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罗汉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罗汉灯
罗汉灯.jpg

原图链接来自 360 的图片]]

 

中文名:    罗汉灯

节目类型:    舞蹈、杂技糅合

流行地区:    江西一带

节目意义:   表达当地人们丰收的喜悦,
还有向神灵祈福以及辟邪的作用


罗汉灯是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农闲时农民自娱自乐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糅傩舞、民间杂耍、民间武术于一身,配以吹、打、弹唱,以力与美的叠加造型妙趣横生,用来表达当地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还有向神灵祈福以及辟邪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艺术上的享受。

起源

罗汉灯源自明代,已有500多年历史,至今只流传于东乡县小璜镇一带,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该镇孙家墩村的罗汉灯。孙家圳村坐落在小璜镇中心地域。罗汉灯共由28人组成,其中大小罗汉20人(5个小罗汉),罗汉头2人,领队2人,乐队4人。农闲之时,自练自演,农历正月外出演出,受到各地群众欢迎。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东乡罗汉灯具浓厚的地方特色,起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唐时有一罗汉叫唐美角,平日吃斋念佛,一日误入送子庙宇求神而怀孕,一连生下四个小罗汉,以后小罗汉竟又生下小小罗汉。此后,唐美角便带着小罗汉们踏遍建庙修塔,广行善事。人们为纪念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唐罗汉,便跳起“罗汉灯”舞,模仿唐美角拜观音。罗汉灯对表演者的技术要求非常高,演员们必须团结一心,分工协作,才能完成整套动作。罗汉灯最大的艺术技巧,就是着重体现力学中的借力、转力的巧妙运用,表现翻滚、倒位、跳跃、平稳、抛接等技巧动作的完美组合,体现在它有杂技的惊心动魄,有武术的洒脱架势,有傩舞的深刻寓意。艺术特点是“叠架”和“构架”,讲求力与美的揉和,其造型可根据观众的需求而变化。表演时,前面由罗汉头表演,由扛寿棍、开门、拜菩萨、肚痛生子及谢天谢地等情节组成,舞姿活泼,风格幽默欢快。后面由大小罗汉表演,通过造型和武打,表现众罗汉人丁兴旺,世代繁荣之景象,主要造型有“搭桥”、“猴子钻洞”、“金线吊葫”、“观音坐莲”、“摇莲花”等高难度技巧动作。遇庆贺娶亲嫁女,他们会“叠架”出“喜鹊搭桥”、“观音送子”、“永结莲心”等造型;遇庆贺新房竣工,他们又会摆出“喜鹊上梁”、“五柱顶天”、“招财进宝”等造型。其最吸引人的是“十八罗汉”排列组合的造型,由“八仙聚会”、“莲花盛开”、“金线吊葫”、“四马跑灯”、“喜鹊搭桥”、“金鸡报晓”、“观音坐莲”、“顶天立地”等十多个优美造型组成,既自成一体,又各有体系,展现出型中有型、图中有图、人中有人的艺术造型,观众从不同角度去观看,往往有不同的艺术效果,让人越看越新,给人以美的遐想。如“一顶七人”造型,老百姓就有“捆柴”、“力发千斤”、“金童拜寿”等各种命名。也正是靠着这妙趣横生、不乏惊险的精湛表演,“罗汉灯”才有了它强有力的生存空间。

现状

小璜镇孙家墩的罗汉灯具有较高的知名度,1956年参加上饶专区民间舞蹈调演获一等奖,后参加全省文艺调演获二等奖,罗汉灯几近失传,为保护、弘扬这一民间艺术奇葩,当地政府拨专款扶持罗汉灯,在小璜镇孙家墩村挑选精兵,重新整编,充分挖掘这一民间艺术的精髓,让罗汉灯重振雄风。2000年,东乡罗汉灯参加江西省首届农民艺术节获一等奖;2002年11月,应台湾东乡同乡会邀请赴台演出十多天,受到台湾同胞的欢迎和好评;曾在世界道教发祥地之一的龙虎山旅游区表演,获中外观众好评;多次获省市县奖励和演出机会。2008年6月,东乡“罗汉灯”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视频

罗汉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