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織構(Texture)是描述一個多晶材料中,原本應該是隨機分佈的結晶方位,卻因為製程使得多數晶粒具有類似的結晶方位,稱之為織構或是優選方位(Preferred Orientation)。[1]
一般來說,形成織構的原因通常是金屬經過深抽(Drawing)、壓延(Rolling)或是擠型(Extrusion)等加工程序,使得金屬內部的晶粒往相同的方向排列,如鎂合金在壓延後就有強烈的方位。
近期的發展中,亦有部份是透過薄膜成長而產生類似結晶方位的微觀組織,亦可稱之為織構。通常會用X光繞射或是EBSD去進行織構的分析。
織構的產生會凸顯出異向性,異向性為不同方位下的性質不同,若沒有織構的影響,方位是隨機的,其異向性會被抵銷掉,若有織構,其特定方向的異向性就會特別凸顯出來,如鎂合金在方位有較強的強度,因此產生織構會使鎂合金在此方向有較高的強度。
定义
单晶体在不同的晶体学方向上,其力学、电磁、光学、耐腐蚀、磁学甚至核物理等方面的性能会表现出显著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各向异性。多晶体是许多单晶体的集合,如果晶粒数目大且各晶粒的排列是完全无规则的统计均匀分布,即在不同方向上取向几率相同,则这种多晶集合体在不同方向上就会宏观地表现出各种性能相同的现象,这叫各向同性。
然而多晶体在其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的力、热、电、磁等各种不同条件的影响,或在形成后受到不同的加工工艺的影响,多晶集合体中的晶粒就会沿着某些方向排列,呈现出或多或少的统计不均匀分布,即出现在某些方向上聚集排列,因而在这些方向上取向几率增大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择优取向。这种组织结构及规则聚集排列状态类似于天然纤维或织物的结构和纹理,故称之为织构。织构测定在材料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目前在摩擦学中也有关于织构的定义,是指通过材料表面加工各种形状的纹理,形成表面织构,其具有储存润滑液,增加润滑膜承载能力,改善润滑效果,提高抗磨性能。
相关名称:表面织构(Surface Texturing)、表面图形化(Surface Patterning),表面纹理(Surface Texture)
类型
为了具体描述织构 (即多晶体的取向分布规律),常把择优取向的晶体学方向 (晶向) 和晶体学平面 (晶面) 跟多晶体宏观参考系关联起来。这种宏观参考系一般与多晶体外观相关联,譬如丝状材料一般采用轴向;板状材料多采用轧制面及轧制方向。多晶体在不同受力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类型的织构。
轴向拉拔或压缩的金属或多晶体中,往往以一个或几个结晶学方向平行或近似平行于轴向,这种织构称为丝织构或纤维织构。理想的丝织构往往沿材料流变方向对称排列。其织构常用与其平行的晶向指数<UVW>表示。
某些锻压、压缩多晶材料中,晶体往往以某一晶面法线平行于压缩力轴向,此类择优取向称为面织构,常以{HKL}表示。
轧制板材的晶体,既受拉力又受压力,因此除以某些晶体学方向平行轧制方向外,还以某些晶面平行于轧制面,此类织构称为板织构,常以{HKL}<UVW>表示。
參考文獻
- ↑ 織構的測定www.tool-tool.com,pi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