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红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属芸香科下属植物。

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柚、酸橙、甜橙稍强。芸香科柑橘亚科分布在北纬16°~37°之间。

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除枳以外),用作经济栽培的有3个属:枳属、柑橘属和金柑属。

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栽培的柑橘主要是柑橘属。柑橘是橘、柑、橙、金柑,柚、枳等的总称。

中国是柑橘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柑橘资源丰富,优良品种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经过长期栽培、选择,柑橘成了人类的珍贵果品。

中文学名 蜜橘       芸香目
拉丁学名: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亚目  : 芸香亚目
别 称 : 柑橘,宽皮橘,蜜橘,黄橘、红橘、 科  : 芸香科
大红袍、大红蜜 、 橘、柑桔         亚科  : 柑橘
界  : 植物界 属  : 柑橘属
门  : 被子植物门              亚属  : 柑橘亚属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种  : 柑橘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分布区域: 热带、亚热带

形态特征

小乔木。分枝多,枝扩展或略下垂,刺较少。单身复叶,翼叶通常狭窄,

或仅有痕迹,叶片披针形,椭圆形或阔卵形,大小变异较大,顶端常有凹口,

中脉由基部至凹口附近成叉状分枝,叶缘至少上半段通常有钝或圆裂齿,

很少全缘。花单生或2-3朵簇生;花萼不规则5-3浅裂;花瓣通常长1.5厘米以内;

雄蕊20-25枚,花柱细长,柱头头状。果形种种,通常扁圆形至近圆球形,

果皮甚薄而光滑,或厚而粗糙,淡黄色,朱红色或深红色,甚易或稍易剥离,

橘络甚多或较少,呈网状,易分离,通常柔嫩,中心柱大而常空,稀充实,瓢囊7-14瓣,

稀较多,囊壁薄或略厚,柔嫩或颇韧,汁胞通常纺锤形,短而膨大,稀细长,

果肉酸或甜,或有苦味,或另有特异气味;种子或多或少数,稀无籽,通常卵形,

顶部狭尖,基部浑圆,子叶深绿、淡绿或间有近于乳白色,合点紫色,

多胚,少有单胚。

花期4-5月,果期10-12月。[1]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1.橘子的营养价值丰富,在每100克柑橘果肉中,含蛋白质0.9克,

碳水化合物12.8克,脂肪0.1克,粗纤维0.4克,钙56毫克,铁0.2毫克,

磷15毫克,维生素B0.08毫克,胡萝卜素0.55毫克,烟酸0.3毫克,

维生素B2 0.3毫克,维生素c34毫克以及柠檬酸、橘皮甙、苹果酸、枸橼酸等营养物质。

2、橘子内侧薄皮含有膳食纤维及果胶,可以促进通便,并且可以降低胆固醇。

3、橘皮苷可以加强毛细血管的韧、降血压、扩张心脏的冠状动脉,故橘子是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食品。

4、红橘的果肉还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可加工成罐头、蜜饯、果酱、果糕、果胨、果糖,还可以制成果汁、果酒等饮料。

5、加工过程中,可提取果胶、柠檬酸、橙皮甙、香精油,橘皮可作为提取维生素A、维生素P、维生素C的原料。

6、橘子肉、皮、络、核、叶都是药。橘子皮,又称陈皮,

是重要药物之一。《本草纲目》中说陈皮是“同补药则补,

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橘核性味苦、无毒,有理气止痛的作用

7、鲜柑橘汁中,有一种抗癌活性很强的物质“诺米林”,

它能使致癌化学物质分解,抑制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

能使人体内除毒酶的活性成倍提高,阻止致癌物对细胞核的损伤,保护基因的完好。

8、橘瓤上面的白色网状丝络,叫“橘络”,

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P,有通络、化痰、理气、消滞等功效。

橘核性味苦、无毒,有理气止痛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疝气、腰痛等症。

吃柑橘的好处

1、美容:柑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美容的作用。

2、消除疲劳:橘子含有柠檬酸,

有消除疲劳的作用。[2]

药用价值

橘子可以说全身是宝,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健脾、顺气、止渴的功效,

肉、皮、络、核、叶皆可入药,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橘子皮可以美容、除茶锈、除臭,

《 本草纲目》中说陈皮(橘子皮)“同补药则补;

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可见在古代,

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橘子的药用价值了。陈皮可以理气、除燥、利湿、化痰、止咳、健脾、和胃。

橘瓤上的网状经络叫橘络,有通络化痰、顺气活血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痰滞咳嗽等症。橘络中的维生素P 含量高,

因此可以有效防治高血压,老人平时多吃橘子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好处。橘核味苦无毒,有散结、理气止痛的功效。

橘叶可以疏肝理气、消肿散毒。把橘皮的白色内层去掉之后的表皮叫“橘红”,能起到理肺气、祛痰的效果。

橘子味甘酸、性温,入肺、胃经; 具有开胃理气,

止渴润肺的功效;治胸隔结气、呕逆少食、胃阴不足、口中干渴、肺热咳嗽及饮酒过度。其皮、核、络、叶都是“地道药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