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绿巨人 (电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绿巨人》(英语:Hulk)是一部于2003年上映的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由李安执导,詹姆士·夏姆斯麦可·法兰斯Michael France约翰·特曼John Turman编剧,剧情围绕著漫威漫画旗下超级英雄浩克展开。该片的主演包含艾瑞克·巴纳珍妮佛·康纳莉山姆·艾略特乔许·卢卡斯尼克·诺特等人,剧情讲述科学家布鲁斯·班纳(巴纳饰演)在一次伽马射线外泄意外后,每当他感到愤怒时就会变身成拥有无穷力量的绿巨人“浩克”。

该片的筹拍作业从1990年开始。筹拍过程中,该片换了许多位导演和编剧。《绿巨人》于2002年3月18日开拍,8月初杀青,取景地点包含美国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波特维尔旧金山,以及犹他州。该片的配乐由丹尼·叶夫曼创作。

《绿巨人》于2003年6月20日上映,所获评价整体而言褒贬不一,该片具深度的故事和演员的演技获得好评,但过少的打戏和过于枯燥乏味的剧情等问题则备受诟病。该片的全球票房为2.45亿美元,不算理想。在该片之后,漫威工作室重新获得了浩克的电影版权,推出了一部重启电影《无敌浩克》,片中的布鲁斯由艾德华·诺顿饰演。《无敌浩克》于2008年上映,同时也是漫威电影宇宙的第二部电影。

电影《绿巨人》系列之《无敌浩克》动画片

剧情

科学家大卫·班纳(David Banner)从各种生物中提取基因,计划将之注入人体内,制造超级士兵。然而撒迪厄斯·罗斯将军拒绝他做人体实验,大卫只好拿自己当实验品,将基因注入了体内。在儿子布鲁斯出生后,大卫发现布鲁斯可能遗传到了那些改造基因,便开始找寻解药,但他做人体实验的事情曝光,实验被迫中止。布鲁斯在受到创伤后忘记了这些事。多年后,布鲁斯成为遗传学家,与前女友贝蒂·罗斯Betty Ross一起在“柏克莱核能生化科技研究所”做研究。两人用少量的伽马射线刺激生物细胞,使之快速生长以迅速愈合伤口,但反而害实验用的青蛙惨死。一次,两人的同事在维护仪器时不小心启动了仪器,眼见仪器停不下来,布鲁斯舍身用身体护住同事,因此暴露在大量的伽马射线下昏迷。

事后,贝蒂到医院探望苏醒的布鲁斯,并告诉他常人暴露在如此大量的伽马射线下应该会死亡,但布鲁斯反而感到浑身舒爽。布鲁斯出院后继续研究,这时实验室的新工友自称是布鲁斯的父亲,但布鲁斯对此毫无记忆。饱受压力的布鲁斯崩溃,变身成力大无穷的绿巨人浩克,一下就摧毁了实验室。隔天,布鲁斯醒来,对变身成浩克的事毫无记忆。罗斯将军怀疑布鲁斯与大卫合作,但推断布鲁斯的记忆遭到压抑。罗斯将军将布鲁斯软禁在家。在与大卫通过电话后,布鲁斯得知伽马射线触发了他体内的基因,他才会变成浩克。布鲁斯也从电话中得知大卫派了三只被他用伽马射线注射过、凶残强壮的狗去杀贝蒂。心急如焚的布鲁斯想去救贝蒂,这时葛伦·陶柏Glenn Talbot少校打了他,布鲁斯在愤怒之下变身成浩克。布鲁斯将葛伦打成重伤,接著马上跑去救贝蒂。在经过一番苦战后,布鲁斯击败了三只狗,接著变回原本的布鲁斯。翌日早上,布鲁斯被军方逮捕。

布鲁斯被关在沙漠地下的秘密基地,陶柏打算取得浩克的力量并应用在军事上。另一方面,大卫试图重现布鲁斯的伽马射线实验,但实验后他并没有变成浩克,反而获得吸收人 (漫威漫画能吸收周遭能量)的能力。大卫告诉贝蒂他在年幼的布鲁斯面前杀害妻子,接著自愿被军队关押。布鲁斯做了一个有关父亲杀害母亲的恶梦,他终于发现原来当年父亲认为他是个怪物而试图杀害他,母亲则为了保护他而被父亲杀死。这使布鲁斯狂怒不已,成为更强大的浩克。布鲁斯大闹基地,陶柏在试图取得布鲁斯基因时被杀。布鲁斯逃出沙漠基地,直闯洛杉矶,并与追赶他的军队作战。见到了贝蒂后,受到安抚的布鲁斯恢复原状。

布鲁斯与大卫被关在一起,大卫试图激怒布鲁斯让他变身但徒劳无功。大卫决定自己先出手,咬了电缆以吸收全旧金山的电力。布鲁斯被电击,因而变身成浩克。布鲁斯与大卫大打出手,布鲁斯逐渐处于下风。大卫吸收了布鲁斯的浩克能量,但大卫承受不住强大的浩克能量,变成一个畸形的庞然大物,最后被军方的一枚导弹击毙。一年后,军方推定布鲁斯已死,但罗斯将军提到有人目击浩克出没。同时,贝蒂也坦承了自己对布鲁斯的爱意。实际上,布鲁斯在南美洲的丛林里为穷人治病。这时,一群叛乱分子前来打算劫走药物。布鲁斯对著叛乱分子的首领说:“别惹我生气,你不会喜欢我生气时的样子的”。布鲁斯的眼睛变成绿色,接著镜头带远,丛林里传来一声浩克的巨吼。

角色

  • 山姆·艾略特饰演撒迪厄斯·罗斯将军,四星上将,与女儿贝蒂关系疏离。此外,他也是当年命令大卫停止做人体实验的人。艾略特觉得饰演罗斯将军的感觉与他在另一部电影《勇士们》(2002年)中饰演巴兹尔·L·普洛姆利Basil L. Plumley很像[11]。艾略特在还未读过剧本的情况下接演该角色,并对与李安合作感到兴奋[12]。为了饰演罗斯将军,艾略特还研读了原著漫画[12]。艾略特本来对蓄起军中并不鼓励的山羊胡有点质疑,但为了符合漫画设定而同意[5]:234。陶德·提森(Todd Tesen)饰演年轻时的罗斯将军[9]
  • 卡拉·波诺Cara Buono饰演伊迪丝·班纳(Edith Banner),布鲁斯之母,大卫之妻,为了保护布鲁斯而被大卫杀死。
  • 凯文·兰金饰演哈普(Harper),布鲁斯的同事,一次在维修仪器时造成伽马射线外泄,布鲁斯为了救他而暴露在伽马射线下。

原著漫画的作者之一史丹·李与电视剧版的浩克演员卢·弗里基诺客串饰演保全[18]。在片中,李饰演的保全向弗里基诺饰演的保全说“我觉得保全应该要……”接著停下来向布鲁斯打招呼“早安,柯兹勒博士”,之后继续说“我觉得应该要加强保全”[19]。李在片中的台词是他即兴创作的[19]。演员强尼·卡索Johnny Kastl金大贤在片中客串饰演士兵[9]

主题与解析

《绿巨人》的叙事架构在角色的心理分析上[20]:34。《芝加哥太阳报》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指出,片中两场“伊底帕斯情结的打斗”是全片的核心[21]。墨娃和付会敏在书籍《阅读李安》中评论道,李安将浩克塑造成一名“悲剧英雄”,且讲述了一段希腊悲剧——伊底帕斯弑父的故事,深入探索父子关系[22]:195-207。两人也表示,片中的东方“辩证哲学”会让西方观众感到难以理解[22]:195-207。李安也表示,该片的复杂哲学意涵主要与“转变”有关,具体的呈现手法包含生长在岩缝的地衣和细胞及分子的突变等。李安也在片中带入了阴阳调和的概念[5]:237。制片人盖儿·安·赫德Gale Anne Hurd表示,“矛盾”也是《绿巨人》的主题之一[15]

筹拍

强纳森·汉斯利

制片人艾维·亚拉Avi Arad盖儿·安·赫德Gale Anne Hurd于1990年开始筹拍《绿巨人》[23]。两人于1992年决定与环球影业联手制作该片[24]。1994年,麦可·法兰斯Michael France史丹·李受邀参与制片作业,其中法兰斯负责编写该片的剧本。环球影业打算让浩克对抗恐怖份子,但这个点子法兰斯不喜欢,因此出现分歧。浩克漫画迷约翰·特曼John Turman于1995年又写了一份剧本,获得李的赞许。特曼写下的十份草稿都受到漫画《惊异故事Tales to Astonish》的影响,所以在他的剧本中,浩克对抗的是罗斯将军和军方[25]首领Leader (comics)瑞克·琼斯Rick Jones (comics)[26]布莱恩·班纳Brian Banner(布鲁斯内心愤怒的源头)。环球影业对特曼的剧本的评价褒贬不一,不过其中有不少元素后来也出现在正式剧本中[25][27]

隔年,赫德促使丈夫强纳森·汉斯利Jonathan Hensleigh担任该片的制片人,同时她也聘请光影魔幻工业来制作浩克的电脑特效。环球影业聘请法兰斯再写一次剧本[4],但在1997年4月乔·约翰斯顿签约担任导演后生变[28]。因汉斯利与约翰斯顿合作的作品《野蛮游戏》(1995年)大受好评,环球影业希望汉斯利能重写《绿巨人浩克》的剧本,而法兰斯就在连一页剧本都还没写的情况下被解雇[4]。1997年7月,约翰斯顿为了拍《十月的天空》(1999年)而放弃执导该片,汉斯利便说服环球影业由他来担纲导演。这也是汉斯利第一次担任导演。另外,特曼又被找回去写剧本草稿。塞克·潘接著重写特曼的剧本[4][29]。潘的剧本围绕著浩克与“群鲨学校”的战斗[26]。然而,汉斯利后来又把剧本从头到尾重写一便,在他的剧本中,布鲁斯在伽马射线外泄使他变成浩克前,将照射过伽马射线的昆虫之DNA注入三名罪犯体内做实验,导致这三人成了破坏力惊人的反派“昆虫人”[4][30]

为了能在1999年夏天上映,《绿巨人》定于1997年12月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开拍,但后来开拍时间被延了4个月[30][31]。汉斯利又与J·J·亚柏拉罕史考特·亚历山大与赖瑞·卡拉辛斯基Scott Alexander and Larry Karaszewski重写了剧本。汉斯利依旧担任导演[4]。1997年10月,该片进入前期制作阶段,化妆和电脑动画等都已就位。格雷戈里·史派罗李德Gregory Sporleder饰演布鲁斯的大敌“诺瓦克”(Novak),而林恩·“瑞德”·威廉斯(Lynn "Red" Williams)则在片中饰演一名变成人、蚂蚁和甲虫的混合体的罪犯[31]。1998年3月,因原定1亿美元的预算不断上升(光是找人写剧本、制作电脑动画和化妆等已经花掉200万美元),加上对从未执导过电影的汉斯利感到忧心,环球影业决定搁置《绿巨人》。汉斯利得知立刻改写剧本以降低预算[32]

麦可·法兰斯

汉斯利觉得重写过程过于困难而辞退,并认为自己“在前期制作过程中浪费了9个月”[33]。法兰斯花了8个月的时间说服环球影业和制片人们,让他再写一次剧本。法兰斯表示,“环球影业某阶层的某个人不确定这到底是一部科幻冒险片还是一部喜剧片,而我一直努力让该片具备两者的元素。我认为我人不在时,别人会计划把这部片搞成像金·凯瑞亚当·山德勒的电影那样”[4]。1999年7月至9月,法兰斯迅速地完成了剧本。《绿巨人》定于2000年4月开拍[34][35]

法兰斯表示他的剧本与其他版本的草稿不同,后者采用1960年代漫画中的浩克形象:“和蔼可亲、书呆子型的天才”,而他采用的则是1980年代浩克漫画的故事:布鲁斯具虐待倾向的父亲杀害母亲。在法兰斯的剧本中,布鲁斯试图研发具再生能力的细胞,以证明自己与父亲不同[4]。然而,早在变身成浩克前布鲁斯就有严重的情绪管理问题,这点让一切糟上加糟。电视剧版本The Incredible Hulk (1978 TV series)中的台词“别惹我生气”在法兰斯的剧本中,是布鲁斯之父殴打布鲁斯前都会说的一句话。法兰斯也加入了如布鲁斯与贝蒂多舛的恋情等元素。他于1999年年底至2000年1月间完成最终剧本[4]

李安

尽管制片人们对法兰斯的剧本赞赏有加,但麦可·托尔金Michael Tolkin大卫·海特David Hayter最后还是先后重写了剧本。托尔金与海特分别于2000年1月和9月加入剧组。海特的剧本以首领、萨克斯Zzzax吸收人Absorbing Man为反派,他们是布鲁斯的同事,且同样都受到伽马射线外泄意外的影响[4][36][37]。2001年1月,导演李安婉拒了《魔鬼终结者3》的片约,接下《绿巨人浩克》的导演职务[5]:302[38]。与他长期合作的制片人詹姆士·夏姆斯也加入了剧组[38]。李安不满意海特的剧本,便请夏姆斯重写剧本。夏姆斯修改的地方包含将布鲁斯的父亲与吸收人合为一个角色[4][39]。李安透过电影《金刚》(1933年)、小说《科学怪人》和《化身博士》、童话《美女与野兽》、歌剧《浮士德》和希腊神话来理解该片的剧情[40]。夏姆斯表示,他找到了介绍布鲁斯之父布莱恩的漫画,让李安能再拍一部以父子关系为主轴的电影[8]

到了2001年10月,夏姆斯仍在重写剧本[1]。2002年初,法兰斯为美国编剧工会阅读了历代《绿巨人》剧本,以确认出现在片尾剧组人员名单的编剧。法兰斯评论道,“夏姆斯对该片的剧本贡献良多,他将漫画中的‘浩克狗’加入片中,并决定将布鲁斯之父设定为一名实际角色。但他的剧本中也有许多元素来自特曼和我的剧本,因此夏姆斯、特曼和我应该出现在片尾剧组人员名单上”[4][41][42]

制作

该片于2002年3月18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开拍,并于同年4月19日移至旧金山湾区取景。剧组取景的地点包含科学设施先进光源Advanced Light Source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波特维尔维克多维尔,以及旧金山金银岛军事基地。数周后,剧组移师至犹他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沙漠。布鲁斯与大卫改造的突变狗战斗的桥段于美洲杉国家公园取景,而布鲁斯与变异后的父亲战斗的桥段则以美洲杉国家公园的梨湖(Pear Lake)为背景。接著,该片改在环球影业的片场拍摄,其拍摄作业于8月的第一周结束。拍摄《绿巨人》共动用3,000名当地的工作人员,为当地创造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经济收入[43][44][45][46]。该片由曾与李安合作多次的佛雷德瑞克·艾姆斯Frederick Elmes担任摄影指导[15]

主演艾瑞克·巴纳表示,他们拍片时“非常严肃……拍片现场十分安静”[8]。片中浩克(布鲁斯)摧毁实验室和自己家的桥段是采用实景而非特效拍摄的[47]。剧组在维克多维尔拍摄军方轰炸布鲁斯老家的桥段时实际炸掉了一间房子[47]。视觉效果总监丹尼斯·穆伦Dennis Muren每天都待在拍片现场[23]。李安采用“分割画面Split screen (video production)”的技术,呈现出一种漫画书的感觉。此举考验了演员的演技,亦需要拍摄更多的镜头[48]。穆伦和光影魔幻工业使用先前用在《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2002年)的角色多比身上的电脑特效技术——动作捕捉打造了片中的浩克[49]。他们找了一位私人教练,让他先在一个布满塑料物的空间大肆破坏,将捕捉到的动作用电脑加以修改,制作出片中浩克的动作[22]:204。李安也有参与浩克的动作捕捉[2]。他表示,浩克有80%的动作是由他演出和设计的[50]

至于浩克的外观部分,光影魔幻工业共做了100层浩克的皮肤,好呈现出脉络、伤口、葬污、疤痕和毛发[22]:203。而为了让片中的浩克能做出流畅的动作,光影魔幻工业制作了1,165块肌肉模型[22]:203。李安对浩克的特效要求甚高,光影魔幻工业的员工表示,“他常嫌我们做的浩克看起来不真实,了解这个行业的人看到我们的作品都会惊讶于其逼真程度,但李安不是,然后我们就一直、一直讨论。他的标准很高,但确实很棒”[22]:204。片中的DNA镜头和大卫改造的突变狗也是用特效做出来的[22]:202[51]。考虑到预算问题,突变狗桥段的特效只有做了原定计划的四分之一而已[52]。该片使用的其他软体包含PowerAnimatorPowerAnimatorSoftimage XSIRenderMan Interface SpecificationRenderMan Interface Specification[49]。光影魔幻工业于2001年开始制作该片的电脑特效部分,最后在电影上映前一个月(2003年5月)完成[49]。《绿巨人》的音效由天行者音效公司完成[49]

音乐

该片的配乐原定由曾与导演李安合作过《冰风暴》(1997年)和《与魔鬼共骑》(1999年)的麦可·唐纳谱写,不过,片商的高管并不赞赏唐纳非传统的配乐,如用日本太鼓和非洲鼓演奏的配乐及阿拉伯语歌曲[53]。接著,环球影业找上了丹尼·叶夫曼[54]。叶夫曼花了37天完成超过2小时的配乐[55]。在保留唐纳版配乐的特色的情况下,李安鼓励叶夫曼创作出“不同于他往常的配乐”[56]。叶夫曼表示,该片有“富丽堂皇的雄伟配乐”,也有“经典恐怖片的夸大配乐”[57]。另外,前石庙向导乐团Stone Temple Pilots成员史考特·威兰德Scott Weiland、前枪与玫瑰乐团成员史莱许达夫·麦卡根麦特·索姆Matt Sorum,以及前美国Wasted YouthWasted Youth (American band)乐团成员戴夫·卡许纳Dave Kushner演奏了该片的片尾曲《Set Me FreeSet Me Free (Velvet Revolver song)[58]。《绿巨人》的电影原声带于2003年6月17日由迪卡唱片公司推出[58]

彩蛋与设计

剧中布鲁斯的父亲大卫打扮成工友的情节暗指的是漫画角色山谬·史登(Samuel Sterns),他原本的身分是名工友,后来成为浩克的大敌“首领Leader (comics)[5]:234。电影里,贝蒂与大卫初见面时,两人提到一名名为班尼(Benny)的士兵。该彩蛋指的是浩克漫画《战狗》(Dogs of War)中的一名同名士兵[5]:234。罗斯将军乘坐的直升机之代号为“T-Bolt”,乃是向他在浩克漫画中因脾气火爆而得来的绰号“雷霆”(Thunderbolt)致敬[5]:234。大卫用伽马射线照射自己后,获得吸收周遭能量的能力的情节则是向漫画反派吸收人Absorbing Man致敬[5]:234。片尾,大卫吸收电力变成的一个巨大电力生命体则参考自漫画反派萨克斯Zzzax[5]:234

芝加哥太阳报》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指出,片中浩克(布鲁斯)看著自己在水中的倒影的桥段是向经典电影《科学怪人的新娘》(1935年)致敬[21]。他表示,《金刚》(1933年)、《大国民》(1941年,浩克毁掉实验室的桥段)和《太空先锋》(1983年,军方喷射机飞到可以看见星星的高空中的桥段)也都是该片的参考对象[21]。该片的最后一句台词“你不会喜欢我生气时的样子的”是电视剧版本The Incredible Hulk (1978 TV series)的开场旁白[5]:245

上映与家庭媒体

2001年12月,据报导,《绿巨人》的上映日期定于2003年6月20日[59]。该片的一支70秒预告随著于2002年5月3日上映的《蜘蛛人》一同在电影院放映[60]。2003年1月26日,该片的一支30秒预告在第37届超级杯上播出。为此,环球影业花费了210万美元[61]。环球影业为了宣传该片还推出许多周边商品[20]:36。若加上宣传费用,该片的成本多达3亿多美元[22]:205。上映前几周,该片的许多拷贝流出到网路上。这些拷贝并非该片的最终版本,其特效十分糟糕[60]美国电影协会(MPAA)以片中有“打戏、令人不安的画面和短暂的裸露镜头”为由将电影评为PG-13级,意味著片中含有部分家长可能认为不适合13岁以下观众观看的内容,建议家长需特别注意[62]。家庭媒体方面,《绿巨人》的VHSDVD于2003年10月28日发布[63]。2003年,该片在DVD方面共进帐6,120万美元[64]。此外,该片的HD DVD与蓝光光碟分别于2006年12月12日和2008年9月16日上市[65]

反响

评价

《绿巨人》所获评价整体而言褒贬不一。烂蕃茄上收集的230篇专业影评文章中,有142篇给出了“新鲜”的正面评价,“新鲜度”为62%,平均得分6.2分(满分10分),该网站对电影的共识性评价写道“虽然李安这部雄心勃勃的电影风格独特,且剧情有深度,但说话的部分太多,打戏太少”[62],而基于另一影评网站Metacritic上的40篇评论文章,其中19篇予以好评,5篇差评,16篇褒贬不一,平均分为54(满分100),代表“正负评平均参杂”[66]。据CinemaScore进行的调查,观众的平均评价于A+至F间落于“B-”[67]

芝加哥太阳报》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给予《绿巨人》3颗星(满分4颗)的好评,评论道“李安试图实际地去解决浩克故事中的问题,而不是让全片充斥著无脑的特效”。伊伯特也很喜欢片中浩克类似金刚的移动方式、视觉效果和山姆·艾略特的演技[21]。《滚石》杂志的彼得·崔维斯Peter Travers也给出了3颗星(满分4颗)的评价,并称赞了片中的打戏,但认为该片的片长“应该要短一点”[68]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保罗·柯林顿Paul Clinton对众演员的演技予以赞赏,但大力批评该片的电脑特效,称片中的浩克为“愤怒的史瑞克Shrek (character)[69]

也有影评人给予该片负评《SlateSlate (magazine)》杂志的大卫·艾德尔史丹David Edelstein评论道,“不像一般的漫画书改编大片,《绿巨人》不是一部糟糕的卡通,而是一出糟糕的现代希腊悲剧[70]。《纽约时报》的A·O·史考特A.O. Scott批评该片的剧本、浩克的电脑动画和李安采取的“分割画面Split screen (video production)”,最后总结该片“不可思议的冗长、不可思议的乏味、不可思议的枯燥”[71]。《纽约邮报》的卢·路米尼克Lou Lumenick批评《绿巨人》“混乱、令人失望、自负且毫无幽默可言”[72]

票房

在北美,《绿巨人》于首映当天透过3,660家电影院进帐2,380万美元,截止至首映周末已累积6,260万美元的票房,排名当周第一[20]:35[73]。该片超越了《海底总动员》(2003年),成为当时6月单日票房最高的电影[20]:35。然而,因口碑褒贬不一,该片的票房急速下滑[20]:35。隔周,该片的票房较首周票房下跌了69.7%,进帐1,884万美元,创下当时次周票房下跌最多的纪录[5]:246[51]。最终,《绿巨人》在美国及加拿大地区共累积了1.32亿美元的票房,加上来自其他地区的1.13亿美元,全球票房共计2.45亿美元,而其制片预算则是1.37亿美元[74]Template:Refnest,不算理想[20]:35

重启

在《绿巨人》收获影评人褒贬不一的评价后,漫威工作室重新获得了浩克的电影版权。编剧塞克·潘撰写了一份续集剧本,片名订为《无敌浩克》。然而,后来签约在片中饰演浩克艾德华·诺顿重写了潘的剧本,将之改成一部重启电影。该片的导演路易斯·赖托瑞赞成这种想法[75]。赖托瑞承认,两部电影间唯一的相似处是浩克在南美躲藏[76]。《无敌浩克》于2008年6月13日在美国上映[77],同时也是漫威电影宇宙的第二部电影[78]

参考资料

  1. 1.0 1.1 1.2 Fleming, Michael. Aussie has bulk for 'Hulk'. Variety. 2001-10-14 [2008-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2. 2.0 2.1 Worley, Rob. Countdown to 'Hulk': Ang Lee's new green destiny. Comic Book Resources. 2003-06-19 [2008-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1). 
  3. Bana was TV 'Hulk' Fan. Sci Fi Wire. 2001-12-27 [201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01). 
  4.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Hughes, David. Comic Book Movies. London: Virgin Books. 2003: 261–269. ISBN 0-7535-0767-6. 
  5.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柯玮妮著; 黄煜文译. 《看懂李安:第一本从西方观点剖析李安专书》. 台湾: 时周文化. 2009-10. ISBN 978-986-7586-91-9. 
  6. Douglas, Edward. Zak Penn on Norton as 'Hulk'!. Superhero Hype!. 2007-04-16 [2008-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2). 
  7. Edward Norton talks Incredible Hulk. Total Film. 2008-03-07 [201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23). 
  8. 8.0 8.1 8.2 Smith, Adam. The Beast Within. Empire. 2003-05-30: 66–77. 
  9. 9.0 9.1 9.2 9.3 Hulk (2003) Full Cast & Crew. IMDb. [2018-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30). 
  10. Connelly Embraces 'The Hulk'. Sci Fi Wire. 2001-12-10 [201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4). 
  11. Worley, Rob. Elliott Talks 'Hulk'. Comics2Film. 2002-02-28 [201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12. 12.0 12.1 Worley, Rob. Countdown to 'Hulk': Sam Elliott: Hulkbuster. Comic Book Resources. 2003-06-11 [2008-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1). 
  13. Bonin, Liane. 'Hulk' 's Nick Nolte on rage, science, and Shakespeare.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3-06-19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0). 
  14. Lee, Alana. Nick Nolte: Hulk. BBC. 2003-07-15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25). 
  15. 15.0 15.1 15.2 Crew. Hulk (The Making of Hulk-Cast and Crew) (DVD). Universal Pictures. 2003. 
  16. Willis, John; Monush, Barry. Screen World: 2004 Film Annual. Hal Leonard Corporation. 2005: 85. ISBN 9781557836397. 
  17. Ebert, Roger. Roger Ebert's Movie Yearbook 2005. Andrews McMeel Publishing. 2004: 303. ISBN 9780740747427. 
  18. Berggren, Victoria. From 'X-Men' to 'Spider-Man': 35 of Stan Lee's Most Memorable Cameo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07-19 [2018-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1). 
  19. 19.0 19.1 Lee, Ang. Hulk DVD commentary (DVD). Universal Pictures. 2003. 
  20.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李达翰著. 《一山走过又一山——李安·色戒·断背山》. 台湾: 如果出版社. 2007-09. ISBN 978-986-83313-8-9. 
  21. 21.0 21.1 21.2 21.3 Ebert, Roger. Hulk. Chicago Sun-Times. 2003-06-20 [2008-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9). 
  22.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墨娃; 付会敏著. 《阅读李安》. 中国: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04. ISBN 978-7-301-13502-0. 
  23. 23.0 23.1 Worley, Rob. Comic-Con: 'Hulk', 'Hulk', 'Hulk'!. Comics2Film. 2002-08-06 [201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24. Marvel Characters holding attraction for filmmakers. Variety. 1992-12-12 [2008-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25. 25.0 25.1 Worley, Rob. Countdown to 'Hulk': Screenwriter John Turman talks about a fan's dream job. Comic Book Resources. 2003-05-30 [2008-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1). 
  26. 26.0 26.1 Knowles, Harry. Make John Turman or Zack Penn's 'Hulk' Drafts, not Hensleigh's!!!!!!. Ain't It Cool News. 1997-11-10 [2008-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1). 
  27. Worley, Rob. Countdown to 'Hulk': Screenwriter John Turman talks about 'Hulk' and other heroes. Comic Book Resources. 2003-06-01 [2008-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1). 
  28. Fleming, Michael. A Mania For Marvel. Variety. 1997-04-14 [2008-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29. Fleming, Michael. 'Hoop' duo go hip-hop. Variety. 1997-07-08 [2008-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30. 30.0 30.1 U bulks up 'Hulk'. Variety. 1997-08-11 [2008-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31. 31.0 31.1 Karon, Paul. U adds duo to Hulk cast. Variety. 1997-10-31 [2008-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32. Petrikin, Chris. U has 'Hulk' take a seat. Variety. 1998-03-02 [2008-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33. Ken P. An Interview With Jonathan Hensleigh. IGN. 2004-03-05 [2008-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9). 
  34. Fleming, Michael. Marvel takes cue from its superheroes. Variety. 1999-07-13 [2008-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35. Fleming, Michael. Stewart goes boldly; renewed U fills its slate. Variety. 1999-09-02 [2008-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36. KJB. David Hater Talks 'Hulk'. IGN. [2008-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1). 
  37. Van Buskirk, Dayna. Feature Article: The Lost 'Hulk': David Hayter's Draft. UGO Networks. [201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2). 
  38. 38.0 38.1 Dunkley, Cathy. From 'Tiger' to U's 'Hulk' for helmer. Variety. 2001-01-12 [2008-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1). 
  39. Seiler, Andy. Ang Lee gets inside Hulk's head. USA Today. 2001-04-13 [2008-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6). 
  40. Scott B. An Interview with Ang Lee. IGN. 2003-06-17 [2007-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28). 
  41. Worley, Rob. Countdown to 'Hulk': Screenwriter Michael France talks 'Hulk', 'Punisher' and Beyond. Comic Book Resources. 2003-06-17 [2008-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1). 
  42. Worley, Rob. Countdown to 'Hulk': Producers Avi Arad and Gale Anne Hurd talk. Comic Book Resources. 2003-06-05 [2008-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1). 
  43. Worley, Rob. Berkeley Workers Make Way For 'The Hulk'. Comics2Film. 2002-04-16 [201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44. Williams, David E. Temper, Temper,. American Cinematographer. 2003-07 [2007-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13). 
  45. Worley, Rob. Marvel CC: 'Hulk' TV, 'Daredevil' Trailer 2, 'Punisher', More!. Comics2Film. 2002-08-09 [201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5). 
  46. Leung, Kevin. 'Hulk' Smashes San Fran!. Comics2Film. 2002-04-26 [201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47. 47.0 47.1 Crew. Hulk (The Making of Hulk-Stunts and Physical Effects) (DVD). Universal Pictures. 2003. 
  48. Scott B. An Interview With Eric Bana. IGN. 2003-06-19 [2008-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01). 
  49. 49.0 49.1 49.2 49.3 Worley, Rob. Countdown to 'Hulk': Dennis Muren animates the big, green leading man. Comic Book Resources. 2003-06-09 [2008-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1). 
  50. 吴素柔. 绿巨人效果逼真 李安:百分之八十是我演的. 大纪元. 2003-07-11 [2018-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1-01). 
  51. 51.0 51.1 Riesman, Abraham. Ang Lee’s Hulk Is a Bad Movie, Except for This One Amazing Thing. Vulture. 2018-06-20 [2018-07-27]. 
  52. Crew. Hulk (The Dog Fight Scene) (DVD). Universal Pictures. 2003. 
  53. Wheeler, Brad. Life of Pi composer Mychael Danna on making a soundtrack sing and a director happy. The Globe and Mail. 2013-02-25 [2014-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8). 
  54. Worley, Rob. Comics2Film Wrap for April 3rd, 2003. Comic Book Resources. 2003-04-03 [2008-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1). 
  55. Goldstein, Patrick. Elfman masters a monster: Score one for 'The Hulk'.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Media. 2003-06-24 [2014-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8). 
  56. Filmtracks: Hulk. Filmtracks.com. 2009-03-08 [2014-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7-22). 
  57. Crew. Hulk (The Making of Hulk-Music) (DVD). Universal Pictures. 2003. 
  58. 58.0 58.1 Phares, Heather. Hulk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AllMusic. All Media Network. [2014-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30). 
  59. Universal Pictures to Open 'The Hulk,' Directed by Ang Lee, on June 20, 2003. Business Wire. Berkshire Hathaway. 2001-12-17 [2017-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01-25). 
  60. 60.0 60.1 Worley, Rob. 'Criminal Macabre', 'Transformers', 'Hulk' and 'Spider-Man': Comics2Film wrap for June 11, 2003. Comic Book Resources. 2003-06-11 [2008-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1). 
  61. Linder, Brian. Super Bowl Shuffle. IGN. 2003-01-24 [2008-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4). 
  62. 62.0 62.1 Hulk (2003). Rotten Tomatoes. [2018-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5). 
  63. Netherby, Jennifer. Jolly green giant (Fee required). Video Business (HighBeam Research). 2003-09-01 [201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1). 
  64. DVD Sales Chart 2003. Lee's Movie Info. 2005-04-19 [201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0). 
  65. Liebman, Martin. Hulk Blu-ray Review. Blu-ray.com. 2008-09-30 [2009-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4). 
  66. Hulk (2003): Reviews. Metacritic. [2018-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3). 
  67. CinemaScore. CinemaScore. [2018-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2). 
  68. Travers, Peter. Hulk. Rolling Stone. 2003-06-20 [201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8). 
  69. Clinton, Paul. 'Hulk' not quite all there. CNN. 2003-06-20 [201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70. Edelstein, David. Hulk B-a-a-a-a-d. Slate. 2003-06-19 [201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30). 
  71. Scott, A. O. FILM REVIEW; Tall and Green, But No 'Ho, Ho, Ho'. The New York Times. 2003-06-20 [201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6). 
  72. Hulk Reviews. Rotten Tomatoes. [201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9). 
  73. Hulk (Daily). Box Office Mojo. [2018-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9). 
  74. Hulk (2003). Box Office Mojo. [2008-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6). 
  75. Norton's Double Duty on Hulk. SuperheroHype.com. 2007-08-15 [2007-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07). 
  76. "Exclusive: Leterrier [sic] , Feige and Hurd on Hulk's Return". SuperheroHype.com. 2008-04-21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9). 
  77. THE INCREDIBLE HULK TO SMASH INTO THEATERS JUNE 13, 2008. Marvel.com. 2006-11-06 [2014-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5). 
  78. 庆祝10周年 漫威用“电影宇宙”称霸好莱坞. GQ. 2018-02-12 [201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7).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中以“runtime”名字定义的<ref>标签没有在先前的文字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中以“VES”名字定义的<ref>标签没有在先前的文字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中以“VES2”名字定义的<ref>标签没有在先前的文字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中以“Saturn Award”名字定义的<ref>标签没有在先前的文字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