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和光频脉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红外和光频脉塞》,建议把微波激射器原理推广到光频范围的第1篇文献。A. L.肖洛、C. H.汤斯著。发表于《物理评论》第112卷(1958)。
内容简介
本文比第1台激光器运转早2年问世。其目的是通过理论分析和举例引证建议把微波激射器原理推广到光频波段。文献篇幅长达10页之多,包括微波频段(Maser)的特点、高频运转时多模腔的应用、脉塞振荡器的频谱、光放大的模式选择和举例引证等10个段落。提出的开放式谐振腔,也称法布里—珀洛谐振腔,它是由两块平面反射镜相距一定距离平行放置而成,从而为激光器实现解决了技述途径;由于光学谐振腔不存在频谱浓缩,因此它的尺寸可以远大于谐振腔的工作波长,且其长度远大于它的横向尺寸;为了实现选择一个或少数几个辐射模输出,提出了对希望辐射模采用高反射率的反射镜,以及利用光衍射限制模的立体角的方法来实现。这篇文献接着就预言了激光的一些性质。如相干性、方向性、线宽和噪声等。
这篇文献第1次建议把脉塞原理推广到红外和光频范围。提出了采用开放式谐振腔的设计思想,并预言了激光的一些性质。本文是一篇从理论和实际设计方面提出制造激光器可能性的奠基性文献。
作者简介
A. L. 肖洛(A. L.Schawlow,1912— ),美国物理学家。毕业于多伦多大学,1954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在多伦多大学工作2年后,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了10年。1961年进入斯坦福大学任教至今。美国科学院院士,1975年出任美国光学学会会长,1981—1982年任美国物理学会会长。1981年成为斯坦福大学第5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这次获奖是表彰他在激光光谱方面的贡献,也是对他早年在激光的奠基性工作方面所作的肯定。C. H.汤斯(C. H. Townes,1915— ),196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早年从事微波波谱学的研究。在1955年合著的《微波波谱学》一书至今仍享有盛名。汤斯提出了利用受激发射放大原理制成比电子振荡器所产生的波长(毫米级)还要短的微波激射器(Maser)。到1957年,肖洛和汤斯都在研究如何实现光频波段的受激发射放大问题。肖洛提出了用没有侧壁的开放式法布里一珀洛腔来作为振荡器这一关健问题,为激光器的实现起了重要作用。1958年,他们合作发表的本篇文献已相当完善地讨论了激光器实现的可能性和激光特性。在整个70年代,肖洛领导下的斯坦福大学激光光谱研究组,为高分辨率激光光谱作出了重大贡献。所创造的激光光谱方法主要有:饱和吸收光谱、内调制荧光光谱、双光子光谱、两步偏振标识光谱、光电流光谱和偏振内调制激励光谱等,为原子和分子物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工具,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工具书的分类
工具书[1]按内容分有综合性的、专科性的;按文种分有中文的,外文的;按编辑体例与功用分有辞书、类书、政书、百科全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文摘、表谱、图录、地图、名录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