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绿兰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绿兰花
t01e2255f212ff5980f.jpg
图片来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100226&sid=6313336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绿兰花

汉语拼音:Lǜ Lán Huā
别名:虎仔草、石淋草、脓泡药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健脾消积
主治:热毒痈肿,脓疱疮,疔疮,烧烫伤,尿路感染,腹水,黄疸型肝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等病证

绿兰花,中药名。为玄参科植物通泉草Mazusjaponicus(Thunb.)O.Kuntze.的全草。全国各地多有分布。味苦、微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健脾消积的功效。主治热毒痈肿,脓疱疮,疔疮,烧烫伤,尿路感染,腹水,黄疸型肝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等病证。[1]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绿兰花

拼音名:Lǜ Lán Huā

英文名:Herb of Japanese Mazus,Miquel Maqzus

别名:脓泡药、汤湿草、猪胡椒、野田菜、鹅肠草、五瓣梅、猫脚迹、尖板、猫儿草、五角星、五星草、野紫菜、田边草、倒地金钟、白花草、花公药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zus japonicus (Thunb.)O. Kuntze.

出处

出自《重庆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通泉草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

春、夏、季三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30cm。无毛或疏生短柔毛。主根垂直向下或短缩,须根纤细。茎直立或倾斜,通常基部分枝多而披散。基生叶少至多数,有时成莲座状或早落;叶片倒卵状匙形至卵状披针形,膜质至薄纸质,长2-6cm,宽0.8-1.5cm,先端全缘或具疏齿,基部楔形,下延成带翅的叶柄;茎生叶对生或互生,少数,与基生叶相似或几乎等大。疏散总状花序生于茎枝顶端,花稀疏;花梗果期长达1cm;花萼钟状,花期长约6mm,果期增大;萼片与萼筒近等长,卵形,先端急尖;花冠紫以或蓝色,长约10mm,上唇短而直立,2裂,裂片卵状三角形,下唇中裂片较小突出,倒卵圆形;雄蕊4,两两成对;子房无毛,花柱2裂。蒴果球形,与萼筒平。种子小而多数,黄色,种皮上有不规则的网纹。花、果期4-10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湿润的草坡、沟边、路旁及林缘。

资源分布:除内蒙古宁夏新疆外、全国其他地区多有分布。

性味

味苦;微甘;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健脾消积。主热毒痈肿;脓疱疮;疔疮;烧烫伤;尿路感染;腹水;黄疸型肝炎;水化不良;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鲜品适量,氰

复方

  • ①治痈疽疮肿: 干通泉草,研细末,冷水调敷患处,一日一换。
  • ②治疔疮: 干通泉草、木槿花叶。共捣烂,冲淘米水服。
  • ③治汤、火烫伤: 鲜通泉草,捣绞汁,用净棉花蘸渍患处,频频渍抹效。
  • ④治痱疮: 干通泉草,研极细末扑身。(选方出《泉州本草》)

各家论述

  • 1.《重庆草药》:清热解毒。治红肿溃疡,无名肿毒。
  • 2.《泉州本草》:消肿,清血败毒。治痈疽疮肿,汤、火烫伤,痱疮。[2]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绿兰花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绿兰花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