絠(拼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絠 拼音gǎi ǎi 注音ㄍㄞˇ ㄞˇ 簡體部首糹部部外筆畫6畫總筆畫12畫 繁體部首糸部 五筆XDEG倉頡VFKB鄭碼ZGQ四角24927結構左右統一碼7D60筆順フフ丶丶丶丶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絠gǎi(ㄍㄞˇ) ⒈ 引弦開弓。 ⒉ 弦。 ⒊ 解開繩索。
其他字義
絠ǎi(ㄞˇ) ⒈ 冠卷。
統一碼
絠字UNICODE編碼U+7D60,10進制: 32096,UTF-32: 00007D60,UTF-8: E7 B5 A0。 絠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康熙字典
絠【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6畫 《廣韻》古亥切《集韻》已亥切,音改。《說文》彈彄也。《廣韻》解繩。《類篇》一曰冠卷。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絠【卷十三】【糸部】 彈彄也。從糸有聲。弋宰切,古亥切
說文解字注
(絠)彈彄也。彈者、開弓也。彄者、弓弩耑弦所凥也。弦與弓弩於發矢時相離、是名絠。從糸。有聲。弋宰切。又古亥切。一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