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红星型柴油机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星型柴油机车是中国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设计制造的柴油机车车型之一,也是中国铁路第一代液力传动调车柴油机车[1]。该型机车是在吸取东风型柴油动车组和卫星型柴油机车的研制经验基础上,于1962年11月开始设计、1964年8月试制成功、1965年投入批量生产的调车柴油机车,适用于大型工矿企业铁路调车作业,装用两台300马力的DV12A型四冲程高速柴油机,采用设有工况机构的SF2003-1型液力传动箱。

发展历史

1956年8月,由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编制的中国首个铁路科技发展规划——《1956年—1967年铁道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在全国铁道科学工作会议上讨论通过,指出“技术政策的中心环节是牵引动力改革,要迅速地、有步骤地由蒸汽机车转到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上去”,从此确定了牵引动力改革的方向。1958年起,在大跃进运动形势的推动下,铁道部各主要机车制造和修理工厂纷纷掀起“争取生产内燃机车”的热潮。1958年9月,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与大连机车车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集宁机务段等组成联合设计组,成功研制出东风型液力传动双层摩托列车。1959年4月,四方机车车辆厂又试制出第一台卫星型液力传动干线客运柴油机车。

在卫星型柴油机车的试验及改进过程中,工厂面对着三个较为棘手的问题,一是12V175Z型柴油机故障多,二是起动变扭器性能未尽如人意,三是大型轴承供应困难。1962年11月,为了尽快累积液力传动装置的设计试制经验,以及满足支援地方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四方机车车辆厂开始了红星型液力传动调车柴油机车的设计工作,作为研制液力传动干线柴油机车的练兵产品。1963年至1964年,四方机车车辆厂先后向铁道部提出试制液力传动装置和年产十台柴油机车的扩充方案,获批准后继续进行液力传动柴油机车的试制。1964年8月,第一台红星型柴油机车建成出厂。

针对卫星型柴油机车遇到的上述三个技术难题,在设计红星型机车时也作出了相应的对策。首先是改用较为成熟可靠的DV12A型柴油机;液力传动装置取消了单独的起动变扭器,只用两个相同的运转变扭器通过不同的齿轮比输出扭矩;并且采用两套300马力动力传动系统组成的双机组设计,由于功率较小因而也较容易选用合适的轴承。

红星型柴油机车于1965年投入小批量生产,至1966年停产为止共生产了18台。首两台机车(001~002)曾经被安排在北京铁路局北京内燃机务段进行运用考核。由于红星型机车的功率和粘着重量较小,不太适合用于国家铁路的调车作业。因此其余机车均分配给路外的厂矿企业使用[2]

视频

红星型柴油机车 相关视频

青藏铁路的NJ2型柴油机车和高原型HXN3型内燃机车鸣笛对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