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绵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绵竹(学名:Bambusa intermedia Hsueh et Yi)是禾本科,簕竹属乔木状竹类植物,地下茎合轴型。竿直立,高可达15米,梢部劲直;节间圆筒形,竿壁厚,竿环平坦;箨环隆起,主枝粗长。箨耳不明显,鞘口䍁毛多数;箨舌顶端齿裂,箨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收缩呈圆形,叶鞘无毛;叶耳长卵形,叶舌截平;叶片下表面灰绿色有微毛。假小穗枯草色,苞片数片,光亮,小穗含小花;小穗轴成熟后易折断;外稃先端具刺尖,背面无毛;内稃长于外稃,花药先端钝;子房上部被白色长柔毛,柱头羽毛状。笋期5月。

分布于中国云南中部和南部,栽培较广,亦见于四川、贵州局部地区。

绵竹竿壁较厚,除可用于劈篾编结竹器外,亦宜用作建筑材料。

  • 中文名绵竹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亚 科竹亚科
  • 族簕竹族
  • 属簕竹属
  • 亚 属单竹亚属
  • 种绵竹

形态特征禾本目

绵竹乔木状竹类,地下茎合轴型。 竿直立,高7-10(15)米,梢部劲直;节间圆筒形,长35-45(55)厘米,幼时深绿色,有时具紫褐色纵条纹,微被白粉及稀疏易落的白色小刺毛,竿壁厚,通常可达2厘米;竿环平坦;箨环隆起,被柔毛,常有鞘基残留物;节内被白色绒毛;分枝习性低,以多枝簇生,主枝粗长。

箨鞘脱落性,短于节间,背面被黄、棕二色的小刺毛,顶端微凹或略呈拱形,箨耳不明显,鞘口䍁毛多数;箨舌高2-3毫米,顶端齿裂,边缘䍁毛长5-15毫米;箨片外翻或直立,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收缩呈圆形,宽为箨鞘顶端的1/3,腹面纵脉间密被微毛及小刺毛。

末级小枝通常具5-12叶;叶鞘无毛;叶耳长卵形,鞘口䍁毛弯曲;叶舌截平;叶片长7-18厘米,宽1-2.5厘米,下表面灰绿色有微毛。

假小穗长2-4厘米,枯草色,微扁,苞片数片,光亮,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常具腋芽;小穗含小花7-11朵;小穗轴被毛,具关节,成熟后易折断;外稃长7-10毫米,先端具刺尖,背面无毛;内稃长于外稃,背面和脊上均无毛,顶端钝尖,无毛或具笔毫状微毛;鳞被3;花药长4.5毫米,先端钝;子房上部被白色长柔毛,具柄,柱头3,羽毛状。笋期5月。

生长环境

绵竹喜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地方,在溪河两岸的冲积地带上及房前屋后长势最好。不适宜干旱、瘠薄、石砾过多或过于粘重的土壤作林地。土层厚度低于50厘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云南中部南部,栽培较广,亦见于四川、贵州局部地区。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澄江。

繁殖方法

母竹标准及运输单株基径2厘米以上,一年生至二年生,植株无机械损伤,根系完整,无病虫害;提供的绵竹苗需附有苗木标签,质量检验证书;需保留节间3节以上,梢头为马耳形,竹蔸不能有破裂,且竹头必须具备完整的笋芽。母竹应就地及时调运,到达栽种地后,应立即下车,堆放在树荫或竹林下或堆放在室内,在树荫或竹林下的应盖90%遮阳度的遮阳黑网防止日晒,并在苗木上浇水保湿。深挖穴、浅栽竹、斜埋杆、全壅紧(土)、透浇水、上松盖(土或草或地膜)、露顶芽。最好在1-3月竹子“休眠”期间进行。方法为“三碗水法全覆盖栽植法”,其成活率可达90%以上。

技术

整地:定穴林地坡度小于15°的采取全面整地,坡度大于15°小于30°的采取带状整地,坡度大于30°的采取块状整地。绵竹栽植密度:4×5米或4×4米或3×4米(33-55株/亩)左右。打坑(定植穴)大小为70×60×30厘米。即长0.7-1.0米,宽度:底部宽为50-70厘米,尾部宽为20-30厘米,底部到尾部成20°左右斜坡。

施肥:先用表土垫穴底,厚10-15厘米,可在底部处施入5-10千克/株农家肥或0.4-0.5千克/株复合肥后盖表土。肥料N、P、K总含量应在35%以上的,施肥时应保持与竹苗距离在10-20厘米。可提前整地,也可随造随整。

栽后当年的管理技术:在栽种后1年内是绵竹苗成活的关键期,特别是在栽后半年内,是绵竹生根、发芽的关键时期,此时间段内,如果管护不好,将造成苗木的巨大损失,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栽后要注意经常检查,做好抚育工作,久旱要浇水,久雨要排涝,及时防治病虫害,严禁人畜践踏、小孩玩弄。要及时除草松土、施肥灌溉和疏笋疏竹。

防治

5月份绵竹抽出嫩叶新枝后,要防病治虫。病害主要防治根腐病,用500倍的多苗灵或72%甲基托布津水溶液灌根,即可预防。主要食叶虫害为竹螟,防治方法为白僵菌粉剂或0.5%阿维菌素烟剂15千克/公顷;或20%氰戊菊脂3000倍液喷施,效果较好。

价值

绵竹的纤维度、韧性基本同慈竹,投产早、产量高,适合竹编加工、造纸及作为笋子食用。[1]

参考文献

  1. 价值,《中国植物志》第9(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