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叶小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细叶小檗 |
中文名称:细叶小檗 拉丁学名:Berberis poiretii Schneid 别称:三颗针、针雀、酸狗奶子 门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目科:毛茛目、小檗科 属:小檗属 命名来源:Mitt.Deutsch.DendrGes.180,1906 |
细叶小檗(学名:Berberis poiretii)是小檗科小檗属的植物。分布于俄罗斯、朝鲜、蒙古以及中国大陆的吉林、山西、河北、青海、内蒙古、辽宁、陕西等地,生长于海拔600米至2,300米的地区,常生于砾质地、山地灌丛、草原化荒漠、山沟河岸或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生于山地灌丛、砾质地、草原化荒漠、山沟河岸或林下。细叶小檗的根和茎可用于痢疾、黄疽、关节肿痛等症。
形态
落叶灌木,高1-2米。老枝灰黄色,幼枝紫褐色,生黑色疣点,具条棱;茎刺缺如或单一,有时三分叉,长4-9毫米。叶纸质,倒披针形至狭倒披针形,偶披针状匙形,长1.5-4厘米,宽5-10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具小尖头,基部渐狭,上面深绿色,中脉凹陷,背面淡绿色或灰绿色,中脉隆起,侧脉和网脉明显,两面无毛,叶缘平展,全缘,偶中上部边缘具数枚细小刺齿;近无柄。
穗状总状花序具8-15朵花,长3-6厘米,包括总梗长1-2厘米,常下垂;花梗长3-6毫米,无毛;花黄色;苞片条形,长2-3毫米;小苞片2,披针形,长1.8-2毫米;萼片2轮,外萼片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2毫米,宽1.3-1.5毫米,内萼片长圆状椭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花瓣倒卵形或椭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锐裂,基部微部缩,略呈爪,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长约2毫米,药隔先端不延伸,平截;胚珠通常单生,有时2枚。
浆果长圆形,红色,长约9毫米,直径约4-5毫米,顶端无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5-6月,果期7-9月。[1]
分布地域
产于吉林、辽宁、内蒙古、青海、陕西、山西、河北。朝鲜、蒙古、俄罗斯(远东)有分布。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灌丛、砾质地、草原化荒漠、山沟河岸或林下。海拔600-2300米。
繁殖培育
主要用播种繁殖,春播或秋播均可。扦插多用半熟枝条于7~9月 进行,采用踵状插成活率较高。此外,亦可用压条法繁殖。定植 时应进行强度修剪,以促使其多发枝丛,生长旺盛。 喜光,稍耐荫,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而以肥沃而排水良好之 沙质壤土上生长最好。萌芽力强,耐修剪。[2]
价值
主要价值根、根皮(三颗针):苦,寒。清热解毒,健胃。用于吐泻,消化不良,痢疾,咳嗽,胆囊炎,目赤,口疮,无名肿毒,湿疹,烧、烫伤,高血压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