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绍兴莲花落

南岳之秋讨论 | 贡献2022年9月13日 (二) 16:17的版本 (added Category:011 圖書學 using HotCat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绍兴莲花落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绍兴莲花落,又称“莲花乐”、“莲花闹”,是浙江绍兴一带的曲艺种类之一。

绍兴莲花落,形成之初以沿门说唱为主,此后艺人又开始以绍兴方言说唱长篇书目,其说表语言通俗生动,唱词通顺流畅,幽默风趣,有说有唱,以唱为主。代表性曲目有《闹稽山》《马家抢亲》《天送子》等。

绍兴莲花落主要流行于绍兴宁波杭州等地区。2006年5月20日,浙江省绍兴县申报的“绍兴莲花落”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23。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绍兴莲花落

流行区域:绍兴、宁波、杭州地区

遗产编号:Ⅴ-23

代表人物:倪齐全

别名:莲花乐、莲花闹

代表曲目:《闹稽山》《马家抢亲》《天送子》等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遗产类别:曲艺

历史渊源

据清末绍兴文化人周作人所写日记推测,“绍兴莲花落”问世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

1906年至1910年间,“下三府”(今杭州、嘉兴、湖州一带)有一个绰号“长手指甲”的张姓艺人来绍兴卖唱,并收上虞菘厦沈可发、绍兴坡塘唐茂盛为徒。当时,他们所说唱的唱词多系即兴编造,唱腔也没有固定基调。演唱内容大多为恭喜发财、吉祥如意之类的“套词”。如:

桂芝花开八月中,种田下地叠稻蓬。

生意买卖靠兴隆,财神菩萨坐当中。

当时的演唱方式,艺人们自称是“跑街”。因此,人们将这一阶段称为“跑街卖唱”阶段。

民国初(1912年以后),唐茂盛受越剧前期落地唱书“呤嗄调”及“宣卷调”的影响,开始采用“独歌帮腔”的方法,艺人们自称为“哩工尺”唱法,由此而逐渐形成一套基本唱腔。其演出形式亦由“跑街卖唱”改为“草台演唱”。其内容由“套词”而“新闻”,由“新闻”而发展到说唱具有故事情节的“节诗”。 “节诗”内容多为反映农村家庭生活,如:《娘家节诗》《箍桶节诗》《长婆节诗》。到新中国建立时,这一类“节诗”曲目共达到十八篇半,俗称十八只半“节诗”。这十八只半“节诗”,篇幅短的可唱半个多小时,篇幅长的也就一个小时多点。用现今的话语来分类,也就是“短篇莲花落”。

绍兴莲花落进入“草台演唱”阶段以后,艺人队伍扩大了,曲目也由说唱“节诗”发展为说唱长篇回书。以民间逸事、传说为题材的长篇有:《闹稽山》《马家抢亲》《天送子》等;移植改编演出其他说唱艺术的长篇有:《何文秀》《游龙传》《龙灯传》等。绍兴莲花落初期的表演形式为:一人主唱,一人打板,另一人和打板者一起帮腔,俗称“三股档”表演形式。后来采用了四胡伴奏,于是改为一人主唱,一人拉四胡,一人打板;主唱者手持三翘板,在音乐“前奏”及“间奏”中打板击节;演唱过程中,有时与伴奏者对白问答,有时由伴奏者帮腔接调,形式活泼,班子小而场面热闹。

20世纪20年代后,开始以四胡伴奏,逐步形成传承至今的“基本调”。1949年前,绍兴莲花落艺人自发演出于农村或城区茶馆,观众多为农民及锡箔工人。1949年以后,文化部门组织艺人队伍,帮助整理书目,使绍兴莲花落纳入政府管理。在绍兴莲花落里,基本上所有戏曲的唱腔都能听到,不但有绍剧、越剧、鹦哥班、“宣卷调”等绍兴本土戏曲唱腔,而且京剧、黄梅戏等戏剧唱腔经过艺人们的改编也有机地融合于绍兴莲花落中。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绍兴莲花落的表演、唱腔及音乐都有较大的发展。在伴奏上,添加了琵琶、二胡、笛子、扬琴等乐器。根据剧情需要,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及部分民歌小调。演出方式虽然仍以传统单档为主,但积极进行了双档、多角和伴舞等尝试。

艺术特色

演出形式

绍兴莲花落在演出形式上,一般以3人为一组进行表演,采用一人主唱和两人帮唱的形式,帮唱的两人兼做伴奏,分别为敲板和弹拉四胡。其唱说形式为,唱说者一人手执三敲板、纸扇,桌置醒木。伴奏为敲板一人,四胡一人,或加置琵琶一人,以琵琶随托平板部分的演唱。20世纪中期,绍兴莲花落开始改变原来徒歌清唱、人声帮接的形式,出现了以四胡伴奏,逐步形成传承至今的“基本调”。现在绍兴莲花落唱腔除演唱基本调外,时有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和民歌小调等,并开始尝试男女双档演出,除说唱外,还增加表演。

表演特征

绍兴莲花落的说白唱词采用绍兴方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音乐唱腔朴实流畅,娓娓动听;故事情节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唱腔曲调

绍兴莲花落的唱调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为“哩工尺”,后期为“基本调”。两种唱调皆以方言土语入唱,唱辞大致以七字为基本,在铺叙故事中,往往随口增步加逗,然而辞句必以三字为结,故唱辞常因人而异。前期唱调“哩工尺”以说唱者一人主唱,另二人帮唱(其中一人以板、鼓击节)。唱调由“滚唱”与“帮唱句”构成。其具有畅顺的叙事功能,特别是“平(板)”,因其落音多样,对应与节奏疏密错杂,给唱说者叙事抒情以极大便利。

音乐结构

音乐结构为:起板一前奏―起腔一间奏―平板一转句―落调一尾声。[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