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绵马鳞毛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绵马鳞毛蕨,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直立,连同叶柄密生棕色大鳞片。生于林下潮湿处。广布于东北和河北东北部,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 中文学名:绵马鳞毛蕨
  • 拉丁学名: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 别   称:东北贯众、东绵马、粗茎鳞毛蕨、野鸡膀子
  • 界:植物界
  • 科:鳞毛蕨科
  • 属:鳞毛蕨属

形态特征

植株高达1米。根状茎粗大,直立或斜升。叶簇生;叶柄、连同根状。

茎密生鳞片,鳞片膜质或厚膜质,淡褐色至栗棕色,具光泽,下部鳞片一般较宽大,卵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1-3厘米,边缘疏生刺突,向上渐变成线形至钻形而扭曲的狭鳞片;叶轴上的鳞片明显扭卷,线形至披针形,红棕色;叶柄深麦秆色,显著短于叶片;叶片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50-120厘米,宽15-30厘米,基部狭缩,先端短渐尖,二回羽状深裂;羽片通常30对以上,无柄,线状披针形,下部羽片明显缩短,中部稍上羽片最大,长8-15厘米,宽1.5-3厘米,向两端羽片依次缩短,羽状深裂;裂片密接,长圆形,宽2-5毫米,基部与羽轴广合生,先端圆或钝圆,浅钝锯齿缘或近全缘;叶脉羽状,侧脉分叉,偶单一。叶厚草质至纸质,背面淡绿色,沿羽轴生有具长缘毛的卵状披针形鳞片,裂片两面及边缘散生扭卷的窄鳞片和鳞毛。孢子囊群圆形,通常着生于叶片背面上部1/3-11&。[1]

主要价值

用 途:本种根状茎通称“绵马”,有毒,人药可驱绦虫和十二指肠虫。根状茎及叶柄残基作“贯众”入药,能驱虫、止血、清热解毒。

药材名称:绵马鳞毛蕨

别 名:扁苻、泺、贯节、贯渠、百头、虎卷、扁符、贯中、贯钟、贯来、渠母、伯芹、药渠、黄钟、伯萍、乐藻、草鸱头、伯药、药藻、凤尾草、蕨薇菜根、黑狗脊、贯仲、管仲、粗茎鳞毛蕨、绵马鳞毛蕨、鸡膀鳞毛蕨、野鸡膀子、绵马羊齿、东绵马、日本绵马、牛毛黄、蛾眉蕨、亚美蹄盖蕨、荚果蕨、小叶贯众、紫萁、高脚贯众、老虎牙、水骨菜、乌毛蕨、龙船蕨、赤蕨头、狗脊蕨、大叶贯众、贯众、贯众碳。

来 源:主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贯毛蕨,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苏铁蕨、狗脊蕨等的根茎。

采 制:春、秋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净泥土,晒干。

性味归经:苦,涩,凉,有毒。肝,胃,心,肺,肾经。

功 效:杀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 治:风热感冒,温热癍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涂。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00-1200米的林下。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东北及河北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