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齒沙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線齒沙參 |
線齒沙參,莖上有長毛;葉互生;卵形至狹披針形,有短毛。 縮略圖 大型;萼簡圓形,萼片線狀。
分布範圍
分布湖北、四川、雲南、貴州、陝西等地。
主要價值
無毒,甘而微苦,藥用。滋補、祛寒熱、清肺止咳,也有治療心脾痛、頭痛、婦女白帶之效。根煮去苦味後,可食用。
沙參的簡介
【異名】沙參、知母(《本經》),白沙參(《范子計然》),苦心、識美、虎鬚、白參、志取、文虎(《吳普本草》),文希(《別錄》),羊婆奶(《綱目》),泡參(《中藥形性經驗鑑別法》),面杆杖(《青海藥材》),桔參(《藥材資料匯編》),泡沙參(《四川中藥志》),穩牙參、保牙參、土人參(《湖南藥物志》)。 【來源】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杏葉沙參或其他幾種同屬植物的根。
【植物形態】
①輪葉沙參,又名:鈴兒草(《別錄》),四葉沙參。 多年生草木。根粗壯,胡蘿蔔形,具皺紋。莖直立,單一,高60~150厘米。葉通常4片輪生;無柄或有短柄;葉片橢圓形或披針形,長4~8厘米,寬1.5~3厘米,邊緣有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有密柔毛。
圓錐狀花序大形;有不等長的花梗;每1花梗上有1小苞片;萼齒5,細而直,綠色微帶黑色;花冠鐘形,藍紫色,狹小壺狀,裂片5:雄蕊5,黃色;子房下位,花柱伸出花冠外,藍紫色,先端圓形,柱頭9裂;花盤圍繞在花柱的基郎。蒴果3室,卵圓形。花期7~8月。 多生長于山野的陽坡草叢中。分布東北和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廣東、江西等地。
②杏葉沙參(《救荒本草》),又名:挺枝沙參。 多年生草本。莖單一或有分枝,高50~100厘米,有毛。
葉互生;葉片卵形。長2.5~5厘米,寬1.5~2.5厘米,邊緣有重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圓錐花序少分枝;花梗和苞片上皆有毛;萼齒披針形,有毛;花冠寬鐘形,藍紫色,外面帶有毛;花柱略露出花冠外,微有毛;花盤粗短,長及寬均為1.5毫米。
花期9~10月。 多生長在山野。分布安徽、江蘇、浙江、湖南、湖北等地。 尚有多種同屬植物亦同等入藥:
①闊葉沙參又名:長白沙參。上部葉與花序枝均互生,下部葉常假輪生;葉片卵圓形至卵狀披針形,有毛或無毛。花冠闊鐘形。分布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安徽、山西、陝西等地。
②線齒沙參,莖上有長毛;葉互生;卵形至狹披針形,有短毛。花序大型;萼簡圓形,萼片線狀。分布湖北、四川、雲南、貴州、陝西芬地。
③雲南沙參,莖有短柔毛。葉互生,葉片卵狀橢圓形,兩面密生短毛,尤以背面脈上最多。萼片線狀披針形,邊緣有2~3對深裂的齒。分布雲南等地。
④泡沙參,基生葉有長柄,圓形,基部心形;莖生葉互生,寬披針形,邊緣有2~7對缺刻狀鋸齒。萼片披針形,邊緣有1對深裂的齒。分布河北、四川、陝西、甘肅、青海、寧夏等地。
⑤糙萼沙參,又名:石沙參。根細長,常兩莖並生。葉互生或對生,葉片披針形或線形,邊緣有疏淺鋸齒,分布河北、山東、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等地。
⑥川藏沙參,莖常數株自根頭部叢生,被短柔毛。葉互生,葉片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邊緣有疏的銳鋸齒,兩面被白色短柔毛。分布西藏、四川、甘肅等地。
功效與作用
養陰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熱燥咳,虛癆久咳,陰傷咽干喉痛。
沙參的用法用量
內服:熬湯,3~5錢(鮮者1~3兩);或入丸、散。
沙參的禁忌注意
風寒作嗽者忌服。
沙參的選方
①治燥傷肺衛陰分,或熱或咳者:沙參三錢,玉竹二錢,生甘草一錢,冬桑葉一錢五分,麥冬三錢,生扁豆一錢五分,花粉一錢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久熱久咳者,加地骨皮三錢。(《溫病條辨》沙參麥冬湯)
②治肺熱咳嗽:沙參半兩,水煎服之。(《衛生易簡方》)
③治失血後脈微手足厥冷之症:杏葉沙參,濃煎頻頻而少少飲服。(《成都中草藥》)
④治赤白帶下,皆因七情內傷,或下元虛冷:米飲調沙參末服。(《證治要訣》)
⑤治產後無乳:杏葉沙參根四錢。煮豬肉食。(《湖南藥物志》)
⑥治虛火牙痛:杏葉沙參根五錢至二兩。煮雞蛋服。(《湖南藥物志》)
沙參藥理作用
①祛痰作用:輪葉沙參煎液對家兔的祛痰作用較紫菀等為差,但可持續作用4小時以上。1:40沙參浸液在試管內未見溶血現象。
②強心作用:1%沙參浸劑對離體蟾蜍心臟有明顯強心作用,7/9離體心的振幅增大(比原來高50%以上),作用持續5分鐘。
③抗真菌作用:沙參水浸劑(1:2)在試管內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羊毛狀小芽胞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