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罗卷戏」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罗卷戏</big> ''' |- | File:罗卷戏.jpg|缩略图|居中|[http://pi…”)
 
 
行 23: 行 23:
 
|}
 
|}
  
'''罗卷戏'''俗称喇叭戏,流传于河南省汝南县及河南省邓州市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
'''罗卷戏'''俗称喇叭戏,流传于[[ 河南]] [[ 汝南]] 县及河南省[[ 邓州]] 市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罗卷戏是由"罗戏"和"卷戏"这两个中州大地的古老剧种融合而成的,罗戏和卷戏能融为一体的原因,是其唱调多同是宫调式,间或有徵调式,音域在中音3到高音1之间。其唱腔粗犷豪爽、奔放高昂,具有典型的北方戏曲音乐风格。同时,卷戏善演文场戏,罗戏善演武场戏,为了相得益彰,达到文武兼而有之的演出效果,两个剧种经常同台演出,后来群众便直接称为罗卷戏。
 
 罗卷戏是由"罗戏"和"卷戏"这两个中州大地的古老剧种融合而成的,罗戏和卷戏能融为一体的原因,是其唱调多同是宫调式,间或有徵调式,音域在中音3到高音1之间。其唱腔粗犷豪爽、奔放高昂,具有典型的北方戏曲音乐风格。同时,卷戏善演文场戏,罗戏善演武场戏,为了相得益彰,达到文武兼而有之的演出效果,两个剧种经常同台演出,后来群众便直接称为罗卷戏。
  
2008年6月14日,由河南省汝南县、范县申报的"罗卷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08年6月14日,由[[ 河南]] 省汝南县、范县申报的"罗卷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历史渊源==
行 37: 行 37:
 
 罗卷戏中的"罗戏":
 
 罗卷戏中的"罗戏":
  
 罗戏源于傩或傩戏。罗戏其音乐由唱腔音乐、吹奏乐和打击乐三部分组成。唱腔音乐为综合音乐系统,其中曲牌体与板腔体共存;吹奏乐以俗称"大笛子"的大唢呐为主奏乐器;打击乐除以一般戏曲乐队常备的大锣、二锣、手钹、梆子和鼓板小五件为演奏乐器,还配置有两对大铙和两对大镲,俗称"四大扇"。罗戏行腔粗犷豪放、激越高亢,适合演出神话戏、宫廷戏和征战之类的武打戏传说唐太宗时期,皇帝和文武百官为了取乐而模仿天宫的仙乐编出宫廷戏,因此罗戏也叫"乐戏"。"罗戏"的主奏乐器是大唢呐(俗称大笛子)所以民间亦称"罗戏"为"大笛子戏"。
+
 罗戏源于傩或傩戏。罗戏其音乐由唱腔音乐、吹奏乐和打击乐三部分组成。唱腔音乐为综合音乐系统,其中曲牌体与板腔体共存;吹奏乐以俗称"大笛子"的大唢呐为主奏乐器;打击乐除以一般戏曲乐队常备的大锣、二锣、手钹、梆子和鼓板小五件为演奏乐器,还配置有两对大铙和两对大镲,俗称"四大扇"。罗戏行腔粗犷豪放、激越高亢,适合演出神话戏、宫廷戏和征战之类的武打戏传说[[ 唐太宗]] 时期,皇帝和文武百官为了取乐而模仿天宫的仙乐编出宫廷戏,因此罗戏也叫"乐戏"。"罗戏"的主奏乐器是大唢呐(俗称大笛子)所以民间亦称"罗戏"为"大笛子戏"。
  
 
 罗卷戏中的"卷戏":
 
 罗卷戏中的"卷戏":
行 51: 行 51:
 
 罗戏清朝初年流入汝南,戏以唱俗曲曲牌为主,其中尤以"耍孩儿"使用率最高。演唱上是男女同腔同调,只用真声,不用假声。罗戏行腔粗犷豪放,激越高亢,适合出演神话戏宫廷戏和征战之类的武打戏。
 
 罗戏清朝初年流入汝南,戏以唱俗曲曲牌为主,其中尤以"耍孩儿"使用率最高。演唱上是男女同腔同调,只用真声,不用假声。罗戏行腔粗犷豪放,激越高亢,适合出演神话戏宫廷戏和征战之类的武打戏。
  
 卷戏起源于明末时期汝南县的燕亭店楚铺和戴堂村,它是僧人们在做道场和佛事时吹奏敲打哼唱着的一种音乐,僧人们称之为"卷调",后来又和当地的一些民间小调与传说故事融合在一起,使"卷调"逐步演变成了带有故事情节的"卷戏"。卷戏多演出民间传说乡土风情和男女爱情题材的剧目。
+
 卷戏起源于明末时期[[ 汝南]] 县的燕亭店楚铺和戴堂村,它是僧人们在做道场和佛事时吹奏敲打哼唱着的一种音乐,僧人们称之为"卷调",后来又和当地的一些民间小调与传说故事融合在一起,使"卷调"逐步演变成了带有故事情节的"卷戏"。卷戏多演出民间传说乡土风情和男女爱情题材的剧目。
  
 
 罗戏善演武场戏,卷戏善演文场戏,后来艺人们摸索总结,终于把两者合二为一。老百姓统一称其为"罗卷戏"。
 
 罗戏善演武场戏,卷戏善演文场戏,后来艺人们摸索总结,终于把两者合二为一。老百姓统一称其为"罗卷戏"。
行 59: 行 59:
 
===唱腔===
 
===唱腔===
  
 罗卷戏唱腔一般比较深奥,讲究音韵,词格为七十字句,以婉转清新优雅抒情见长。罗卷戏的唱词有个很独特的地方,即每一大段唱词由一迭一迭的三长一短句组成,类似于中国古典诗词的词牌,一直沿传至今毫不改变,并且其传统剧目中的唱词都很文雅,专家称这很可能是该剧种鼎盛时文人墨客加盟形成的,绝不类同于其它传统地方戏的顺口溜唱词,很有古老剧种昆剧京戏的味道,却又固守着词牌似的唱法。
+
 罗卷戏唱腔一般比较深奥,讲究音韵,词格为七十字句,以婉转清新优雅抒情见长。罗卷戏的唱词有个很独特的地方,即每一大段唱词由一迭一迭的三长一短句组成,类似于[[ 中国]] 古典诗词的词牌,一直沿传至今毫不改变,并且其传统剧目中的唱词都很文雅,专家称这很可能是该剧种鼎盛时文人墨客加盟形成的,绝不类同于其它传统地方戏的顺口溜唱词,很有古老剧种昆剧京戏的味道,却又固守着词牌似的唱法。
  
 
===伴奏乐器===
 
===伴奏乐器===
行 69: 行 69:
 
[[File:罗卷戏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File:罗卷戏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罗卷戏的行当很有特色,生、旦、净、丑样样俱全,可以表演多种性格的人物。各表演行当从不同角度把武术、杂技、舞蹈、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吸收进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
 罗卷戏的行当很有特色,生、旦、净、丑样样俱全,可以表演多种性格的人物。各表演行当从不同角度把[[ 武术]] 、杂技、[[ 舞蹈]] 、高跷、[[ 旱船]] 等民间艺术吸收进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表演===
 
===表演===
行 77: 行 77:
 
==代表剧目==
 
==代表剧目==
  
 截至2008年,罗卷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铡美案》《南阳关》《李子精临凡》《朱洪武吊孝》《龙抓熊氏女》《刘金定下南唐》《花打朝》《四圣归天》为代表的剧目。
+
 截至2008年,罗卷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 铡美案]] 》《南阳关》《李子精临凡》《[[ 朱洪武吊孝]] 》《龙抓熊氏女》《刘金定下南唐》《[[ 花打朝]] 》《四圣归天》为代表的剧目。
  
 
==分布地区==
 
==分布地区==
  
 罗卷戏是流传于河南省汝南县及河南省邓州市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初河南河南外,罗卷戏还流传于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境内。
+
 罗卷戏是流传于[[ 河南]] [[ 汝南]] 县及河南省[[ 邓州]] 市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初河南河南外,罗卷戏还流传于[[ 河北]] [[ 山东]] [[ 山西]] [[ 陕西]] 等省境内。<ref>[http://www.360doc.cn/article/7108612_505779358.html  邓州罗卷戏] , 360doc个人图书馆 2015-10-15 </ref>
  
 
==传承保护==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传承价值===
 +
 +
罗卷戏是百戏之祖。锣戏源于“傩”或“傩戏”,是由旧时迎神赛会、驱逐疫鬼或举行酬神还愿仪式演变而来的古老戏曲剧种。据《[[中国戏曲曲艺辞典]]》载,“罗戏流行于河南,历史悠久”。罗戏创始于1300多年前的[[唐太宗]]时期。
 +
 +
[[File:罗卷戏3.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1.罗卷戏不仅是艺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抒情言志的方式,更是承载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
 
1.罗卷戏不仅是艺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抒情言志的方式,更是承载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
  
 
2.罗卷戏道白多使用当地方言土语和中州韵,唱腔旋律亦与当地民间语音节奏相接近,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
 
2.罗卷戏道白多使用当地方言土语和中州韵,唱腔旋律亦与当地民间语音节奏相接近,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
 
[[File:罗卷戏3.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传承现状===
 
===传承现状===
行 97: 行 99:
 
 如今的年轻人不愿学演罗卷戏,传承断代,后继乏人,罗卷戏这个古老稀有的民间剧种随时面临着人亡歌歇、彻底灭绝的局面,造成了传承断代 、后继乏人的现象。
 
 如今的年轻人不愿学演罗卷戏,传承断代,后继乏人,罗卷戏这个古老稀有的民间剧种随时面临着人亡歌歇、彻底灭绝的局面,造成了传承断代 、后继乏人的现象。
  
刘长科,男,汉族,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汝南县、范县申报,项目名称:罗卷戏。
+
[[ 刘长科]] ,男,汉族,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汝南县、范县申报,项目名称:罗卷戏。
  
孙三民,男,汉族,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汝南县、范县申报,项目名称:罗卷戏。
+
[[ 孙三民]] ,男,汉族,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汝南县、范县申报,项目名称:罗卷戏。
  
 
===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
  
1988年5月,汝南县政府组织有关人员整理出版了《汝南罗卷戏音乐资料集》,对老艺人言传口授的词、曲进行了录音保存。
+
1988年5月,汝南县政府组织有关人员整理出版了《[[ 汝南罗卷戏音乐资料集]] 》,对老艺人言传口授的词、曲进行了录音保存。
  
 
2004年9月,汝南县召开了"抢救、保护汝南'罗卷戏'打造汝南戏曲曲艺之乡"品牌的专题会议,明确提出"罗卷戏"是汝南县特色文化之重点,要全力抢救。
 
2004年9月,汝南县召开了"抢救、保护汝南'罗卷戏'打造汝南戏曲曲艺之乡"品牌的专题会议,明确提出"罗卷戏"是汝南县特色文化之重点,要全力抢救。
行 111: 行 113:
 
[[File:罗卷戏4.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File:罗卷戏4.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邓州市孔庄罗卷戏剧团有限公司、范县罗卷戏剧团、汝南县罗卷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获得"罗卷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
2019年11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公布,邓州市孔庄罗卷戏剧团有限公司、范县罗卷戏剧团、汝南县罗卷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获得"罗卷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ref>[http://henan.sina.com.cn/news/z/2015-01-15/detail-icesifvy3792436.shtml  邓州罗卷戏成为“国字号” 村级剧团保护“非遗”] ,新浪网  2015-01-15  </ref>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
  
2005年汝南代表队演出的罗卷戏《打金蛤蟆》和《海瑞搜宫》获河南省第二届民间文艺汇演金奖。
+
2005年汝南代表队演出的罗卷戏《[[ 打金蛤蟆]] 》和《[[ 海瑞搜宫]] 》获河南省第二届民间文艺汇演金奖。<ref>[http://shop.bytravel.cn/produce4/luojuanxi.html  罗卷戏] , 博雅特产网  </ref>
  
 
2010年3月18日至4月3日,罗卷戏参加了河南(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2010年3月18日至4月3日,罗卷戏参加了河南(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2019年3月21日至25日,河南省濮阳市罗卷戏剧团受邀参于第四届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并带来了罗卷戏《太原府》。
+
2019年3月21日至25日,[[ 河南]] [[ 濮阳]] 市罗卷戏剧团受邀参于第四届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并带来了罗卷戏《[[ 太原府]] 》。
  
 
== 相关视频 ==
 
== 相关视频 ==
 
<center>
 
<center>
{{#iDisplay:m0821cr5sbs|480|270|qq}}
+
{{#iDisplay:d0181kb4nf6|480|270|qq}}
<center> 题目</center>
+
<center> 罗卷戏——付电习</center>
{{#iDisplay:m0821cr5sbs|480|270|qq}}
+
{{#iDisplay:h0860su0mep|480|270|qq}}
<center> 题目</center>
+
<center> 家在邓州-罗卷戏</center>
 
</center>
 
</center>
  

於 2020年6月20日 (六) 16:47 的最新修訂

羅卷戲

中文名稱;羅卷戲

批准時間;2008年

非遺級別;國家級

遺產編號;Ⅳ-123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申報地區;河南省汝南縣、范縣

別稱;喇叭戲

羅卷戲俗稱喇叭戲,流傳於河南汝南縣及河南省鄧州市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羅卷戲是由"羅戲"和"卷戲"這兩個中州大地的古老劇種融合而成的,羅戲和卷戲能融為一體的原因,是其唱調多同是宮調式,間或有徵調式,音域在中音3到高音1之間。其唱腔粗獷豪爽、奔放高昂,具有典型的北方戲曲音樂風格。同時,卷戲善演文場戲,羅戲善演武場戲,為了相得益彰,達到文武兼而有之的演出效果,兩個劇種經常同台演出,後來群眾便直接稱為羅卷戲。

2008年6月14日,由河南省汝南縣、范縣申報的"羅卷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淵源

歷史起源

羅卷戲,戲曲劇種之一,俗稱喇叭戲,是由"羅戲"和"卷戲"這兩個中州大地的古老劇種融合而成的。

羅卷戲中的"羅戲":

羅戲源於儺或儺戲。羅戲其音樂由唱腔音樂、吹奏樂和打擊樂三部分組成。唱腔音樂為綜合音樂系統,其中曲牌體與板腔體共存;吹奏樂以俗稱"大笛子"的大嗩吶為主奏樂器;打擊樂除以一般戲曲樂隊常備的大鑼、二鑼、手鈸、梆子和鼓板小五件為演奏樂器,還配置有兩對大鐃和兩對大鑔,俗稱"四大扇"。羅戲行腔粗獷豪放、激越高亢,適合演出神話戲、宮廷戲和征戰之類的武打戲傳說唐太宗時期,皇帝和文武百官為了取樂而模仿天宮的仙樂編出宮廷戲,因此羅戲也叫"樂戲"。"羅戲"的主奏樂器是大嗩吶(俗稱大笛子)所以民間亦稱"羅戲"為"大笛子戲"。

羅卷戲中的"卷戲":

卷戲是源於廟中老道士所演唱的經文,因為經是一卷一卷的,所以叫"卷戲",其主奏樂器是小嗩吶,所以民間亦稱"卷戲"為"小笛子戲"。

因卷戲善演文場戲,羅戲善演武場戲,為達到兩個劇種相互補益文武兼而有之的演出效果,兩個劇種經常同台演出,往往在一個劇目中上部唱卷戲、下部唱羅戲或甲角唱卷戲、乙角唱羅戲。因此,民國以後,群眾就習慣直呼"羅卷戲"或"卷羅戲"而不加區分了。

發展過程

羅戲清朝初年流入汝南,戲以唱俗曲曲牌為主,其中尤以"耍孩兒"使用率最高。演唱上是男女同腔同調,只用真聲,不用假聲。羅戲行腔粗獷豪放,激越高亢,適合出演神話戲宮廷戲和征戰之類的武打戲。

卷戲起源於明末時期汝南縣的燕亭店楚鋪和戴堂村,它是僧人們在做道場和佛事時吹奏敲打哼唱着的一種音樂,僧人們稱之為"卷調",後來又和當地的一些民間小調與傳說故事融合在一起,使"卷調"逐步演變成了帶有故事情節的"卷戲"。卷戲多演出民間傳說鄉土風情和男女愛情題材的劇目。

羅戲善演武場戲,卷戲善演文場戲,後來藝人們摸索總結,終於把兩者合二為一。老百姓統一稱其為"羅卷戲"。

文化特徵

唱腔

羅卷戲唱腔一般比較深奧,講究音韻,詞格為七十字句,以婉轉清新優雅抒情見長。羅卷戲的唱詞有個很獨特的地方,即每一大段唱詞由一迭一迭的三長一短句組成,類似於中國古典詩詞的詞牌,一直沿傳至今毫不改變,並且其傳統劇目中的唱詞都很文雅,專家稱這很可能是該劇種鼎盛時文人墨客加盟形成的,絕不類同於其它傳統地方戲的順口溜唱詞,很有古老劇種崑劇京戲的味道,卻又固守着詞牌似的唱法。

伴奏樂器

羅卷戲的音樂自成風格,主要伴奏樂器有篳篥、大笛、嗩吶、笙、悶子等。演武打戲時,還加有3尺多長的喇叭羊角號。羅卷戲的打擊樂器有鼓板、大鑼、大鑔、小鑔、小鑼、堂鼓、大鼓、梆子等,隨着音樂的發展,不斷加進了弓弦樂器,如二胡、板胡、曲胡及大、小提琴等,為其它劇種所少見。凡兩軍廝殺等場面,所有吹奏樂器、打擊樂器一齊奏鳴,大有雷電交加,金戈鐵馬的壯觀氣勢。

行當

羅卷戲的行當很有特色,生、旦、淨、醜樣樣俱全,可以表演多種性格的人物。各表演行當從不同角度把武術、雜技、舞蹈、高蹺、旱船等民間藝術吸收進來,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表演

羅卷戲道白多使用當地方言土語和中州韻,唱腔旋律亦與當地民間語音節奏相接近,具有十分鮮明的地方特色。

代表劇目

截至2008年,羅卷戲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鍘美案》《南陽關》《李子精臨凡》《朱洪武弔孝》《龍抓熊氏女》《劉金定下南唐》《花打朝》《四聖歸天》為代表的劇目。

分布地區

羅卷戲是流傳於河南汝南縣及河南省鄧州市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初河南河南外,羅卷戲還流傳於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境內。[1]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羅卷戲是百戲之祖。鑼戲源於「儺」或「儺戲」,是由舊時迎神賽會、驅逐疫鬼或舉行酬神還願儀式演變而來的古老戲曲劇種。據《中國戲曲曲藝辭典》載,「羅戲流行於河南,歷史悠久」。羅戲創始於1300多年前的唐太宗時期。

1.羅卷戲不僅是藝人們謀生的手段和抒情言志的方式,更是承載民族精神與情感的重要載體。

2.羅卷戲道白多使用當地方言土語和中州韻,唱腔旋律亦與當地民間語音節奏相接近,具有十分鮮明的地方特色。

傳承現狀

如今的年輕人不願學演羅卷戲,傳承斷代,後繼乏人,羅卷戲這個古老稀有的民間劇種隨時面臨着人亡歌歇、徹底滅絕的局面,造成了傳承斷代 、後繼乏人的現象。

劉長科,男,漢族,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汝南縣、范縣申報,項目名稱:羅卷戲。

孫三民,男,漢族,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汝南縣、范縣申報,項目名稱:羅卷戲。

保護措施

1988年5月,汝南縣政府組織有關人員整理出版了《汝南羅卷戲音樂資料集》,對老藝人言傳口授的詞、曲進行了錄音保存。

2004年9月,汝南縣召開了"搶救、保護汝南'羅卷戲'打造汝南戲曲曲藝之鄉"品牌的專題會議,明確提出"羅卷戲"是汝南縣特色文化之重點,要全力搶救。

2005年7月,范縣政府組織成立了"范縣大笛子戲保護工作領導小組"。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鄧州市孔莊羅卷戲劇團有限公司、范縣羅卷戲劇團、汝南縣羅卷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獲得"羅卷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

社會影響

2005年汝南代表隊演出的羅卷戲《打金蛤蟆》和《海瑞搜宮》獲河南省第二屆民間文藝匯演金獎。[3]

2010年3月18日至4月3日,羅卷戲參加了河南(淮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

2019年3月21日至25日,河南濮陽市羅卷戲劇團受邀參於第四屆中國鹿邑·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戲劇展演,並帶來了羅卷戲《太原府》。

相關視頻

羅卷戲——付電習

家在鄧州-羅卷戲

參考資料

  1. 鄧州羅卷戲 , 360doc個人圖書館 2015-10-15
  2. 鄧州羅卷戲成為「國字號」 村級劇團保護「非遺」 ,新浪網 2015-01-15
  3. 羅卷戲 , 博雅特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