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繡春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繡春刀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北京大楚長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合力映畫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浪漫武俠電影,由路陽執導,張震劉詩詩王千源李東學聶遠金士傑李洪濤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明末崇禎年間,錦衣衛三兄弟奉命追殺魏忠賢,最後卻捲入到一場宮廷陰謀當中的充滿懸疑的故事。

2014年8月7日於中國內地上映。2015年10月31日,該片獲得第十五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受矚目電影。

劇情簡介

明朝崇禎皇帝登基後,權傾天下的大太監魏忠賢被彈劾辭官,閹黨覆滅。錦衣衛授命追捕閹黨。錦衣衛盧劍星、沈煉、靳一川三人是結拜兄弟,感情非常好。大哥盧劍星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升到百戶的職位,二哥沈煉暗戀着教坊司的女子周妙彤,三弟靳一川則有着不可告人的過去被人攢在手裡。一天,內宮太監趙靖忠秘密找到三兄弟,要他們奉皇命去追殺要出京流放的大太監魏忠賢。一場追殺之後,三人帶回了大太監魏忠賢的屍首,本以為憑此大功,三人的夙願皆可實現。沒想到這一切只不過是一個陰謀的開始,三人即將落入更加危險的境地。[1]

角色介紹

沈煉

與盧劍星、靳一川為結拜三兄弟,述職錦衣衛卻都不得志默默無名。暗戀着淪落至教坊司的女子周妙彤,想為她贖身與自己過正常的好日子。後他們兄弟三人受命捉拿閹黨,卻因此次事件埋下隱患,為自己惹來殺身之禍。

周妙彤

原本是忠臣之後,現流落至教坊司。知道沈煉傾心於她,但因童年發生的一件事對沈煉又恨又怕。喜歡的人是嚴公子,不料捉拿閹黨的禍事波及到自己,自己又該作何選擇。

盧劍星

三兄弟中的大哥,性格沉穩忠義,子承父業進了錦衣衛,可惜因性格太過老實又家貧,一直不能升官百戶。終於接到奉命捉拿閹黨頭目魏忠賢的任務,協同沈煉和靳一川三兄弟一起完成了任務,但沒想到麻煩才剛剛開始。

靳一川

三兄弟中的三弟。為人坦蕩直接,對大哥盧劍星與二哥沈煉十分信任。身體不好,去求醫時對大夫之女張嫣一見傾心,不想在此刻曾經的大師兄出現在他的面前,到底是好是壞。

趙靖忠

皇上身邊紅人的內宮太監,魏忠賢義子。對權利有不小野望,為人陰狠擅攻心計,下令命三兄弟捉拿魏忠賢,卻不想背後有另一個陰謀。

魏忠賢

崇禎時期第一大宦官,東廠首領,家囤萬貫財產,收養一眾義子與死士為自己效命,直至趙靖中下令命三兄弟去奪他性命時,事情有了變化。

許顯純

東廠提督魏忠賢的手下鎮撫使,心狠手辣![2]

創作背景

電影的故事的來源於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的《沖田總司之戀》,路陽看後很有感觸。原作以邊緣人的普通情感為主,到了路陽的筆下,故事的核心變為邊緣武者對操弄自己的命運的抵抗,愛情仍然重要,但不是核心了。 他在做《盲人電影院》同時已經寫完了《繡春刀》的故事雛形,劇本寫好是2010年。路陽想拍《繡春刀》時,有公司勸他將古裝劇改成現代戲,儘管經費不足,但依舊沒有同意。也正因為沒有人投資,沒有演員和發行方願意合作。2012年底,原本不抱希望的路陽成功地說服了演員張震,也因此有了中影的3000萬投資。

影片觀點

正方觀點

有意境、功夫足、情感直擊人心。飾演三弟的李東學被認為是「最亮眼的角色」,無論是打戲還是感情戲,都漂亮利落,不拖沓糾結,難得一個乾淨剔透的俠客。(影評人:影評老大爺暗夜騎士)

很寫實,社會背景嚴謹,動作場面的設計以實戰風格為主。整個故事的架構並不簡單,導演路陽將各方的利益博弈基本上清晰地呈現了出來,攪動着整個人物鏈的變動。導演抽離了武俠世界普遍遵循的江湖邏輯,以和現實題材電影無異的邏輯,打造着這個充滿刀光劍影的故事。對明朝官場腐敗的批判,對盧劍星、沈練、靳一川三個還算廉潔正直的「基層公務員」生活掙扎的刻畫,讓電影在簡單的「俠義」之外,有了更加接地氣的共鳴感。

該片的打鬥,主要由特寫和快剪構成,強化凌厲冷峻的效果。錦衣衛使用繡春刀等鏡頭有着不錯的感官衝擊效果,對殘酷打鬥的寫實,意思大致到位了。

演員方面,張震負責「帥」和一個極度冷酷又極度深情的「少女殺手」角色塑造;王千源敦厚的小人物形象越發穩當討喜,劉詩詩延續一貫的「綠茶妹」風格,細皮白面的李東學也很是契合天真浪漫的「三弟」形象。台灣老戲骨金士傑飾演的魏忠賢,功力稍長;周一圍飾演的丁修,驚艷倒是驚艷,痞子勁十足,不免過於浮誇,但總體上無傷大雅。台詞方面,導演路陽有長足進步,調侃基友的「龍陽之好」、「藥不能停」等接地氣的對白,沒有破壞整體的肅穆基調,成為有效的調節性幽默點。(影評人:逆規則)

[3]

反方觀點

《繡春刀》在很多方面追求寫實的基調,但影片更多遵循的還是武俠片迂腐的那套成規。劇情的發展還是圍繞壞人陷害好人,好人另尋退路,壞人卻趕盡殺絕,好人絕地反擊傷亡慘重,但最終還是有仇必報殺死大Boss告終。另一方面,武俠片裡最重要的動作戲雖然拍得剛猛有力,但精彩不足,尤其最後兩場重頭戲,張震和聶遠的決戰缺少新意。(中國廣播網評)[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