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约瑟夫·透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年4月23日-1851年12月19日),男,是英国最为著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在透纳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他在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是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西方艺术史上无可置疑地位于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外文名称 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别名 透纳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英国伦敦

出生日期 1775年4月23日


逝世日期 1851年12月19日

职业 画家

毕业院校 英国皇家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 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在西方艺术史上最杰出的风景画家

代表作品 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海上渔夫,

人物简介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年4月23日-1851年12月19日)是英国最为著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1] 是英国画家及图形艺术家。尤以光亮、富有想象力的风景及海景而闻名。作为一个多产的艺术家,透纳创作了几千幅素描、雕版画、水彩画及油画。他对光线及色调的兴趣超过形体,这为日后印象派画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

威廉·透纳与约翰·康斯特布尔并称为"真正使英国风景画摆脱荷兰、法国或意大利绘画影响而走上自己独立道路的两个人"。[3]

他曾走遍意大利,最后才专心去描绘大海的光色和空气的变化。他悉心研究海上光的强度、云彩和风雨的活动,在色彩上,他培养了一种具有浪漫主义感情的特殊手法、创新色彩,这对后来英、法两国的印象主义运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透纳自己曾说,描绘自然需要准确的观察力,他的绘画是他视觉经验的准确体现,而透纳的视觉经验正是他长期细致观察大自然的结果。[4]

透纳生前即享有盛名,1851年去世后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敬仰和追摹直至十九世纪晚期。然而,对透纳所有艺术成就的认识则是更后来的事。透纳晚年尤其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即致力于绘画形式与色彩的探索,从他后期那些大胆的习作中可以找到印象主义和现代抽象绘画的发端。[3]

早年经历

透纳于1775年4月23日生于科文加登(Covent Garden)的梅顿莱因(Maiden Lane),父亲是个理发师。母亲死于精神错乱。(透纳于1851年12月9日卒于同地。)透纳10岁时已表现出绘画才能,被送到一个叔叔那里上学。在绘画上他是个早熟的孩子。[4] 透纳最初跟一个地貌色彩画家汤玛斯·马尔顿学水彩,在父亲理发店的橱窗中摆放和销售作品。

透纳很早就认识到要想成为一个出名的画家,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1789年,十四岁的他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学画,第二年春天,即1790年的年展上,他首次展出了自己的水彩作品。不久,他父亲退休离开理发店,全力帮助他的儿子。

1793年,透纳建立了自己的画室。[4] 他遇到了年轻艺术家通常会遭遇到的困难,他每个晚上都受雇于人,在其他人的画上用墨水涂抹它们的天空,每晚赚半个克朗赖以度日。 [5] 在拿着如此微薄的薪水为这些最普通的出版物作画时,他从来不会因为觉得这项工作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或者报酬太少而不好好去做。

在透纳的作品中从来没出现过一件懒散、马虎的东西。透纳认为他的工作与自己很有关系,他在乎的不是只得到聊以为生的微薄报酬,而是能否提供高贵的艺术品,并从中学到东西。无论他接到的任务是大是小,是铅笔和墨汁创作作品还是颜料画,他都从不马虎。在他安排的时间和能力范围内,他总是尽其所能做到最好,他从不会将一幅没有进步或者没有画到最好的画交给买家。他所有的重要作品都是在对时间和价格的全然漠视前提下画成的,那些画,透纳应得的报酬理应比他实际得到的高上四五倍。 [5]

透纳26岁时,因他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被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破格接纳为最年轻的会员。

1796年,透纳创作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幅油画《海上渔夫》("Fishermen at Sea"),三年后,他成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杰出会员(extraordinary member of the Royal Academy)。

个人作品

透纳逝世将近五年后,即1856年,一项判决对他的财产进行了处理。判决规定在透纳的画室中发现的被认为是透纳亲手所画的作品作为"透纳遗产"(Turner Bequest)由国家接收。这其中包括近300幅油画和约30000幅素描和水彩(包括300本素描集),还有少量合作作品以及此后被发现为其他画家所做的作品。据悉,泰特收藏的透纳作品数量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