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纸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千图网 的图片

纸教堂(Paper Dome)位于台湾南投县埔里镇桃米里新故乡社区见习园区里,是中潭公路旁的一个小山村。园区内除了纸教堂外,还有湿地公园、戏水池等,在村民自办民宿过夜,也可在餐厅品尝当地食材为原料的美食。

2013年8月7日,南半球第一座纸质教堂在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对公众开放。

诞生历史

1995年1月17日,一场7.2级的地震袭击了日本阪神。建筑师坂茂被灾区的景象深深触动了。他一直关注环境和人文主义,早在1989年坂茂就开始用防水加工的纸管等制造纸建筑,许多作品深受国际瞩目:诗人书库、纸的家、东京三宅一生的展示场、占地5000平方米的汉诺威万博会日本馆……此次地震后,坂茂辗转到野田北部,在遍地瓦砾中找到了当地神父,提出运用轻巧、组装迅速的纸材来搭建“纸教堂”。

第一次听到这个“荒唐”的提议,神父非常不悦:“你知不知道这里就是被火烧了才变成这样的!”但坂茂没有放弃。利用工作的空当,他一次次往返神户,并用书店跟木屋同时着火,书店延烧速度更慢的事例来跟神父解释纸教堂的安全性。坂茂的热心,灾区对居民聚会空间的强烈需求,终于使神父点了头。

建筑构想

灵感来自巴洛克时代的建筑师贝尔尼尼,坂茂的纸教堂是这样构想的:运用成本较低的玻璃纤维浪板,构筑长方形的外墙;内部用58根长5米、直径33厘米、厚1.5厘米的纸管、构建一个可容纳80个座位的椭圆形空间;纸管构成的椭圆形与外墙之间形成一道回廊,椭圆内部的纸管排列紧密,作为舞台及祭坛的背景;椭圆形入口处的纸管与纸管间距离较大,屋顶透光天幕投下柔和的阳光,让人走进去有种升华的神圣感觉。

在三百多名义工、居民、教友的努力下,两个月之后,纸教堂完工了。这座打破了族群、宗教、国籍的藩篱,共同努力建起的建筑,正式取名“Papar Dome”。在随后几年中,这个面积170平方米的空间,曾经举办过居民集会、电影放映会、演唱会、教会弥撒、结婚典礼等,成了神户震后社区重建重要的精神地标。

教堂艺术

世界上的一些教堂之所以出名,除了其与基督教发展相当有渊源的历史背景外,教堂内还有著名的绘画雕刻、彩色玻璃等。既然说教会不等同于建筑物,耗费精力建造教堂甚至用心良苦雕刻绘画,还有必要吗?这些教堂内作品用意何在? 2013年6月27日,从业于建筑领域的金姊妹在上海鸿德堂[1]分享教堂建筑艺术,从基督信仰与建筑专业的角度,分析基督教有史以来教堂建筑的形式在信仰上的体现。

因为本身的基督教信仰,她对教堂建筑艺术也非常感兴趣。她分析道:不仅教堂建筑复活了很多原有的、世俗的建筑形式,此外,教堂内的四壁,给艺术创作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和巨大的载体。如欧洲教堂顶部及四壁画满了圣经内容的绘画[2],教堂的石柱、柱头、门口,能够用来装饰和宣扬教义的地方都被利用起来,用做艺术创作。所以教堂中的一些雕刻、彩色玻璃等元素、都是通过一些艺术手法,达到教化人心,传播教义的作用。

教堂特点

1、纸教堂内立柱和长椅均为高密度牛皮纸一次成型,每根的抗压强度达到6936公斤,抗弯强度是每平方厘米85.2公斤。

2、纸教堂成了社区的中心,这是桃米里人在教堂举行的文艺演出。

3、白色的船是王振伟的“9·21”纪念作品《摇晃的记忆》。

4、园区到处可见以青蛙为主体的装饰和艺术品,这是桃米里发展的新文化符号—“青蛙共和国”。图为祈福青蛙。

5、2008年1月25日,千名从台湾各地赶来的男女老少聚集桃米里,一根根纸柱从山上接力传下,在长老们的吟唱声中,纸教堂Paper Dome的58根纸柱在两小时中重新站立起来。

参考文献

  1. 中式教堂典范——上海鸿德堂,个人图书馆,2019-10-19
  2. 教堂艺术讲座:彩窗玻璃用意何在?,青岛基督教网,201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