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罗坎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罗坎镇位于镇雄县城的西北面,素有“柑桔之乡”称号,是镇雄威信两县入昭进滇赴川的重要通道,中心集镇距镇雄县城87公里、威信县城70公里。全镇辖18个村(社区)委会347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81609人(2017年);有汉、苗、彝3个民族。[1]

中文名称:罗坎镇

别 名:柑桔之乡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

电话区号:0870

邮政区码:657211

地理位置:镇雄县西北部

面 积:221.29平方千米

人 口:81609人(2017年)

方 言:西南官话

著名景点:小溪坝

火车站:镇雄站(在建)

车牌代码:云C

地标建筑:北纬27°43',东经104°41'

知名产业:粮、烟、畜、柑桔

地方特产:柑橘

概况

罗坎镇位于镇雄县城的西北面,素有“柑桔之乡”称号,是镇雄威信两县入昭进滇赴川的重要通道,距县城87公里,地处北纬27°43',东经104°41',东接镇雄李子乡,南连镇雄盐源乡,西邻彝良县落旺乡,北抵威信县长安乡。是镇雄的西北大门。

全镇有国土面积221.29平方千米,年降雨量780毫米,年平均日照1384小时,年平均气温14.9℃,气温最高39℃,最低0℃,海拔高差悬殊较大,最高海拔1720米,最低海拔630米,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000米。境内立体气候突出,是少见的干热河谷地区。

罗坎镇属白水江流域,白水江、小溪河从境内穿插而过,把罗坎同昭通北部经济区的金沙江乃至长江流域连接在一起,历史上罗坎在经济文化上与四川及整个长江经济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更是如此,罗坎的许多商品都直接从四川宜宾进入。百余年来罗坎一直是周边落旺、牛街、长安、盐源、碗厂、李子“六乡一镇”的经济贸易中心,商贾云集,车水马龙,很早就有“旱码头”的美誉。

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立足镇情,科学规划,发展特色经济,在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在全镇实施“六个一”工程,即在全镇发展以柑桔为主的水果1万亩,以杉为主的用材林1万亩,以蚕桑、竹子、苦丁茶为主的经济林1万亩,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1万亩,以土鸡为主的家禽10万只,力争劳处输出产值达1000万元,另外利用江边河谷地区气候较热的特点,在小溪坝大力发展热带水产养殖,新种植棉花300余亩,继续发展种植花生4000亩,红苕4000亩,油菜5000亩,地瓜1000亩,处处围绕“绿色”下功夫,依托镇情在特色上作文章。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建设山川秀美绿化工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罗坎现阶段的镇情,可归纳为“区位特殊、地位重要、基础薄弱、潜力巨大。”所谓区位特殊,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处川滇两省、镇、彝、威三县结合部,是洛旺、庙沟、盐源、碗厂、五德、木卓等三县七乡(镇)28万余人区域市场的中心。二是地处凤大、镇凤、柿凤3条二级公路的汇集地,是镇雄入川赴昭、连接内昆、通达昆水,贯通巧威的黄金码头。三是地处昭通“十一五”旅游产业规划的“大山包—黄连河—豆沙关—牛街古镇—小溪坝—扎西”红色旅游精品线的关节点,是镇雄休闲旅游开发最具潜力的乡镇。地位重要,主要表现在:一是全镇国土面积221.29平方千米,居全县之首。辖17个村347个村民组,是全县行政村最多的乡镇。人口数居全县第三。可以说,罗坎镇在全县具有重要的地位。二是属全县水能资源储量最富集的乡镇。三是属全县二级公路覆盖面最广的乡镇。凤大、镇凤、柿凤3条二级路建成通车后,罗坎将有7村57个村民组通二级公路,直接受益。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以农村水电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全镇水利化程度还很低,农业生产逢旱必灾,至今还有3万余人饮水无保障或饮水不安全,有近200公里的村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通达能力弱,有2个村至今未通公路,集镇过境路狭窄破烂,集镇配套设施不足。农村电网差,农网改造覆盖率不到10%。二是农村经济基础薄弱。2009年末,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403元,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平均水平。三是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发展能力弱。人均耕地仅为0.89亩,人均经济水平低,部分群众生育观念落后,仍存在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现象。四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欠账大,发展任务艰巨。五是基层基础工作薄弱,部分党支部有人不管事、有章不理事、无钱难办事、党员无事干的情况依然存在。所谓潜力巨大,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一镇连三县”及1小时经济圈的交通优势及区位优势的凸现,必将使罗坎成为镇、彝、威三县、周边乡镇28万余人以及内昆、昆水、巧威经济带人才、商品、资本、技术、先进思想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汇集地,从而带动商业贸易、农副产品开发、生物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煤炭资源等的开发和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便捷的交通、特殊的区位、丰富的资源、宜居的气候、良好的生态、锦绣的山河、厚重的人文底蕴以及沿路、沿边、沿江的优势,完全可把罗坎打造成镇雄独具特色的山地商贸旅游中心城镇及新农村示范样板。目前,以“两心两带三轴四组团”为总体结构的新老集镇规划已完成,是昭通“十二五”40个重点建设的特色乡镇之一。三是以柑桔、蚕桑、油菜、红苕、花生、水产养殖、竹木、反季节蔬菜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通过结构升级和品牌开发,产业和增值空间将不断拓展。四是罗坎地处盐源、洛旺、庙沟等周边七乡(镇)的腹心,可以把罗坎建成辐射周边的菜油、苕粉加工基地和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五是罗坎煤炭、水能资源丰富,随着四级电站的开发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完全可把罗坎建成镇雄重要的煤炭、水电输出基地。六是罗坎有近3万劳动力,通过培训提高素质,完全可把人口资源劣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引导富余劳动力在集镇居住就业、外出务工就业、回乡发展产业,为罗坎跨越发展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技能支持,释放巨大的发展能量。

2009年,罗坎镇党委、政府拟定了“12345”的发展思路,即抓住一个中心,即“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这个中心;实施两大战略,即“科教兴镇”及“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进步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三大建设,即“水电路改造和集镇建管开发等基础的建设”、“招商引资硬软环境建设”及“基层组织和党的建设”;主攻四个重点,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基础教育和劳动力基本技能培训”、“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攻坚”、“安全生产与社会稳定”;培育五大优势产业,即“在稳定粮烟种植的基础上,培育以油菜、花生、红苕、柑桔、蚕桑、反季节蔬菜、养殖、竹木种植为主的优势农业产业”、“培育以油菜、花生、红苕深加工为主的农特产品加工业”、“培育以小溪坝、落尾坝等河谷风光地带为依托的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水电和煤炭产业”、“培育以提高转移为主的劳务输出产业”。

自然资源

罗坎镇资源丰富。全镇立体气候特征突出,物产丰富,水能资源富集。柑桔万亩,声名远播;油菜万亩飘香,黄遍山川;花生、红苕、向日葵全县独有。白水江、白水河穿而过,是全县水能资源最富集的乡镇;有全县第三大煤田。

水力资源

全镇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白水江和白水河。白水江水能理论储量1.764万千瓦,实际可开发1.704万千瓦。现在正在着手开发白水江四级梯级电站。白水河水能理论储量6783千瓦,实际可开发5800千瓦,已开发利用55千瓦。

矿产资源

全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镇雄县第三大煤田即在罗坎镇;罗坎镇境内还有零星分布的硫铁矿、磷、卤泉;麻地村还有一定储量的铜矿。

植物资源

全镇的植物资源主要有柑桔、油菜、花生、红苕、蚕桑等。柑桔主要分布在凤翥、罗坎、桐坪三村,品种除传统的红桔外,还有血橙、青稼等十多个品种,以口味酸甜适中享誉周边地区,远销昆明、宜宾等地。油菜、花生主要分布在泡瓜、发达、坳田、茶蔚、落尾、大庙等村,花生年产量约450吨,油菜年产量约140吨。另外,镇境内河谷地区生长有慈竹、凤翥等村生长有楠竹,还有红豆杉等珍稀植物。

文化

“双流几曲浴丹苍,冠翅居然凤欲翔。莫漫吹笙明月夜,便教飞去白云乡。”这是清代罗坎凤翥举人王廷桂的传世佳作。这既是对罗坎丰厚的人文历史的高度概括,也是对罗坎毓秀山川的真实写照。

罗坎镇地处川滇两省、镇彝威三县结合部,是镇雄县西北部地区入川入滇的重要通道,被称作镇雄县的“西北门”。

全镇地形地貌属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过渡带,东南高西北低,沟壑纵横,最高点海拔1729米,最低点海拔630米,立体气候特征突出,降雨少,积温高,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季风气候,是“全县谷物先登场,一年四季着单衣”的宜人居住区。

全镇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境内山峰林立、沟壑纵横、地表崎岖,由于水流剧烈的下切作用,地形切割强度和密度大,河谷深狭,山坡陡立,分水岭几乎成鱼鳍状,全镇17个村地形都是从河边延伸到山顶,海拔高差500至1000米。正因为如此,方始形成“三圣岩前两合江,凤凰飞来歇中央”之类别具一格的地形地貌,也才形成“罗关渔唱”的景胜。附:罗关渔唱:州志记载:“罗坎关白水江头,渔人上下,泊舟于此,歌弄晚风,荡漾春云,浩渺秋月,烟波流音,青山作答,有水天之趣。”知州吕心哲填《渔父家风》词:“浮家向幕亦云还,网挂溪边。渔弟渔兄众唱和,声度蓼花滩。笛孔,扣船舷,酒须乾,纵然散去,酸腐梦迷离也在江天。”

罗坎镇地处川滇两省、镇彝威三县结合部,古有“罗汉关”、“旱码头”之誉。因此,川滇两省商贾来往频繁,川文化影响较大,教育文化发端较早,人文较为丰厚。

一是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有朋自远方来,罗坎人入必躬自捧茶,奉上清凉可口的苦丁茶、红橙橙的蜜桔;会为你准备丰盛的晚餐,晚餐上有三道必备菜肴:炸花生、炒腊肉和清炖鸡,让你顿生宾至如归之感。

二是文化发达,人才辈出。罗坎镇文化较为发达,文人才子较多,常填词作赋,吟诗作对,佳作较多。如“双流几曲浴丹苍,冠翅居然凤欲翔。莫漫吹笙明月夜,便教飞去白云乡。”是清代罗坎凤翥举人王廷桂的传世佳作;“三圣岩前两合江,凤凰飞来歇中央。洛航粉壁高万丈,黄桷树上老龙王。”出自桐坪罗秀才手笔。这些美妙诗文,不得不让人感叹罗坎人的艺术才能。之外,罗坎镇苗族文化比较发达,篝火笙歌,让人陶醉;发达茶埂坡人文也比较丰厚。

三是勤劳纯朴,艰苦创业。罗坎人用自已的双手、战天斗地的精神和气魄,于1972年至1976年间,建成长37.4公里,渠宽深各1.5米的白水大堰,大堰有隧洞198个,其中最长的隧道960米,6个村2万多人口5千多亩土地受益,当时是全省第二大、全市第一大水利工程,堪称罗坎的“红旗渠”。祖祖辈辈以来,罗坎人民就是用勤劳的双手,精心建设着自己的幸福家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