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戴森霍费尔
约翰·戴森霍费尔(Johann Deisenhofer,1943年9月30日—),德国科学家,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
Johann Deisenhofer | |
---|---|
约翰·戴森霍费尔 | |
原文名 | Johann Deisenhofer |
出生 |
1943年9月30日 拜恩 |
国籍 | 德国 |
别名 | 约翰·戴森霍费尔 |
戴森霍费尔1943年出生于拜恩,于奥格斯堡的文理中学毕业后,于德意志国防军服役一年半,后进入慕尼黑工业大学就读,主修物理学。[2]
目录
基本资料
中文名 约翰·戴森霍费尔
国 籍 德国
职 业 德国科学家
外文名 Johann Deisenhofer
出生日期 1943年9月30日
性 别 男[3]
人物简介
戴森霍费尔1943年出生于拜恩,于奥格斯堡的文理中学毕业后,于德意志国防军服役一年半,后进入慕尼黑工业大学就读,主修物理学。毕业后曾于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从事研究工作,现任职于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负责生物化学研究。[4]
人物经历
1982年至1985年,戴森霍弗尔用X射线晶体学,确定了超过10,000原子构成的蛋白质复合体的确切安排。他们的研究增加了人类对光合作用机制的理解,并发现了植物和光合细菌的过程是相似的 。[5] 1987年,戴森霍费尔博士接受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和休斯敦医学研究所聘请筹建X射线结晶学研究中心,负责生物化学研究。1988年,与罗伯特·胡贝尔(Robert Huber)、哈特姆特·米歇尔(Hortmut Michel)成功地解析了细菌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立体结构,阐明了其光合作用的进行机制,三人共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2012年4月27日,戴森霍费尔教授被聘为西安石油大学应用化学学科客座教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