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红楝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楝子

中文学名:红楝子

拉丁学名:Angiospermae

界:植物界

红楝子乃红椿别名,为速生落叶大乔木。花期3~4月,花白色,葫果6~7月成熟,红褐色。木材红褐色,气味芳香,宜作建筑、家具、雕刻等,属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植物。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繁殖方法

历史考证[1]

形态特征

大乔木,高可达20余米;小枝初时被柔毛,渐变无毛,有稀疏的苍白色皮孔。叶为偶数或奇数羽状复叶,长25-40厘米,通常有小叶7-8对;叶柄长约为叶长的1/4,圆柱形;小叶对生或近对生,纸质,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长8-15厘米,宽2.5-6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一侧圆形,另一侧楔形,不等边,边全缘,两面均无毛或仅于背面脉腋内有毛,侧脉每边12-18条,背面凸起;小叶柄长5-13毫米。

圆锥花序顶生,约与叶等长或稍短,被短硬毛或近无毛;花长约5毫米,具短花梗,长1-2毫米;花萼短, 5裂,裂片钝,被微柔毛及睫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长4-5毫米,先端钝或具短尖,无毛或被微柔毛,边缘具睫毛;雄蕊5,约与花瓣等长,花丝被疏柔毛,花药椭圆形;花盘与子房等长,被粗毛;子房密被长硬毛,每室有胚珠8-10颗,花柱无毛,柱头盘状,有5条细纹。蒴果长椭圆形,木质,干后紫褐色,有苍白色皮孔,长2-3.5厘米;种子两端具翅,翅扁平,膜质。花期4-6月,果期10-12月。

生长环境

多生长于低海拔沟谷林中或山坡疏林中。

分布范围

产自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

主要价值

木材赤褐色,纹理通直,质软,耐腐,适宜建筑、车舟、茶箱、家具、雕刻等用材。树皮含单宁,可提制栲胶。

繁殖方法

红椿树繁殖方法主要采用种子繁殖为主。蒴果成熟后应及时采收种子,因红椿种子易丧失发芽力,应随采随播也可进行低温(5℃)贮藏。播种前可用温水浸种24小时催芽,可稍作苗床庇荫或在疏林下作床播种,一年生苗高可达1米,培育出的一年生苗即可出圃上山造林。

历史考证

楝科 香椿属 树龄:185年

广东省罗定市加益镇石头村河坝寨生长着一片以红椿为主,伴生小叶榕、苦楝树、柿树等的古树林。林内有红椿14株。此树是最大的一株,树高40米,胸围530厘米,冠幅15米,为广东省境内最高大的红椿树

据考证,这片古树林为清代一位华侨从南洋带回种子繁殖的,迄今己逾185年。

参考资料

  1. 红楝子,搜狗,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