀態,是絲織品的特點。其中沒有染色的叫做素,表示細白光澤的絲織品,也就是白色或本色的生絹。也有人認為,"素"字上半部像織布器械。戰國文字和小篆與金文基本一致,隸書發生了較大變化:筆畫變得平直,上部構件寫成三橫一豎,字遂作"素"。
"素"是本色的絲,由此派生出"素"的第一個引申意義:白色、本色。古代的"素服"就是白色服裝。"白色"的"白"本是形容詞,但也兼做副詞,"素"也有這一意義和用法,如《詩經·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素餐"是"白吃"的意思,詩句大意是諷刺剝削階級的不勞而獲。
白色很單純,不鮮艷,所以"素"又有顏色單純淡雅之義。在食品方面,蔬菜瓜果比雞鴨魚肉等較為簡單樸素,因此把前一類菜叫"素菜"。
"素"由"本色"的意思又引申出了事物性質方面"本來的""原有的"的意思。比如"素質"本義指事物本來的性質。"素"做名詞性語素時,指構成某一事物的最單純的、最根本的物質或物質單位。如"色素""葉綠素""語素"等。"素"做副詞,也有"本來"的意思。"素不相識"意思是本來就互不認識。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三上】【素部】桑故切(sù)
白致繒也。從糸、¹,取其澤也。凡素之屬皆從素。
說文解字注
白致繒也。繒之白而細者也。致者,今之致字。漢人作注不作致,近人改為致,又於糸部增致篆,皆非也。鄭注《雜記》曰:"素,生帛也。"然則生帛曰素,對湅繒曰練而言。以其色白也,故為凡白之偁。以白受采也,。故凡物之質曰素,如㱿下"一曰素也"是也。以質未有文也,故曰素食,曰素王。《伐檀》毛傳曰:"素,空也。"
從糸¹,取其澤也。澤者,光潤也。毛潤則易下¹,故從糸¹會意。桑故切,五部。
廣韻
桑故切,去暮心 ‖ 素聲魚部(sù)
素,《列子》曰:"太素者,質之始也。"又空也,故也,帛也。《說文》作惃,白致繒也。又虜複姓,二氏。《後趙錄》有宜陽公素和明。又《後魏書》雲:"素黎氏後改為黎氏。"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素 ·康熙筆畫:10;部外筆畫:4
《廣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並音訴。《說文》:作惃,白致繒也。從糸¹,取其澤也。《九經字㨾》:隸省作素。《小爾雅》:縞之麤者曰素。《釋名》:素,樸素也。已織則供用,不復加巧飾也。《急就篇》注:素謂緝之精白者。《禮·雜記》:純以素。注:素,生帛也。
又《易·履卦》:素履往旡咎。疏:處履之始而用質素。
又《詩·齊風》:充耳以素乎而。傳:素,象瑱。
又《詩·魏風》:不素餐兮。傳:素,空也。
又《禮·檀弓》:有哀素之心也。注:凡物無飾曰素。又《禮器》:或素或青。注:素,尚白。
又《左傳·僖二十八年》:其眾素飽。疏:素訓為直。
又《楚語》:夫謀必素。注:素,猶豫也。
又《博雅》:素,本也。
又姓。《姓氏急就篇》:後魏并州刺史素延。
又《禮·中庸》:素隱行怪。注:素讀為傃,猶鄉也。○按,《朱子·中庸章句》素,按《漢書》當作索,蓋字之誤也。
又與傃通。《戰國策》:竭智能,示情素。注:素、傃通,誠也。
又與嗉通。《史記·天官書》:張素為㕑,主觴客。注:索隱曰:素,嗉也。
又《韻補》葉孫租切。《古詩》: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按,《說文》:惃自為部,今併入。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規範提示】"小"第二筆楷體是點。
【寫法】"龶"寬、扁,"糸"窄、長。"龶",居上居中;豎在豎中線;長橫在橫中線上側。"系",主體居下半格;"幺"略窄;首個㇜(撇折)起筆豎中線,折點在橫中線下側;亅(豎鈎)在豎中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