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约翰·济慈」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上桂冠诗人。)
 
(added Category:英國人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0 次修訂)
行 1: 行 1: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上桂冠诗人。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 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他是文艺复兴运动以 最重要的 英语 诗人之一,其诗句“朴素 活,高尚思考(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被 为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的格言。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约翰•济慈]]'''
 +
| 外文名    =  JohnKeats
 +
| 图像    = 
 +
[[File:约翰·济慈.jpg| 框|居中|[http://dict.24en.com/uploads/writer/2015/01/ba00e9760573d1268e908f2faa2f7278.jpg 原图链接]  [https://dict.24en.com/quotes/jiandanjieshao/44  自爱思 英语 学习网]]]
 +
| 图像说明 =   约翰•济慈|center
 +
| 出 日期 = {{birth date | 1795 |01|01}} 
 +
| 出生地点 =   伦敦
 +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821|02|23| 1795|01|01}}
 +
| 国籍    =   伦敦
 +
| 别名    =   萧伯纳
 +
| 职业    =   作家
 +
| 知名 品 =   《[[伊莎贝拉]]》<br>  《[[圣亚尼节前夜]]》 <br> 《[[海伯利安]]》 <br>《[[夜莺颂]]》
 +
}}
  
国籍         英国
+
'''<big> 约翰 ·济慈</big>''' ('''JohnKeats''',1795年—1821年) 出生于18世纪末年 [[伦敦]],他是杰 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p>
逝世日期 1850-04-23
 
毕业院校 剑桥大学圣 约翰 学院
 
外文名称 William Wordsworth
 
代表作品 《抒情歌谣集》 《丁登寺旁》 《序曲》《她住在人迹罕至 地方》《水仙花》
 
生日期 1770-04-07
 
  
  职业        
+
== 生平经历 ==
文名称 威廉·华兹华
+
<p style="text-indent:2em;">约翰•济慈在[[济慈]]<ref>[http://cul.sohu.com/20121031/n356251699.shtml    歌日历:济慈诞生日],搜狐网, 2012年10月31日 </ref>青少年时期,他的父母便相续去世。他有三个弟弟(其 一个夭折)和一个妹妹,但那种过早失去父母的悲伤始终影响着济慈。在[[埃菲尔德学校]](Enfield School),济慈接受了传统正规教育,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济慈受到师长克拉克(Charles Cowden Clarke)的鼓励。年轻的济慈非常钟爱维吉尔(Virgil),14岁时,他将维吉尔的拉丁语长诗《艾涅阿 纪》(“Aeneid”)翻译成英语。</p>
主要 就 动摇 英国 古典主义 诗学 推动 浪漫主义 诗歌 运动,当选桂冠 诗人
+
<p style="text-indent:2em;">1810年,济慈被送去当药剂师的学徒。五年后济慈考入[[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但没有一年,济慈便放弃了从医的志愿,而专心于写作诗歌,他早期的作品多是一些仿作。</p>
 +
<p style="text-indent:2em;">济慈创作的第一首诗是《仿斯宾塞》,接着又写了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他的这些早期诗作收集在1817年3月出版的第一本诗集《诗歌》中。这本诗集受到一些好评,但也有一些极为苛刻的攻击性评论刊登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杂志《Blackwood's magazine》上。济慈没有被吓倒,他在来年的春天付印了新诗集《恩底弥翁》(“Endymion”),这是他根据古希腊一个美丽神话写 的,全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洋溢着对自由的渴望,表现 古典主义 的进步倾向。随后他令人惊讶的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圣艾格尼丝之夜》、《夜莺颂》和《致秋天》等名作。</p>
 +
<p style="text-indent:2em;">1818年夏天,济慈前往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旅行,途中得到消息说他的兄弟汤姆得了严重的肺结核,济慈即刻赶回家照顾汤姆。这一年年底,汤姆死了,济慈搬到一个朋友在汉普斯泰德(Hampstead)的房子去住,如今的人们已将那所房子认为济慈之家。在那里,济慈遇见并爱上了一位年轻的女邻居,方妮·布朗(Fanny Brawne)。</p>
 +
<p style="text-indent:2em;">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疾病与经济上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济慈 但他却令人惊讶的写出 大量的优秀作品,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 诗歌 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海伯利安》等著名长 ,最脍炙 口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其中包括《圣艾格尼丝之夜》、《夜莺颂》和《致秋天》等名作。</p>
 +
<p style="text-indent:2em;">1820年3月,济慈第一次咳血,之后不久,因为迅速恶化的肺结核。1821年2月23日,济慈病逝于[[意大利]][[罗马]]。他的书信,手稿等作品主要都收藏于哈佛大学Hughton图书馆,部分收藏于大英图书馆、位于北伦敦的济慈纪念馆等。</p>
  
  人生
+
== 代表作品 ==
 +
《[[仿斯宾塞]]》、《[[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白天逝去了]]》、《[[生命之手]]》、《[[安迪密恩]]》、《[[海伯利安]]》、《[[蝈蝈和蛐蛐]]》《[[每当我害怕]]》《[[哦,孤独]]》《[[明亮的星]]》《[[ 人生 的四季]]》《[[给拜伦]]》《[[咏阿丽莎巉岩]]》《[[初读贾浦曼译荷马有感]]》《[[无情的妖女]]》
 +
[[File:《秋颂》01.jpg|缩略图|左|秋颂01|
 +
[http://tc.sinaimg.cn/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3f4b4cbb732fe8745f9c623e5f57086b.jpg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a1ad0120102w0ed.html 来自新浪网]]]
  
 华 兹华斯生 律师之家 读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 毕业后 欧洲旅行 在法国 身领略了大革命 风暴。1783年 父去世 ,他和 弟兄们由舅父照管 妹妹多萝西(Dorothy)则由外祖父母抚养 多萝西与 他最为 亲近
+
== 文学特点 ==
 +
<p style="text-indent:2em;">济慈主张“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事物外貌,表现景物的色彩感和立体感,重视写作技巧,语言追求 美。</p>
 +
<p style="text-indent:2em;">济慈的诗歌写作方向特别,描写手法细腻,以文辞声调之美著称。他带给无数读者新的视角,引导每一个人要善 发现美、拥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 是快乐人生的秘诀。济慈笔触清新,作品选材特点独特,在他的诗歌里无论是绝美的爱情还是催人奋进的激情,都像被赋予了灵魂的呐喊,从心灵上引起共鸣 更从生活中找 影子。是十八世纪这个需要精神支柱时期的特殊食粮。他的笔下有令人感动的场面更有百转千回的诉说。有情人之间不舍别离的细腻 更有 人间思念的楚楚辛酸,无论你是心地柔软的女性还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人们的情感无不为之动容。</p>
 +
<p style="text-indent:2em;">济慈善于描写景物和自然现象,经过他描写的自然景物和事物外面,能给人充分 遐想空间,并融入 ,他 用他独特的写作技巧 华丽的词藻 追求完美的精神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影响极大 对丑的鞭挞和对美的追求构成了 抒情诗的基调。</p>
 +
<p style="text-indent:2em;">济慈的出身在英美文学的所有大家中可以算是 卑微的。因 天性的敏感与自卑,让他有能力洞察到世人难以发现和理睬的社会形态,他触角灵敏,能体会到大自然传递给人类的别样韵味,能用自己的灵魂倾听飞禽走兽的心声,能用用精准的文字描绘十八世纪统治阶级压迫下人民的呐喊 </p> 
  
1787年他进剑桥 大学 圣约翰学院学习, 学毕业后去法国 住在布卢瓦。 对法国革命怀有热情 认为这场革命 表现 了人性 完美 将拯救帝制之下处于水 火热中 的人 民。在布卢瓦他结识了许多温 和派 的吉伦特党 。1792年华兹华 回到伦敦 仍对革命充满热情。但他 舅父对他的政治活动表示不满 不愿再予接济。正在走投无路时 ,一 位一直同情并钦佩他 老同学去世,留给他900英镑 于是在1795年10月, 与多萝西一起迁居乡间,实现接近自然并探讨人生意义 宿愿。多萝西聪慧体贴,给他创造 了创作的 条件 后来她也成 为了诗 人。一直与他 伴,终身未嫁
+
== 作品影响 ==
 +
<p style="text-indent:2em;">济慈在《希腊古瓮颂》中提出了“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个内涵深刻的命题,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影响极 。</p>
 +
<p style="text-indent:2em;">济慈对英国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的文 有着巨 的影响 ,他 从三个方面影响了众多的的诗人和艺术家:丰富的感官描写 舒适恬静地 表现 中世纪 理想,有关艺术和思想 或思想和世俗的悖论。 受济慈影响 人和 艺术家主要有:浪漫 托马 ·胡德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 诗人艾尔弗雷德·丁尼森 前拉斐尔派诗人和画家D·G·罗塞蒂 象征派诗人w·B·叶芝以及死于 年轻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等 济慈为 诗歌提供 了创作 灵感、写诗 技巧、故事内容和主题风格 </p>
 +
<p style="text-indent:2em;">济慈不但以其优美的诗篇 [[英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提供 丰富的精神食粮,而且还以其 歌的影响为英国文学(诗歌)的发展 出了重要的贡献 </p>
  
2创作生涯
+
== 人物评价 ==
1798年9月至1799年春, 华兹华斯 同多萝西去德 小住 创作 《采干果》 、《 露斯 和短诗 露西 组诗 同时开始写 作长诗《 序曲 。1802年10月 华兹华斯和相识多年 玛丽 · 郝金 结婚
+
<p style="text-indent:2em;">在英国浪漫主义辉煌的“七姊妹星团”(彭斯、 华兹华斯 、柯尔律治、拜伦、雪莱、布莱克、济慈)中,济慈出生最晚,生命最短。但他的光越来越强,到今天,已超过了其他六颗星。他的诗作充满辽阔高远的想象、自然瑰丽的语言和摄人心魄的力量,不断唤起人们内在的激情和渴望。</p>
 +
<p style="text-indent:2em;">“1821年2月23日,他客死罗马,安葬在英 新教徒公墓,年仅二十五岁……如果天以借年,他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是难以预料的。但是人们公认 当他二十四岁停笔时,他对诗坛的贡献已大大超越 同一年龄的乔叟 莎士比亚和弥尔顿。”—— 济慈诗选 /(序)屠岸</p> 
 +
<p style="text-indent:2em;">济慈应说:此地长眠者,他的声名是用火铸写在天空。—— 火写的字 /纪伯伦(济慈的墓志铭: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p>
 +
<p style="text-indent:2em;">1821 年2月济慈病逝 雪莱 作长诗《 阿童尼(阿多尼) 吊之 他在诗中这样评价慈济:他本是“美” 一部分,而这“美”啊,曾经被他体现得更加可爱。 [4]
 +
美国尼尔·S · 伯特在其《世界100位文学大师排行榜 》书中称:“除弥尔顿外,没有其他英国诗人对后来人产 过像济慈这样深刻的影响 ”</p>
  
 这 华兹华斯写 许多以 然与 生关系 主题 诗歌 ,中 心思想是大 然是 生欢乐和智慧 源。1803 华兹华斯游苏格兰 写了《孤独 收割人》。1807 他出版 两卷本诗集 ,这 部诗集 出版,总 结了 从1797至1807年 生命最旺盛的10 年。
+
== 济慈故居 ==
 +
<p style="text-indent:2em;">济慈故居在伦敦北部汉普斯泰德公园附近,在一个相当安静的居民区里。济慈在这里也仅仅住了十八个月而已,但是 十八个月,是这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创作最高峰的 因为在这里他碰到 他一生的至爱——芬妮·布朗。</p>
 +
[[File:《秋颂》02.jpg|缩略图|右|《秋颂》|02[http://tc.sinaimg.cn/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b14f4ab0820ca03e35656a4d95ebc388.jpg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a1ad0120102w0ed.html 来自新浪网]]]
 +
<p style="text-indent:2em;">济慈故居的管理人员描述诗人对 己爱 "但求曾经拥有"的爱情:</p>
 +
<p style="text-indent:2em;">“1820年的初春,济慈去了伦敦城,那天他没有穿大衣。回来的时候 了省钱,他坐在马车的外面,结果全身都被雨淋透了。等他回到家里,他 恋人芬妮为他打开门 他几乎是倒在芬妮的怀 。那天晚上,他开始咳血。他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并从此不让芬妮再接近他(济慈早年曾经看护他得了肺结核的母亲,后来他的弟弟也因肺结核,最后死在他的怀里)。他每天坐在窗前,看着芬妮在院子里玩耍,他每天给芬妮写信,尽管她就住在 己的隔壁。到秋天的时候,医生建议他必须住到比较温暖的地方去。他在友 人的 陪伴下,来到罗马。1821年2月,济慈在罗马病逝。消息传回伦敦,芬妮悲痛欲绝,她那个时候只有19岁,她为济慈服丧长达7 的时间 直到她去世都一直带着济慈送给她 订婚戒指。”</p>
 +
<p style="text-indent:2em;">伦敦金融城1997 拥有 这栋房子 当时 栋房子已经破败不堪,整个二楼几近坍塌,楼上最多只能上5个人。金融城花了50万英镑对楼房 的结 构进行 加固,他们又从文化遗产彩票基金获得了50万英镑,将要开始对楼房内部进行整修。为此 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工 ,包括从济慈的诗歌和大量的通信里寻找所有有关当年这栋房子的描述,包括当 的墙壁的颜色、地毯的花样、花园里的植物等等 </p>
  
  华兹华斯
+
== 墓志铭 ==
 +
<p style="text-indent:2em;">英国诗人济慈的墓志铭是: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 in water。</p>
 +
<p style="text-indent:2em;">中文: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p>
 +
<p style="text-indent:2em;">这是济慈生前为自己撰写的墓志铭。</p>
 +
<p style="text-indent:2em;">济慈已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诗人,每一本世界文学史上都不能少了他的名字,这是今天许多写作者梦寐以求的辉煌。然而当死亡把一切席卷,留下的只有一个名字,济慈还认为那也是写在水上的字,一阵风就会把它抹得无影无踪。</p>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 浪漫主义作家。他们喜爱大自然 ,描 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 城市文明 冷酷 金钱关系 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 “湖畔派”
+
== 相关电影 ==
 +
<p style="text-indent:2em;">电影《明亮的星》<ref>[http://movie.mtime.com/73400/   明亮 星],时光网[引用日期2012-10-31] </ref> 一部 绘济慈年轻时期 爱情 诗歌创作故事 电影 片名取自济慈的一首同 诗歌——《明亮的星》 </p>
  
  “湖畔派”三 诗人 中成就最高者为华兹华斯。他于1798年和柯勒律治合作发表了 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从拥护法国革命变成反对,于是前者寄情山水,在大自然里寻找慰藉,后者神游异域和古代,以梦境为归宿。两人 诗歌合集题名为《抒情歌谣集》,于1798年出版,《抒情歌谣集 宣告了浪漫主义新诗的诞生。两年 再版时,华兹华斯加了一个长序。在这篇序中,华兹华斯详细阐述了他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主张以平民的语言抒写平民的事物、思想与感情,被誉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宣言。
+
==視頻==
在《决心与自立》(Resolution and Independence,1802年)一诗中,华兹华斯描写了一位年老体衰却要不停奔波劳作的捞水蛭人。
+
{{#ev:youku|XMTI1NjYzODE2|alignment=left}}
 +
 诗人 济慈与邻家女孩秘密情史 明亮 花絮
  
此后,华兹华斯的诗歌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描写自然风光、平民事物之中寓有深意,寄托着自我反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思维。完成于1805年发表于1850年的长诗《序曲》则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
==参考资料==
 
+
{{Reflist}}
墓碑
+
[[Category: 作家]]
 
+
[[Category: ]]
华兹华斯创 最旺盛的时期是1797至1807年的10年。其后佳作不多,到1843年被任命为“桂冠诗人”时已经没有什么作品了。然而纵观他的一生,其诗歌成就是突出的,不愧为继莎士比亚、弥尔顿之后的一代大
+
[[Category: ]]
 
 
3创作主张编辑
 
华兹华斯是“湖畔诗人”的领袖,在思想上有过大起大落——初期对法国大革命的热烈向往变成了后来遁迹于山水的自然崇拜,在诗艺上则实现了划时代的革新,以至有人称他为第一个现代诗人。
 
 
 
他是诗歌方面的大理论家,虽然主要论著只是《抒情歌谣集》第二版(1800年)的序言,但那篇小文却含有能够摧毁十八世纪古典主义的炸药。
 
 
 
他说,诗必须含有强烈的情感,这就排除了一切应景、游戏之作;诗必须用平常而生动的真实语言写成,这就排除了“诗歌词藻”与陈言套语;诗的作用在于使读者获得敏锐的判别好坏高下的能力,这样就能把他们从“狂热的小说、病态而愚蠢的德国式悲剧和无聊的夸张的韵文故事的洪流”里解脱出来;
 
 
 
华兹华斯认为“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emotion),主张诗人“选用人们真正用的语言”来写“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而反对以18世纪格雷为代表的“诗歌词藻”。他进而论述诗和诗人的崇高地位,认为诗非等闲之物,“诗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它同人心一样不朽”,而诗人则是“人性的最坚强的保护者,支持者和维护者。他所到之处都播下人的情谊和爱”。
 
 
 
4风格特点
 
 
 
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的小诗清新,长诗清新而又深刻,一反新古典主义平板、典雅的风格,开创了新鲜活泼的浪漫主义诗风。他的十四行诗雄奇,他的《序曲》(1805年)首创用韵文来写自传式的“一个诗人的心灵的成长”,无论在内容和艺术上都开了一代新风。华兹华斯关于自然的诗歌,优美动人,他的这类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风格,是作者通过对诗歌的题材、诗歌所用的语言,以及对诗歌所用的格律、诗体和作诗歌词汇的选择体现出来的。
 
 
 
5艺术成就
 
他不仅创立理论,而且本人也实践理论。他与柯尔律治合作的《抒情歌谣集》这本小书所开始的,不止是他们两人的文学生涯,而是整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
 
 
 
对于中国读者,华兹华斯却不是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能读英文的人当然都看过他的若干小诗,如《孤独的割麦女》(The Solitary Reaper),但不懂英文的人却对他的诗没有多少印象。原因之一是他的诗不好译——哲理诗比叙事诗难译,而华兹华斯写得朴素、清新,也就更不好译了。原因之二是,他曾被国内评为“反动的浪漫主义”的代表,因此不少人未读他的作品,就已对他有了反感。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他那类写大自然的诗在中国并不罕见,他的思想也类似老庄,因此人们对他无新奇感。但华兹华斯是值得一读的。除了历史上的重要性之外,他有许多优点,例如写得明白如话,但是内容并不平淡,而是常有神来之笔,看似普通的道理,却是同高度的激情结合的。法国大革命就曾深深激动了他,使他后来写下这样的名句:
 
 
 
幸福呵,活在那个黎明之中,
 
 
 
年轻人更是如进天堂!
 
 
 
——《序曲》第十一章
 
 
 
华兹华斯的山水诗极其灵秀,名句如: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他的爱情诗,如与一位名叫露西的姑娘有关的几首,也是极其真挚动人,无一行俗笔,用清新的 字写出了高远的意境。他能将复杂深奥的思想准确清楚地表达出来,民歌体的小诗写得精妙,白体无韵诗的运用更在他的手里达到了新的高峰,出现了婉转说理的长长诗段。用这样的诗段他写出了长诗《丁登寺旁》,表达了大自然给他的安慰和灵感;接着他经营多年,写出了一整本诗体自传,题名《序曲——一个诗人心灵的成长》,开创了自传诗的新形式。在十四行诗方面,他将弥尔顿(Milton)的豪放诗风发扬光大,用雄健的笔调写出了高昂的激情,例如这样的呼唤:
 
 
 
啊,回来吧,快把我们扶挽,
 
 
 
给我们良风,美德,力量,自由!
 
 
 
你的灵魂是独立的明星,
 
 
 
你的声音如大海的波涛,
 
 
 
你纯洁如天空,奔放,崇高……
 
 
 
这是过去以写爱情为主的十四行诗中罕见之笔。总之,华兹华斯诗路广,意境高,精辟,深刻,令人沉思,令人向上,而又一切出之于清新的文字,确是英文诗里三或四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只是后期他诗才逐渐枯竭,所作变得冗长沉闷,令人无限惋惜。
 
 
 
6后世影响
 
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因而英美评论 将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7主要作品
 
(1) 抒情诗: 《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
 
 
 
(2) 长诗: 《序曲》、《远游》
 
 
 
(3) 自传体叙事诗 :《革命与独立》
 
 
 
(4)诗歌:《露西》、《咏水仙》、《不朽的征兆》
 
 
 
8作品赏析
 
《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
 
 
 
这是华兹华斯抒情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804年。据说此诗是根据诗人兄妹俩一起外出游玩时深深地被大自然的妩媚所吸引这一经历写成的,体现了诗人关于诗歌应描写"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emotion 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这一诗学主张。全诗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写景和抒情。诗的开篇以第一人称叙述,格调显得低沉忧郁。诗人一方面竭力捕捉回忆的渺茫信息,另一方面又觉得独自漂游,可以自由自在地欣赏大自然所赋予的美景。他把自己比作一朵流云,随意飘荡,富有想象的诗句暗示诗人有一种排遣孤独、向往自由的心情。在他的回忆中,水仙花缤纷茂密,如繁星点点在微风中轻盈飘舞 。
 
 
 
《序曲》
 
 
 
写作时间始于1799年初,并于1805年完成。在诗中,华兹华斯叙述了自己心灵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印象、感受和思想。全诗7881行,共十四卷,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八卷讲述诗人的早年生活:幼年和学业时期;在剑桥大学的岁月;假期生活;书的影响;阿尔卑斯山之旅;初见伦敦及伦敦小住,由爱自然发展到爱人类。后六卷则写他成熟时期,第一次法国之游,第二次法国留居,回返 国乡村。诗作记述了1798年前“一位诗人的心灵的成长”,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政治、 生、艺术思想发展轨迹。在最后一卷中,华氏表达了自己的最高理想:在最小的标题上建立最大的事业。生活在日常世界不迷惑于感官印象,而是同精神世界作契合的交流。这是他一生的最后认识,他爬山、观海、看日出,最终悟出了一种来源于大自然的辉煌的智慧。
 

於 2020年5月12日 (二) 21:37 的最新修訂

約翰•濟慈
約翰•濟慈
原文名 JohnKeats
出生 ( 1795 -01-01)1795年1月1日
倫敦
逝世 1821年2月23日(1821-02-23)(26歲)
國籍 倫敦
別名 蕭伯納
職業 作家
知名作品伊莎貝拉
聖亞尼節前夜
海伯利安
夜鶯頌

約翰·濟慈,(John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於18世紀末年的倫敦,他是傑出的英詩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員。

生平經歷

約翰•濟慈在濟慈[1]青少年時期,他的父母便相續去世。他有三個弟弟(其中一個夭折)和一個妹妹,但那種過早失去父母的悲傷始終影響着濟慈。在埃菲爾德學校(Enfield School),濟慈接受了傳統正規教育,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濟慈受到師長克拉克(Charles Cowden Clarke)的鼓勵。年輕的濟慈非常鍾愛維吉爾(Virgil),14歲時,他將維吉爾的拉丁語長詩《艾涅阿斯紀》(「Aeneid」)翻譯成英語。

1810年,濟慈被送去當藥劑師的學徒。五年後濟慈考入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但沒有一年,濟慈便放棄了從醫的志願,而專心於寫作詩歌,他早期的作品多是一些仿作。

濟慈創作的第一首詩是《仿斯賓塞》,接着又寫了許多優秀的十四行詩,他的這些早期詩作收集在1817年3月出版的第一本詩集《詩歌》中。這本詩集受到一些好評,但也有一些極為苛刻的攻擊性評論刊登在當時很有影響力的雜誌《Blackwood's magazine》上。濟慈沒有被嚇倒,他在來年的春天付印了新詩集《恩底彌翁》(「Endymion」),這是他根據古希臘一個美麗神話寫成的,全詩想象豐富,色彩絢麗,洋溢着對自由的渴望,表現了反古典主義的進步傾向。隨後他令人驚訝的寫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其中包括《聖艾格尼絲之夜》、《夜鶯頌》和《致秋天》等名作。

1818年夏天,濟慈前往英格蘭北部和蘇格蘭旅行,途中得到消息說他的兄弟湯姆得了嚴重的肺結核,濟慈即刻趕回家照顧湯姆。這一年年底,湯姆死了,濟慈搬到一個朋友在漢普斯泰德(Hampstead)的房子去住,如今的人們已將那所房子認為濟慈之家。在那裡,濟慈遇見並愛上了一位年輕的女鄰居,方妮·布朗(Fanny Brawne)。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疾病與經濟上的問題一直困擾着濟慈,但他卻令人驚訝的寫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1818年到1820年,是濟慈詩歌創作的鼎盛時期,他先後完成了《伊莎貝拉》《聖亞尼節前夜》《海伯利安》等著名長詩,最膾炙人口的《夜鶯頌》《希臘古瓮頌》《秋頌》等名篇也是在這一時期內寫成的。其中包括《聖艾格尼絲之夜》、《夜鶯頌》和《致秋天》等名作。

1820年3月,濟慈第一次咳血,之後不久,因為迅速惡化的肺結核。1821年2月23日,濟慈病逝於意大利羅馬。他的書信,手稿等作品主要都收藏於哈佛大學Hughton圖書館,部分收藏於大英圖書館、位於北倫敦的濟慈紀念館等。

代表作品

仿斯賓塞》、《伊莎貝拉》、《聖亞尼節前夜》、《許佩里恩》、《夜鶯頌》、《希臘古瓮頌》、《秋頌》、《憂鬱頌》、《白天逝去了》、《生命之手》、《安迪密恩》、《海伯利安》、《蟈蟈和蛐蛐》《每當我害怕》《哦,孤獨》《明亮的星》《人生的四季》《給拜倫》《詠阿麗莎巉岩》《初讀賈浦曼譯荷馬有感》《無情的妖女

文學特點

濟慈主張「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擅長描繪自然景色和事物外貌,表現景物的色彩感和立體感,重視寫作技巧,語言追求華美。

濟慈的詩歌寫作方向特別,描寫手法細膩,以文辭聲調之美著稱。他帶給無數讀者新的視角,引導每一個人要善於發現美、擁有一顆美麗善良的心,這就是快樂人生的秘訣。濟慈筆觸清新,作品選材特點獨特,在他的詩歌里無論是絕美的愛情還是催人奮進的激情,都像被賦予了靈魂的吶喊,從心靈上引起共鳴,更從生活中找到影子。是十八世紀這個需要精神支柱時期的特殊食糧。他的筆下有令人感動的場面更有百轉千回的訴說。有情人之間不舍別離的細膩,更有親人間思念的楚楚辛酸,無論你是心地柔軟的女性還是鐵骨錚錚的漢子,人們的情感無不為之動容。

濟慈善於描寫景物和自然現象,經過他描寫的自然景物和事物外面,能給人充分的遐想空間,並融入其中,他用他獨特的寫作技巧和華麗的詞藻,追求完美的精神對後世抒情詩的創作影響極大。對丑的鞭撻和對美的追求構成了他抒情詩的基調。

濟慈的出身在英美文學的所有大家中可以算是最卑微的。因為天性的敏感與自卑,讓他有能力洞察到世人難以發現和理睬的社會形態,他觸角靈敏,能體會到大自然傳遞給人類的別樣韻味,能用自己的靈魂傾聽飛禽走獸的心聲,能用用精準的文字描繪十八世紀統治階級壓迫下人民的吶喊。

作品影響

濟慈在《希臘古瓮頌》中提出了「美即是真,真即是美」這個內涵深刻的命題,對後世抒情詩的創作影響極大。

濟慈對英國19世紀下半葉和20世紀初的文學有着巨大的影響,他從三個方面影響了眾多的的詩人和藝術家:豐富的感官描寫,舒適恬靜地表現中世紀的理想,有關藝術和思想,或思想和世俗的悖論。深受濟慈影響的詩人和藝術家主要有:浪漫派詩人托馬斯·胡德,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偉大的詩人艾爾弗雷德·丁尼森,前拉斐爾派詩人和畫家D·G·羅塞蒂,象徵派詩人w·B·葉芝以及死於一戰的年輕詩人威爾弗雷德『歐文等。濟慈為他們的詩歌提供了創作靈感、寫詩的技巧、故事內容和主題風格。

濟慈不但以其優美的詩篇為英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而且還以其詩歌的影響為英國文學(詩歌)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人物評價

在英國浪漫主義輝煌的「七姊妹星團」(彭斯、華茲華斯、柯爾律治、拜倫、雪萊、布萊克、濟慈)中,濟慈出生最晚,生命最短。但他的光越來越強,到今天,已超過了其他六顆星。他的詩作充滿遼闊高遠的想象、自然瑰麗的語言和攝人心魄的力量,不斷喚起人們內在的激情和渴望。

「1821年2月23日,他客死羅馬,安葬在英國新教徒公墓,年僅二十五歲……如果天以借年,他能夠達到什麼樣的成就,是難以預料的。但是人們公認,當他二十四歲停筆時,他對詩壇的貢獻已大大超越了同一年齡的喬叟、莎士比亞和彌爾頓。」——《濟慈詩選》/(序)屠岸

濟慈應說:此地長眠者,他的聲名是用火鑄寫在天空。——《火寫的字》/紀伯倫(濟慈的墓志銘:此地長眠者,聲名水上書。)

1821 年2月濟慈病逝,雪萊作長詩《阿童尼(阿多尼)》吊之,他在詩中這樣評價慈濟:他本是「美」的一部分,而這「美」啊,曾經被他體現得更加可愛。 [4] 美國尼爾·S·伯特在其《世界100位文學大師排行榜 》書中稱:「除彌爾頓外,沒有其他英國詩人對後來人產生過像濟慈這樣深刻的影響。」

濟慈故居

濟慈故居在倫敦北部漢普斯泰德公園附近,在一個相當安靜的居民區里。濟慈在這裡也僅僅住了十八個月而已,但是這十八個月,是這位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創作最高峰的時期,因為在這裡他碰到了他一生的至愛——芬妮·布朗。

濟慈故居的管理人員描述詩人對自己愛人"但求曾經擁有"的愛情:

「1820年的初春,濟慈去了倫敦城,那天他沒有穿大衣。回來的時候為了省錢,他坐在馬車的外面,結果全身都被雨淋透了。等他回到家裡,他的戀人芬妮為他打開門,他幾乎是倒在芬妮的懷中。那天晚上,他開始咳血。他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並從此不讓芬妮再接近他(濟慈早年曾經看護他得了肺結核的母親,後來他的弟弟也因肺結核,最後死在他的懷裡)。他每天坐在窗前,看着芬妮在院子裡玩耍,他每天給芬妮寫信,儘管她就住在自己的隔壁。到秋天的時候,醫生建議他必須住到比較溫暖的地方去。他在友人的陪伴下,來到羅馬。1821年2月,濟慈在羅馬病逝。消息傳回倫敦,芬妮悲痛欲絕,她那個時候只有19歲,她為濟慈服喪長達7年的時間,直到她去世都一直帶着濟慈送給她的訂婚戒指。」

倫敦金融城1997年擁有了這棟房子,當時這棟房子已經破敗不堪,整個二樓幾近坍塌,樓上最多只能上5個人。金融城花了50萬英鎊對樓房的結構進行了加固,他們又從文化遺產彩票基金獲得了50萬英鎊,將要開始對樓房內部進行整修。為此他們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包括從濟慈的詩歌和大量的通信里尋找所有有關當年這棟房子的描述,包括當年的牆壁的顏色、地毯的花樣、花園裡的植物等等。

墓志銘

英國詩人濟慈的墓志銘是: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 in water。

中文:此地長眠者,聲名水上書。

這是濟慈生前為自己撰寫的墓志銘。

濟慈已是具有世界影響的大詩人,每一本世界文學史上都不能少了他的名字,這是今天許多寫作者夢寐以求的輝煌。然而當死亡把一切席捲,留下的只有一個名字,濟慈還認為那也是寫在水上的字,一陣風就會把它抹得無影無蹤。

相關電影

電影《明亮的星》[2],一部描繪濟慈年輕時期的愛情和詩歌創作故事的電影,片名取自濟慈的一首同名詩歌——《明亮的星》。

視頻

詩人濟慈與鄰家女孩秘密情史《明亮的星》幕後花絮

參考資料

  1. 詩歌日曆:濟慈誕生日,搜狐網, 2012年10月31日
  2. 明亮的星,時光網[引用日期201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