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泉情(张念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绪泉情》是中国当代作家张念理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绪泉情
安丘百泉之乡辉渠镇以西五公里处,有一古老村落绪泉村,沂胶(律南)路,东西横穿整个村子,村落北高南低,房舍错落有致,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资源丰富;村南村北是高山峻岭,远眺群山,连绵起伏,层层梯田像是山顶上伸下来的天梯,山顶处,松柏槐林,青色如黛,郁郁葱葱,雾尘妙曼;村中央有泉池,水质清澈甘甜,且水涌旺盛,从未干涸,泉中不时出现串串水泡,似颗颗珍珠,与十公里之外的珍珠泉(雹泉)极为相似。
去年5月26日,曾随《齐鲁新文学》采风团,专程到访绪泉,被绪泉得天独厚的幽静环境所陶醉,被绪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震撼。
据村民说绪泉源头在村南的九顶莲花山上,村南莲花山素有"八宝银光洞,九顶莲花山"之美誉,山上矿石储量丰富。九顶莲花山以西是金鸡山,以神话传说而得名,海拔仅四百米,山体下部是石灰岩,上部属玄武岩,山上零星栽植刺槐和果树,盛产柴胡、半夏、远志、丹参等中草药,古时金鸡山上栖息着众多美丽神奇的金鸡,有位猎人站在山北青石台上准备射猎。当金鸡出现时,猎人猛发一箭,但只射下几根羽毛,而金鸡则群起展翅西飞,从此一去不返。猎人懊恼不已,猛跺一脚,竟将脚底石头跺下半米多深。后人遂称此山为"金鸡山",青石台为"跺脚石"。九顶莲花山、金鸡山、跺脚石等自然景观神话般的存在着,为绪泉增添了文化内涵。
绪泉村坐落山坳间,居民围绕在绪泉周围居住,绪泉就位于穿村而过的主路南侧,泉水自然流淌,流入村前的小溪。泉池里泉水甘冽,清澈见底,泉池里有时又如开水沸腾,向上翻滚,故明万历年间《安丘县志》记载为“沸泉”。《安丘地名志》载:绪泉以村命名,系天然石泉,水从20米深处石缝中涌出,清冽,甘美,自古时已被利用,明正德年间曾进行重修,1949年以后整修过两次,泉水极为旺盛,水位接近池面,泉水从溢水洞常年流淌,若堵洞,水从池面四溢。夏季,池畔垂柳青青,流水潺潺,柳荫下特别凉爽,是歇凉的好地方。
泉池已砌为方形池,池面高出地面0.5米,被新装修得白色水泥结构栏杆围着,分内外两层,外层边长12米,供人们汲水,南边修有溢水洞;内层边长10米,设有栏杆,以防汲水工具掉入池中,水中不长青苔和水草,常温16度,冬暖夏凉,严冬泉池上热气蒸腾,从不结冰。泉水高出临近路面,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非常适合饮用,泉内有数尾小鱼在快乐的游来游去。池子一旁,砌有龙头出水口,泉水汩汩流出,先人专门制作了带有石沟槽的洗衣石板十几块,以方便村人在这里洗衣、洗菜,夜间村人围坐绪泉旁边乘凉闲聊。绪泉的南侧是广场,泉池边和广场周围是密植的垂柳,长长的枝条随风摇曳,像舞蹈姑娘舒展的长袖在飞舞,南侧有几株参天楸树和燕子柳,倚靠山下巨石,茁壮生长,枝盛叶茂,遮天蔽日,其中一棵燕子柳巨大的躯干横卧广场,似一条巨龙从山上腾空飞来,像一幅难得的风景画。
据传,绪泉在元朝以前为自然状态,泉眼为蛋圆状,主眼泉水喷涌高出水面七八厘米,并冒出无数气泡,时人称“龙王眼”。元末明初,绪泉以北建有寺院,名曰龙泉寺,鼎盛时期有僧人百余人,在寺院以东以西的山坡上,散居着几十户居民,因为有泉池,水源充足,各姓居民,在不同年间,相继迁来,散居于寺院以东山坡,以及泉池周边。
迁居泉池边居住的人口多起来,泉水不够饮用,明正德年间,人们凿石扩池,将绪泉扩大为八尺见方的泉池;1973年冬天人们为彻底解决村民吃水难题和蓄水灌溉问题,再次扩建泉池达1600立方米;现在的泉池为改革开放后修建,泉池水面为12米见方,水最深处达20米,水位常年保持一致,上有出水洞,若有堵塞,谁从四周溢出,泉水从不结冰,现在的绪泉大池周围砌有护栏,东西两侧各50米处,各建有一个蓄水池,供村民饮用,大池出口有“四汪”,头汪饮用,二汪洗菜和餐具,三汪洗衣,四汪冲洗污物,涌出的泉水余流,向东流入西辉渠水库。
明洪武年间以来,周氏辗转多地,最后迁来村后周家井子定居、张氏迁至村西跺脚石定居,王氏迁至村东崮山前定居。再后来解、崔、鞠、刘等姓,相继迁来定居,几百户居民零零落落,散居在寺院和泉池周围,此处人口增多后,往往都到泉子里取水吃。
明万历年间,龙泉寺里住着数十位僧人,僧人仗势欺人,霸占良田和泉池,将土地租给周围百姓耕种,控制着居民饮用泉水。遇上了干旱年头,村民们来到泉上取水,时有发生争水现象。虽说僧人身居佛法圣地,却是一群霸道好色之徒。他们以为这里地处山区,山高皇帝远,逐渐变得无法无天,无恶不作,开始打村里妇女的主意。
有一年大旱,和尚们看到了机会,不准男人来打水,只准女人来。理由是男人来打水容易引起争水纠纷,吵吵闹闹,惊忧佛门圣地。村民虽知道和尚的鬼把戏,但是他们控制泉池,各姓村民实在没有别的办法。
寺庙离住户较远,每当妇女来泉上打水时,恶僧们对妇女采用引诱和威逼手段,拉进寺里寻欢,百般调戏,甚至奸淫,事后,还威胁村妇女不准说出去。纸里终究包不住火,村民们很快弄明白了和尚侮辱农妇的恶行,周姓族长多次上告到官府,均没有得到处理。各姓族人个个怒火中烧,商量着如何除掉恶棍。
周姓族人,出了个主意,采用火攻,找时间把寺院烧毁,一了百了。他们选择在一个大年五更漆黑的深夜,各姓族人秘密联合起来,集中起准备好的干柴高粱秸秆等,堆积放在寺庙大门及院墙周围,把火点起来,火借风势,风借火威,熊熊烈火迅速把寺庙包围了,恶魔们正在睡觉,当被大火惊醒时,已来不及逃脱,唯有一个瘸腿和尚因事外出,免得一死,其余恶僧全被烧死。
事后,外出归来的瘸僧以“故意纵火”罪名将村民告至官府,官府下来查案,一周姓族长,自告奋勇,出面应案,在堂上受尽酷刑,周老汉宁死不屈,拒不承认放火之事,官府无奈,只好判他无罪,以“失天火”结案,周姓老人回家后不久去世了,各姓族人,纷纷出工出力,厚葬老人,并立石碑,予以纪念。
寺院焚毁,恶僧被除。从此,各姓村民为取水方便, 散居周围稍远的农户也陆续聚集在泉池边,建房居住,逐步形成了以泉池为中心的村落。开始称“聚泉”和“宿泉”,后渐渐演变为“绪泉”。
村里人至今流传着“辉渠葱,两河蒜,绪泉的闺女不用看。”的俗语,在安丘,每当听到有人说起这句话,就知道准是辉渠人,在东北,每当听到有人说起这句话,就知道准是安丘人,没错。这句话流传甚广,且流传时间长,说明了绪泉泉水,水质清冽甘甜,养颜养生,滋润了皮肤白嫩的绪泉女子。绪泉的姑娘容貌姣好,嫩白漂亮,身板结实,吃苦耐劳,每当媒人提亲,连看都不用看,准成,不需要再相亲了。绪泉水不仅养颜也养生,在绪泉村里八九十岁的老年人比比皆是,绪泉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绪泉,这个人杰地灵的美丽山村,用甘甜清冽的泉水,养育了一代一代的绪泉人。
绪泉村不仅自然环境幽静俊秀,人文内涵丰富,还是一个英雄的村庄。抗战时期,苏鲁战区政治部主周复中将和他的部队,驻扎绪泉以南的董家宅村,周复中将原籍绪泉,曾到绪泉认祖归宗,1943年2月,日伪军集结2.5万人,对安丘西南山区进行疯狂的大扫荡,周复将军在城顶山战役中,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率部突围时,不幸中弹,壮烈殉国,他的部下和绪泉周姓族人抢回了遗体,安葬在绪泉周姓老林里,并刻碑两块,一块写“周公之墓”立于墓前,一块写有周复将军生平传略的墓志铭埋于地下。有绪泉村民的呵护,我们的抗日英雄,长眠在幽静的绪泉边,长眠在大山的怀抱里。直至1995年8月22日,山东省追认周复为革命烈士,安丘有关部门出面,将周家老林里的周复墓,迁入安丘市革命烈士陵园,以示安丘人们永久不忘烈士的丰功伟绩。
漫步在绪泉村子里,漫步在纵横交错的小巷里,眼前是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古泉池、古街巷,到处是错落有致的石板房和斑驳陆离的石头墙,历史在这里静静沉淀,映照着曾经的辉煌,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绪泉村,浓郁的山区地方特色,古老的乡村文化韵味,经历了沧桑岁月的洗礼,更加绮丽,更加灿烂,犹如镶嵌安丘西南山区的一颗明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仅仅写在清冽的泉池边,也已经深深印在绪泉人的心里,绪泉村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延续乡村历史文脉,丰富了农村振兴的内涵,绪泉优美淑静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乡村旅游展现了一幅多彩靓丽的自然风景![1]
作者简介
张念理,山东潍坊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齐鲁新文学》副主编,中外酒文化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