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羅伯特·肯尼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羅伯特·肯尼迪
原圖鏈接[來自網絡圖片]
出生 (1925-11-20)1925年11月20日
逝世 1968年6月6日(1968-06-06)(42歲)
國籍 美國
母校 哈佛大學、維吉尼亞大學
職業 第64任美國司法部長

羅伯特·肯尼迪[1]

  • 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1925-1968),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弟弟,1964年當選為紐約州參議員。1968年6月初,他剛贏得了民主黨加利福尼亞預選的勝利,便於6月5日凌晨在洛杉磯一家旅館內遭到槍擊而死亡。

星路歷程

  • 在他的哥哥約翰·肯尼迪總統的內閣中任司法部長。1964年羅伯特.肯尼迪從紐約州被選為參議員,成為越南戰爭的一個重要的批評者和自由主義民主黨人的代言人。1968年3月16日他宣布自己的民主黨提名總統候選人身份,兩天後對美國的越南政策進行尖銳的抨擊。兩星期後,林頓·約翰遜總統宣布他不再參加競選。
  • 1968年6月5日,總統候選人羅伯特·肯尼迪在加州進行的初選中,羅伯特遇刺身亡.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時遇刺身亡。
  • 羅伯特·肯尼迪說過∶「很少有人能偉大到使歷史折腰;但是我們每一個人卻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事件的一小部分,這些行為的全部將譜寫我們當代的歷史。」 羅伯特·肯尼迪曾在化解古巴導彈危機的歷史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

重要演講

  • Remarks on the Assassination of Martin Luther King.Jr》 4 April 1968, Indianapolis, Indiana
  •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於4月4日在田納西州美姆菲斯市遇刺身亡。當時參加美國總統競選的羅伯特·肯尼迪參議員聽到這消息感到猶如晴天霹靂。這位前總統的胞弟即刻把一個正要對大部分黑人選民發表的競選演說變為宣布遇刺消息和哀悼金牧師的致辭。該致辭十分傑出感人,感動和撫慰了許多黑人,在一定程度緩解了當時遇刺事件在幾十個城市所引發的暴亂。羅伯特·肯尼迪本人卻在兩個月之後的加州初選勝選慶祝中不幸同樣遇刺身亡。但他1968年4月4日的演講已彪炳青史,成為促進種族和解的一個重要文獻。羅伯特·肯尼迪說過∶「很少有人能偉大到使歷史折腰;但是我們每一個人卻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事件的一小部分,這些行為的全部將譜寫我們當代的歷史。」羅伯特·肯尼迪曾在化解古巴導彈危機的歷史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

暗殺

  • 暗殺前
  • 1968年的今天,羅伯特·肯尼迪被擊中兩槍,當場死亡。「暗殺從不曾
  • 改變過歷史的進程,」羅伯特·肯尼迪在他哥哥死於達拉斯後曾經說過,但這話並不確實。他哥哥的死,以及他本人的死,都改變了歷史的進程。他在印第安納州預選中擊敗了尤金·麥卡錫,得票比數是42%:27%;在內布拉斯加州比數則是51%:31%。在1968年6月4日(星期二)他死的那天,他在漢弗萊的故鄉南達科他州擊敗了漢弗萊;並在最大的加利福尼亞州預選中擊敗了麥卡錫。那一天,肯尼迪同他10個孩子中的6個和妻子艾塞爾(正懷着第11個孩子)一起在洛杉磯附近的海灘上消磨了一個早晨。隨後在城裡大使飯店的第512號套房,收聽選舉消息。夜半時候,他乘電梯下到他自己設在飯店使館廳里的總部去,同歡欣鼓舞的自動前來幫忙的人談了一會兒話。末了,他說:「我謝謝諸位,下一步是到芝加哥去,咱們在那裡取勝吧。」朋友和他最接近的隨從們都學着他的腔調說:「下一步是到『工廠』去。」這是一家熱鬧的夜總會,他們打算和他一起去歡慶勝利的地方。但是,他還得先到記者室去說幾句話。
  • 過程
  • 從講台到使館廳大門人擠得水泄不通,因此有個參加晚會的人建議他們從後面通道出去。肯尼迪的保鏢、前聯邦調查局特工人員比爾·巴里表示反對,他不贊成這個主意。但是,參議員
  • 說:「沒有關係。」於是他們邁步走進一條悶熱的、有氣味的走廊。肯尼迪停下來同一位17歲的餐廳小服務員傑塞斯·佩雷握手,回答了一個有關漢弗萊的問題:「這要追溯到那次鬥爭,因為……」他再不能說完這句話。帕薩迪納地方的一個記者看到有一隻手臂和一支手槍從一群旁觀者中間伸了出來。刺客是把右手肘部支在櫃檯上,向肯尼迪開槍的,距離只有4英尺遠。他把裝在塌鼻子艾弗·約翰遜式左輪槍里的八顆子彈全射出來以後,肯尼迪的朋友,奧林匹克冠軍雷夫·約翰遜才把他手裡的槍打掉。艾塞爾跪在他身旁。鮑勃要喝水。他隨後問道:「大家都平安嗎?」那個服務員給了他蚧個十字架,鮑勃用手指捏住念珠,艾塞爾禱告。這時,體重三百磅的洛杉磯橄欖球公羊隊前鋒羅斯福·格里爾抱住了那個瘦小的、黑髮的刺客。「你為什麼幹這個?」有個人對他吼道。刺客尖叫着:「我有理由,讓我說明理由!」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領袖傑西·昂魯高聲問他:「為什麼殺他?為什麼殺他!」行刺的歹徒回答說:「我是為了我的國家才這樣乾的。」這話聽起來很荒謬,但接着慢慢弄清了真相。從他那精神不正常的想法看來,他確實相信自己是出於愛國。
  • 媒體報道
  • 據報道,1968年6月5日,作為民主黨候選人競選美國總統寶座的羅伯特·肯尼迪在洛杉磯的大使館酒店前往餐具室和大廚握手時,被突然衝出的巴勒斯坦青年瑟罕用一支8發子彈的左輪手槍亂槍射死。殺手是「替罪羊」。

案情

  • 彈孔為證
  • 瑟罕
  • 英國BBC2台2006年11月20日晚播出的紀錄片中,歷史學家蘇利文發現的最新證據顯示,瑟罕只是一名「替罪羊」,暗殺羅伯特顯然另有其人!
  • 目擊者稱,瑟罕是從肯尼迪身前幾英尺處向他開槍的,但一份解密報告表明,一擊致命的子彈卻來自於肯尼迪身後1英寸處。此外,餐具室內還發現了更多彈孔,暗示兇手當時至少射了10來槍,甚至超過了瑟罕手槍所能發出的8顆的子彈數目。這表明現場一定還有第2名槍手。瑟罕的筆記本上也有一些神秘的字句:「RFK(羅伯特·肯尼迪)必須被殺死,RFK必須在1968年6月5日之前被殺。」但奇怪的是,在催眠狀態下,瑟罕甚至壓根就不記得他曾經殺死肯尼迪。
  • 兇手
  • 歷史學家蘇利文稱,一批新發現的刺殺現場錄像和照片證據表明,至少3名CIA高級特工幕後參與了羅伯特的暗殺。他們分別是——
  • 默拉萊斯:調查發現,他參與了「豬灣事件」。錄像顯示,在羅伯特·肯尼迪發表完演說直到遇刺期間,他一直悄悄站在舞廳後面的黑暗中。30分鐘後,他再次出現在那裡。
  • 康貝爾:他曾和默拉萊斯一起實施「豬灣事件」。他在遇刺事件發生後從廚房方向走進舞廳,與默拉萊斯會面。
  • 喬尼得斯:他是CIA在「」中發動心理戰行動的主管。此人在暗殺發生前數小時,就站在酒店的中央舞台位置。
  • 根源
  • 蘇利文稱,當時CIA並無執行國內任務的權限,而默拉萊斯等人早已被派到老撾工作,然而這3名「豬灣事件」中的主力竟正好一起出現在肯尼迪刺殺現場。莫非他們真的是在保護肯尼迪的安全嗎?曾與默拉萊斯共事多年的斯密斯否認稱:「默拉萊斯是地球上最後一個願意保護肯尼迪的人,他憎恨肯尼迪兄弟。」
  • 科內爾大學的羅佩茲律師曾與喬尼得斯有過密切接觸。當他得知專家的最新推測之後,也毫不驚奇地表示:「如果這些傢伙得出你是個壞人的結論,他們會採取行動的。」然而,這些推測或許永遠無法得到證實了。默拉萊斯於1978年死於心臟病,喬尼得斯於1990年去世,而已經80多歲的康貝爾,則下落不明。

家族悲劇

  •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家庭成員遭遇不測?比利時的一家報紙說:「肯尼迪家族的故事就是一長串訃告,身為肯尼迪家族一員,你就不要指望躺在床上靜靜地死去。」排列這個家族的悲劇讓人觸目驚心:
  • 1944年,約瑟夫的兒子、年僅29歲的海軍飛行員小約瑟夫·肯尼迪在二戰期間死於一起飛機墜毀事件。
  • 1948年,約瑟夫的女兒凱瑟琳·肯尼迪在其夫於諾曼底戰役中犧牲後,也在法國一起飛機墜毀事件中罹難。
  • 1963年,約瑟夫的次子、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在達拉斯遇刺身亡。
  • 1963年,約翰的兒子派屈克因呼吸系統疾病夭折。
  • 1968年,約瑟夫的兒子、曾任美國司法部長的羅伯特在參加總統競選時在洛杉磯遭槍殺身亡。
  • 1984年,羅伯特之子戴維因過量吸服海洛因致死。
  • 1997年,羅伯特的另一個兒子邁克爾在科羅拉多滑雪時受傷,翌日在醫院不治身亡。
  • 1999年,約翰·肯尼迪之子、有「美國最性感男人」之稱小約翰駕駛的飛機在長島外海域失事墜毀

參考資料

  1. [1]羅伯特-肯尼迪資料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