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网络流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网络流量

网络流量就是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量。网络流量的大小对网络架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就像要根据来往车辆的多少和流向来设计道路的宽度和连接方式类似,根据网络流量进行网络的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简介

UV(独立访客):即Unique Visitor,访问网站的一台电脑客户端为一个访客。00:00-24:00内相同的客户端只被计算一次。就像要根据来往车辆的多少和流向来设计道路的宽度和连接方式一样,根据网络流量设计校园网络是十分必要的。 “80 /20”规则在传统网络中,一般将使用相同应用程序的用户放到同一工作组中,他们经常使用的服务器也放在一起。工作组位于同一物理网段或VLAN(虚拟局域网)中。这样做的目的是将网络上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产生的数据流量限制在同一网段中。在同一网段,可以使用带宽相对高的交换机连接客户机和服务器,而不必使用带宽相对较低的路由器。将大部分网络流量控制在本地的这种网络设计模式,被称为“80/20规则”,即80%的网络流量是本地流量(采用交换机交换数据),在同一网段中传输;只有20%的网络流量才需要通过网络主干(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80/20”规则中的“80”和“20”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字,应该理解为网络流量分布的方式,即大部分网络流量局限在本地工作组,小部分流量通过网络主干。因此在实际网络设计中,只要大部分网络流量在本地、小部分网络流量通过主干,就认为它符合了“80/20”规则,而不管实际的数字比例是多少。

评价

随着网络应用的逐渐丰富,“80/20”规则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网络设计的需要。而一种被称为“集中存储、分布计算”的模式逐渐得到推广。集中存储,就是数据集中在网络中心存储,如已经得到普遍使用的Web服务、电子邮件系统和逐渐流行的VOD(视频点播)、多媒体资源库、教育数据中心(EDC)、数字图书馆等;分布计算,就是数据被下载到各个工作站上处理,如使用网络上的多媒体资源库制作多媒体课件、浏览数字图书馆等。在“集中存储、分布计算”的网络应用模式下,对网络流量的要求已经大大偏离了“80/20”规则,一种新的规则应运而生,这就是“20/80”规则。在符合“20/80”规则的网络中,只有大约20%的网络流量局限在本地工作组,而大约80%网络流量经过网络主干传输。这种网络流量模式的转变,给校园网主干交换机带来了很大的负荷。因此理想状态下主干交换机应该能够提供与下面连接的支干交换机相匹配的性能,即提供线速三层交换,也就是说,下面的支干交换机能够跑多快,上面的主干交换机也应该能够跑多快。同样,如果网络中有许多按功能(如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划分的VLAN,这些VLAN也很难管理。在以往的“80/20”规则中,服务器往往分布在VLAN中,因此对于各工作组来说,访问起来比较快。但是在“20/80”规则中,服务器往往集中在网络中心,因此对于各工作组,必须实现跨VLAN的访问[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