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罗大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罗大纲(1804—1855年),原名亚旺,广东揭阳县西门外蓝田都上阳乡寨内(今梅州市丰顺县汤南镇新楼种玉上围/上围古寨)人。洪秀全金田起义,固然主要是依靠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上帝教”骨干,而没有参加“上帝教”的罗大纲也是一位一开始就对太平军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将领。   投入太平军   罗大纲,原名亚旺,广东揭阳县西门外蓝田都上阳乡寨内(今丰顺县汤南镇种玉上围/上围古寨)人。他少怀大志,成年之后,游侠江湖,“往来茭塘一带,出没无常”;常劫富济贫,“犷猛异常”。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岭南大饥荒,罗大纲以“三合会”首领率饥民-。第二年因官兵追捕急,遂与波山艇军溯西江而上,进入广西。他参加反清秘密组织“天地会”,在永安(今广西蒙县)一带组织信徒,活动于浔、梧、永安、荔浦等地,攻城略邑,突袭清军。据罗惇《太平天国战纪》所载,洪秀全起兵粤西,与冯、杨、萧、韦、石等“六人共誓生死”。“时水寇罗大纲有众千余人,掠永安州”,曾遇胡以晃。胡以晃劝其“归秀全”。接着,太平军派冯云山对罗大纲进一步做工作,晓以大义,为罗大纲所“悦服”。罗大纲接受太平军推翻清朝,开创新朝的纲领,“爱其军律之严及其治军教理”,终于服从太平军集中统一领导的组织原则,于咸丰元年(1851年)初率所部2000多人从桂平江口投入太平军,被任为左二军军帅。   水师骨干   从此,罗大纲这支2000多人的“水寇”就成了太平军的水师骨干队伍。是年3月至9月,罗大纲随太平军辗转作战,由江口回师紫荆,西击武宣,北趋象州,东进金田、平南。9月,罗大纲随前军主将萧朝贵攻打永安,担任先锋。他用声东击西战术,攻下了永安,斩清军平乐协副将阿尔精阿和知州吴江,为太平军占领第一座州城立下大功。太平军在永安封王建制,休整半年。罗大纲熟悉当地山谷居民,“为之招胁3000人以补其数”,受到“厚待”。同时,罗大纲又约任文炳率波山艇军两次出击梧州、藤县、平南、桂平等地,牵制清军。   攻破全州   太平军攻下永安后,清都统乌兰泰率兵把永安州重重包围。罗大纲于咸丰二年(1852年)4月5日,奉洪秀全之命率2000死士乘夜冒雨,一举攻破清军重兵防守的号称“铁打天下第一闸”古苏冲,捣毁了清军的兵营、关卡20多处,缴获了火药10多担和其他无数军用物资,为太平军永安突围战的胜利立下了第一功。太平军突围成功,清军大败,乌兰泰阵亡。为此,罗大纲曾假起乌兰泰旗号进军桂林,希能不战而胜,但被清军识破,围攻桂林一月不下。罗大纲乃转而挥师攻下兴安、全州。攻破桂北重镇全州之后,罗大纲“升土一总制,管带中一军”。可以看出,罗大纲不论是在壮大太平军有生力量方面,还是在实战中,都一开始就为太平军立下了卓著功勋,发挥了巨大作用。   水师立功   此后,罗大纲随太平军入湖南,一往无前,12月中旬,在岳州升任金官正将军。第二年1月,在湖北升殿左一指挥,与天官丞相秦日纲同统水师。太平军于是月攻下武昌后,:于2月上旬撤离武昌,顺长江东下。中旬,石达开率陆军破安徽重镇安庆;水军则大败清军于鄂东广济老鼠峡下巢湖。3月19日,林凤祥、赖汉英、吉文元等攻破南京。罗大纲、秦日纲率水师随至,共卫已占领的南京城。   攻破镇江   太平军定都南京之后,派遣林凤祥、李开芳等统率大军东下,再折而北伐,直取燕京。罗大纲率水军配合作战。3月31口,罗大纲和副将吴如孝奉命从水路攻取镇江。镇江占称京口,是长江与运河交汇之处,既是南北要冲,也是南京东南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罗大纲顺利攻占镇江之后,依北固山,傍长江、运河,新筑城墙6里,建炮台6座,并广积资粮,备战不懈。于五六月间,连败来犯清军,“升殿左五检点”。7月,罗大纲奇袭北门外敌营,旋又飞袭东门外敌营,直使清军“环城七营皆尽”,稳定了镇江局势,被“升冬官正丞相”。   在镇江,罗大纲还很注重安定社会秩序,恢复正常经济生活。他执行圣库制度,要求百工归衙,建立男馆,女馆,并一面动员百姓量力捐献军需,一面实行平买平卖政策。但为贯彻拜上帝会独尊上帝,罢黜诸神的宗旨而火烧金山寺、甘露寺等,却是不可取的。   九江之战   咸丰三年(1853年)10月,为配合太平军西征,罗大纲和吴如孝督师突出江南、江北两门声援。田家镇一役,武昌同知劳光泰所招潮勇多归顺太平军,杨秀清“概令罗大纲统带”,并给罗大纲在镇江有较大自主权。越年3月,罗大纲奉调回南京,与胡以晃进攻和、庐(今安徽和县、合肥)。4月又奉命代替秦日纲守安庆。11月,接连攻占安徽建德、东流和江西饶州石门等处。12月10日,罗大纲(时已升任为冬官丞相,功勋加一等)得知田家镇失守,即自饶州率轻骑由都昌沿陆路赶到九江援助燕王秦日纲的西征军,在小池口孔垄驿与湘军水师激战。由于安庆太平军赶来增援而大败清兵,毁其营盘。咸丰五年(1855年)初,曾国藩的湘军逼近九江,罗大纲率军与翼王石达开的大军配合,以诱敌深入,分割聚歼的策略,把湘军水师引入鄱阳湖。2月11日夜半时分,石达开自九江,罗大纲自小池口共乘轻舟百余只奇袭湘军水师,焚烧湘军战船百余艘,俘曾国藩座船。曾国藩乘小舟逃人罗泽南军营,想投水自杀,为罗泽南所制止。这一役,大灭湘军气焰,对西征军三克武昌,稳定皖赣基地起了积极作用。此后,罗大纲虽曾偶返南京,但基本坚持在皖赣一带作战,1855年8月,在芜湖战役中受伤,10月撤兵到天京,因伤势恶化,医治无效,当月病逝于天京,年仅51岁。死后被洪秀全追封为“奋王”。   太平军将领佩剑   太平军将领佩剑   罗大纲的战略   太平军定都南京之后,洪秀全、杨秀清就急于图河北,取燕京。对此,罗大纲清醒地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欲图北,必先定河南;大驾驻河南,军乃渡河”;“否则,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路出师,一出湘楚,一出汉中,疾趋咸阳,以徐、扬(徐州、扬州)席卷山左(山东),再出山右(山西),会猎燕都”。并警告说:“若悬军深入,犯险无后援,必败之道也。”除此二策外,罗大纲还提出,既建都南京,务必多造战船,精练水师,战舰建成之前,应先用木筏堵截江面,抢占长江水上优势。可惜这些具有战略观点的正确建议未能为专权的杨秀清所接受。北伐军临行,洪秀全也以“诏告”叮嘱:“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以縻时日。”真是昏庸已甚。对此,罗大纲清醒而痛心地指出:“天下未定,乃欲安居此都,其能久乎?吾属无噍类矣!”果不出所料,北伐军惨败于天津,太平军最终被消灭。罗大纲的话,都不幸而言中了。   生前功绩   罗大纲镇守镇江,受命参与办理对外事务。镇江是外国商船进入南京必经之道。咸丰三年(1853年)4月28日,英国公使兼香港总督文翰和随员密迪乐,前往南京窥探太平军对西方态度,于5月离开南京。文翰此行往返都经镇江。罗大纲都与其打了交道。罗大纲在致文翰书中,严申太平军对满清“奉天讨罪”,而“惠外和中、商旅不禁、关市不征”,提醒英方不要被满清利用,替满清出力。当文翰得书,派密迪乐上岸谒见罗大纲时,罗大纲恳切地说,双方“承认同一之上帝”,彼此就如兄弟,当应互相帮助。并告诫英商“不应再去卖鸦片”。密迪乐也申明愿守中立而去。6月5日,美国传教士戴作士从上海到达镇江谒见罗大纲,停留三天,赠罗大纲有关耶稣教书籍,罗大纲也以太平天国印行的书籍回赠,同时,托其带信给上海的英国领事。在这封《殿左五检点罗大纲致上海英国领事书》中,罗大纲劝诫他们在战争期间暂时别来,这并“非阻通商,终以两下交兵,恐其往来不便”,亦以防满清水师乘机尾随,进攻太平军。书中再次声明,“同拜上帝,皆系兄弟”,书中要求其“现便携弟处各书,仰恳悉教历阅”。这无异于想通过传教士之手去宣传太平军的各种观点、主张。罗大纲与外国人打交道,虽未洞悉侵略者的本性,但能作到不卑不亢,有理有节,不愧是一位卓越的外交家。   后世评价   罗大纲之死,史载不一,但在战斗中阵亡,却是无庸置疑的。他作战骁雄劲悍,用兵“剽迅如风,雄冠诸将”。特别是他爱兵一如父母,“可与众同甘苦,士卒乐为效死”,所以“凡遇军事艰危之际辄以大纲往”。就连所谓《贼情汇纂》的清方资料中也不得不承认:“罗大纲僳悍机警,贼中号为能者,然因非粤西老贼,功在秦日纲上而不封侯王”。罗大纲在太平军中除剽悍善战,战功卓著外,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他有独具识见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外交才能。   罗大纲之死   关于罗大纲的死,各种记载颇有不同。光绪绩纂《江宁府志卷十三咸丰三年以来兵事日月表列咸丰五年》事说:“四月乙巳,向军败贼于江宁镇。乙酉,向军副将吴全美以水师红单船扫三山贼垒,斩伪王罗大纲”。王韬瓮牖余谈卷八贼中悍酋记说:“大纲恃其猛鸷,屡犯官军。咸丰乙卯五月,窜江北,我军遇之,以抬枪击中其腹,几洞,伤既剧,夤夜遁至芜湖,群贼舁之入金陵,遂死。洪酋令葬之城北山中,旋杀葬者以灭口,恐人知其处也。又择貌类大纲者,仍假其名领众,以当一队”。杜文澜平定粤匪纪略附记一记罗大纲事说:“后为水师炮击,沉尸于江”。简又文译麦高文于一八五七年一月二十七日(即太平天国丙辰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宁波写的太平天国东王北王内讧详记说:“罗大纲近在安徽陈亡”。佚名粤匪起手根由说:“咸丰五年,……芜湖、太平、宁国一带贼,被向大人先锋张国梁一齐打回收复。杨秀清又吊(调)罗大纲回救芜湖,又被张国梁打死”。以上五种记载,都记明罗大纲的死为战死。其战死时间,除平定粤匪纪略未记外,麦高文记为近事,其余三种都同记为清咸丰五年,即太平天国乙荣五年。考丙辰六年上半年重要战役如武昌战役、江西战役,特别是救镇江之役与打垮江南大营之役,都没有罗大纲参加,其他战役,战区也都没有罗大纲踪迹。到清咸丰六年九月十七日,曾国藩在致沅浦九弟书里,论太平天国战事,就已经有“曾天养、罗大纲之流,亦频遭诛殛”的狂呔了(见曾文正公家书卷五)。可证罗大纲确是在乙荣五年战死。后来,到清咸丰七年三月,英桂、胜保还有“探报粤逆罗大纲现踞桐城”的奏报(见剿平捻匪方略卷二十六),那不过是处在远距离的敌人探报的错误罢了。   至于罗大纲在乙荣五年何月何日何地战死,则记载参差。据江宁府志说罗大纲战死于清咸丰五年四月十七日己酉三山战役(案向荣奏报三山战役在四月十六日,江宁府志作四月十七日误)。考向荣清咸丰五年四月二十九日水陆会剿尽扫三山贼垒贼船折在叙述攻陷三山防地后事说:“现据水陆各镇来禀,报得杨逆令罗大纲纠集上游两岸之贼,希图夹攻我营,并多备柴草船簰,意图袭我舟师。臣已批德安、吴全美等严加防备,切忌因胜而骄,稍涉疏虞”(见向荣奏稿卷九)。又考佚名广陵史稿清咸丰五年四月记事说:“初旬外,向提台信云逆匪罗大纲造一百五、六十号大战船,皆仿艇船样式,驻扎下关、观音门一带,意欲接济瓜洲、镇江,势极凶勇,江北诸营,宜严加防御等因。托帅惊骇,调集艇船、拖■船数十艘,屯青山以上,阑截匪徒”。六月记事又说:“中旬外,南京逆匪罗大纲改木牌为艇船六百余号,急欲接济瓜、镇。吉抚台每日飞文请托将军出队进攻瓜洲。将军惟举钜觥破愁闷而已。雷以𫍯借端生事,因向托明阿、陈金■切商,另捐银三十万两,造小艇船若干,以御罗逆”。据向荣奏报,罗大纲是在四月十六日三山防地失陷后,杨秀清才调他从上游带兵回来企图夹击敌人。据广陵史稿记载,罗大纲在清咸丰五年四、五、六月间,正在制造战船,筹备接济瓜洲、镇江守军。案向荣这件奏报据自水陆各镇的情报,是可信的。广陵史稿是一部被认为具有稽考当时当地事件的有价值的记载。据此看来,可知江宁府志记罗大纲战死于清咸丰五年四月十六日三山战役是错误的,瓮牖余谈记罗大纲战死于同年五月江北战役也是未能置信的。据粤匪起手根由说罗大纲是在清咸丰五年芜湖、太平、宁国(据向荣、何桂清会奏宁国为休宁之误)一带失守后,杨秀清调他带兵回救芜湖、太平战死。考太平军退出休宁在太平天国乙荣五年五月二十二日,即清咸丰五年五月十五日(据向荣、何桂清会奏再克休宁县城折,见向荣奏稿卷九)。退出太平在同年六月上旬(据清咸丰五年六月辛亥清帝奕𬣞军谕军机大臣等,见王先谦咸丰东华录卷四十九,清咸丰五年七月己巳向荣奏,见同书卷五十)。退出芜湖在六月二十五日,即夏历六月十九日(据清咸丰五年七月己巳向荣奏)。据这一说,罗大纲于乙荣五年五月下旬休宁失守、六月上旬太平失守、下旬芜湖失守之后,奉命带兵回救芜湖、太平战死,则他战死的日期当在这一年的七月或秋天。案粤匪起手根由,是一份叛徒的供词,叙事从天王去广州应试得赞美天书(劝世良言)起,直到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冬苏州失陷后止。原件存英国不列颠博物院,当是戈登带回英国的。这份供词,记事面很广,虽很简略,却还扼要,对稽考太平天国史事有它的作用。其所记罗大纲战死年份与他书合,又不与向荣奏报、广陵史稿冲突,故本书暂据其说以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