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紫竹梅,鴨跖草科,被子植物門,鴨跖草屬,鴨跖草亞綱,原產墨西哥,別稱紫鴨跖草,紫錦草,喜溫暖、濕潤,不耐寒,忌陽光暴曬,喜半蔭。對乾旱有較強的適應能力,適宜肥沃、濕潤的土壤。
紫鴨跖草一般作為盆栽擺設,家庭種植更為普遍。紫鴨跖草作為一年生草花或地被植物來綠化花壇、樹池、喬灌木樹叢之間的空地或大草坪中點綴幾團,綠、紫相間的葉片觀賞期比一、二年生草花長,管理粗放,不需剪,耐陰耐濕,抗污染,僅施點稀薄的餅肥水。因其莖葉茂密,莖節處很容易生根,具有一定的護坡功能,所以,栽於樹叢間的緩坡地既實用又有觀賞效果。可布置客廳、書房、辦公室和臥室,秋季可作為花壇的配色植物。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莖多分枝,帶肉質,紫紅色,下部匍匐狀,節上常生鬚根,上部近於直立。葉互生,披針形,長6~13厘米,寬6~10毫米,先端漸尖,全緣,基部抱莖而成鞘,鞘口有白色長睫毛,上面暗綠色,邊緣綠紫色,下面紫紅色。花密生在二叉狀的花序柄上,下具線狀披針形苞片,長約7厘米;萼片3,綠色,卵圓形,宿存;花瓣3,藍紫色,廣卵形;雄蕊6,2枚發商,3枚退化,另有1枚花絲短而纖細,無花葯;雌蕊1,子房卵形,3室,花柱絲狀而長,柱頭頭狀。蒴果橢圓形,有3條隆起稜線。種子呈三棱狀半圓形,漢棕色。花期夏秋。
栽培養護
秋季繁殖紫竹梅有哪些優點?
紫竹梅最宜在秋季繁殖,因為秋天繁殖有3個優點:
- 容易成活,生長迅速,短時間即可滿盆。
- 生長莖不高,生長葉較旺,易於冬天生長。
- 來年開花多,美不勝收。秋季繁殖,以扦插為宜。剪取老莖約10厘米,在節下剪平,插之一半,半月後即可生根,並從側面抽芽。
培植應堅持「三多」:
- 水多。平時要保持盆泥濕潤,過干會少長葉,徒長莖,莖亦弱,葉也小,同時會折葉下垂。除注意澆水外,還需經常向葉面噴水。
- 肥多。紫竹梅嗜肥,肥多則葉多且肥大,故一經常施以液肥。
- 日照多。紫竹梅少日照其紫色不濃,越曬越紫。秋天無需遮蔽陽光,多曬則葉色濃,花色紫,葉片厚,且易越冬。[1]
扦插繁殖
扦插基質:就是用來扦插的營養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於條件很難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質,建議使用已經配製好並且消過毒的扦插基質;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海砂及鹽鹼地區的河砂不要使用,它們不適合花卉植物的生長。[2]
扦插枝條的選擇:用來扦插的枝條稱為插穗。把莖杆剪成5~8公分長一段,每段帶三個以上的葉節,也可用頂梢做插穗。
扦插後的管理
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18℃~25℃,低於18℃,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於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並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後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後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濕度:扦插後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可以通過給插穗進行噴霧來增加濕度,每天1~3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於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於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後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
上盆: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質或者陶粒來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後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或者草炭+珍珠岩+陶粒=2份+2份+1份;菜園土+爐渣=3份+1份;草炭+爐渣+陶粒=2份+2份+1份;鋸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後澆一次透水,並放在遮蔭環境養護。
濕度管理:喜歡濕潤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濕度在60~75%。
溫度管理:最適生長溫度為18℃~30℃,忌寒冷霜凍,越冬溫度需要保持在10℃以上,在冬季氣溫降到4℃以下進入休眠狀態,如果環境溫度接近0℃時,會因凍傷而死亡。
在夏季:
- 加強空氣對流,以使其體內的溫度能散發出去;
- 放在半蔭處,或給它遮蔭50%;
- 給它適當噴霧,每天2~3次。
在冬季:
- 搬到室內光線明亮的地方養護;
- 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來越冬,但要每隔兩天就要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把薄膜揭開讓它透氣;
光照管理:怕強光直射,需要放在半蔭處養護,或者給它遮蔭70%。放在室內的養護的,儘量放在光線明亮的地方,並每隔一、二個月移到室外半蔭處或遮蔭養護一個月,以讓其積累養分,恢復長勢。
肥水管理:對肥水要求多,但最怕亂施肥、施濃肥和偏施氮、磷、鉀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營養齊全」的施肥(水)原則:
春、夏、秋三季: 這兩個季節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花寶」——清水——「花寶」——「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最起碼每周要保證兩次「花寶」),間隔周期大約為:室外養護的1~4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放在室內養護的2~6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澆水時間儘量安排在早晨溫度較低的時候進行。夏季在早晨或傍晚溫度低時澆灌,還要經常給植株噴霧。
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7~10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澆水時間儘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溫度較高的時候進行。
藥用功效
紫竹梅(《廣西中藥志》)
【異名】血見愁(《廣西中藥志》),鴨舌草、本山金線連、鴨舌黃(《泉州本草》)。
【來源】為鴨跖草科植物紫露草的全草。
【採集】夏、秋採收,曬乾或鮮用。
【性味】《廣西中藥志》:「味淡甘,性涼,有毒。」
【歸經】①《廣西中藥志》:「入心、肝二經。」②《泉州本草》:「入肝、膽、腎、膀胱四經。」
【功用主治】活血,利水,消腫,散結,解毒。治癰疽腫毒,瘰癧結核,淋病。
①《廣西中藥志》:「活血,止血,解蛇毒。治蛇泡瘡,瘡瘍,毒蛇咬傷,跌打,風濕。」
②《泉州本草》:「利水退癀,散結敗毒。」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宜忌】《廣西中藥志》:「孕婦忌服。」
【選方】①治癰疽腫毒:鮮紫竹梅、仙巴掌搗敷。(《泉州本草》)
②治腹股溝或腋窩結核:鮮紫竹梅二兩。清水煎服。或加仙巴掌合煎。(《泉州本草》)
③治蛇泡瘡:紫竹梅葉,煎衣洗。(《廣西中藥志》)
④治諸淋:鮮紫竹梅一至二兩。合冰糖煎服。(《泉州本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