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罗马共和国

增加 1,069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罗马共和国1.jpg|缩略图|[https://pic4.zhimg.com/80/v2-adb407a2d6b75814d8e3f1444c6e0ef8_qhd.jpg 原图链接] 罗马共和国 [https://www.zhihu.com/topic/20018539/intro 来自知乎]]]
{{Infobox countryperson
| native_name = <small>官方名称(钱币上):</small><br>{{native name|la|{{smallcaps|Roma}}|paren=off}}<br /><small>约前100年后:</small><br>{{native name|la|{{smallcaps|Senatvs Popvlvs Qve Romanvs}}|paren=off}}([[SPQR]])<br /><small>(元老院与罗马人民)</small>
| conventional_long_name = 罗马共和国
}}
'''罗马共和国''' (''' Roman Republic''' ) ,是[[古罗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ref>[https://www.y5000.com/sjls/41282.html 罗马共和国_罗马共和国简介_罗马共和国故事介绍_中国历史网] 本文这就为你介绍:罗马共和国简介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拉丁文:SENATVS POPVLVSQVE ROMANVS)是古罗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ref>
==简介==
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暴君[[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高傲者塔克文或者称小塔克文),结束了罗马王政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Comitia Tributa)三权分立。
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部族大会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贵族构成。<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jieshi/detail_2011_01/31/4531384_1.shtml 罗马共和国的“民主”:一切都可以用金钱买到 .凤凰历史频道[引用日期2013-08-12]]</ref>
前27年1月16日,罗马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意为至尊·至高无上的意思。之后建立元首制。屋大维大权在握成为事实上的[[皇帝]],建立了[[罗马帝国]],但并没有公开称帝,罗马共和时代宣告结束。
也有观点主张[[尤利乌斯·恺撒]]担任终身[[独裁官]]的前44年作为[[共和国]]的结束时间。<ref>[http://mil.news.sina.com.cn/2004-11-08/1452241231.html 罗马内战——罗马共和国的解体和帝制的建立 .新浪[引用日期2013-08-12]]</ref>
== 政治史 ==
[[File:罗马共和国2.jpg|缩略图|左|[https://img.y5000.com/uploads/allimg/190307/9931ed7808bde2f8d1ddad961da78ac5.jpg 原图链接] 罗马共和国 [https://www.y5000.com/sjls/41282.html 来自中国历史网]]]
据[[罗马史 (李维)|罗马史]],[[罗马王政时期]]最后一任国王[[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的儿子强暴了一位贵族妇女[[卢克丽霞]],并造成此妇女自杀,其亲戚[[卢基乌斯·尤尼乌斯·布鲁图斯|布鲁图斯]]因此起兵推翻国王。前511年卢修斯兵败下野并被流放,罗马王政时代自此结束,罗马共和国正式成立,国家由[[罗马执政官|执政官]]、[[罗马元老院|元老院]]及[[罗马人民大会|人民大会]]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罗马会议|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部族大会由平民和贵族构成,议会领袖称[[首席元老]],七年为一期,一人至终身为止最多做三期,由[[平民大会]]选出。<ref>Luttwak.The Grand Strategy of the Roman Empire:RUSI,2014:p38</ref>
驱逐国王之后的最初十六年,罗马陷入了长期的所谓骚乱之中。前494年,当时罗马同邻近部落发生战争,而罗马平民拒绝作战,带武器离开罗马,史称“平民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贵族被迫承认了平民选举[[保民官]]和召开[[平民大会]]的权力,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利不受贵族侵犯。公元前471年,平民大会获得[[特里布斯会议]]称号,但其决议仅对平民有效。<ref>艾米·蔡.大国兴亡录 :新世界出版社,2013</ref>
前454年罗马成立一个由贵族和平民构成的[[十人委员会|十人立法委员会]]。前451年,十人立法委员会颁布了一部法典,并刻在12个铜表上,被称为[[十二铜表法]]。铜表法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这也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公元前367年{{link-en|李奇尼亚·塞克斯提亚法|lex Licinia Sextia}}规定每年必须有一位[[执政官]]由平民担任。前326年,取消了[[债务奴隶制]]。
罗马共和国的宪法能够被分成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509 B.C.推翻君主政治开始。最后一个阶段到公元前27,真正将罗马共和国变为罗马帝国的改变发生时为止。在共和国的历史中,法规的改革大多是由贵族和平常的公民的冲突而引起。<ref>吴于廑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三联书店,2008</ref>
=== 贵族时代(509-367BC) ===
王国最后的国王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在前509年被[[卢基乌斯·尤尼乌斯·布鲁图斯|卢基乌斯·尤尼乌斯·布鲁图]]领导的一伙贵族推翻。塔克文为了夺回权力做了许多努力,比如塔克文阴谋、与维爱和塔尔基的战争以及罗马和克鲁修姆的战争,但全部都以失败告终。王国和共和国的法规相比,最重要的差异出现在政治首脑上。在改革之前,一个国王可以被议员选举之后就终生掌握权力。但是,现在有两个[[执政官]]被选举出来任用一年。执政官可以检举他的同僚,如果执政官滥用权力,在任期结束的时候就有可能会遭到起诉。当两个执政官同时认可的时候,与旧国王的政治权利没有区别。
在494BC,罗马与两个邻居的部落交战,平民士兵们拒绝前去攻击敌人,反而退回到了阿文提诺山。平民们要求自己选举自己的官员,贵族们同意了,于是他们就回到了战场。平民们称这些新的官员为护民官。这些[[护民官|护民官]]可以拥有两个助手,这两个助手称为平民执政官。在公元前五世纪中,一系列的变革通过了。这些改革使一切由平民通过的法律完全有效。在443BC,审查制度被建立起来。从375BC到371BC,共和国在护民官用自己的否决权阻止高级法官的选举下经历了宪法危机<ref>[http://culture.people.com.cn/h/2011/1118/c226948-4237509309.html 美学者新解罗马共和国衰落:人口流动出现雇佣军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3-08-12]]</ref>
=== 权利纷争(367-287BC) ===
到287BC,平民的平均经济水平变得很差。问题集中在广范围的负债上面。平民们要求救济,但是元老院议员们拒绝处理这件事情。这最终导致了平民的脱离,平民们撤退到了Janiculum。为了结束这样的情况,一个独裁官被任命了。这个独裁官通过了《[[霍腾西亚法]]》,[[元老院]]必须同意[[公民大会]]通过的任何法案。这不是第一个要求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应的法条。公民大会在449BC通过修改草案获得了这样的权力。这个法律的重要意义是夺走了贵族对平民的最后的武器。而导致的结果就是国家的控制权转移了,不是转到了选民的身上而是转到了新平民[[贵族]]身上。
平民阶级和贵族阶级在政治上取得了平等的地位。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平民而言的境地并没有改变。一小部分的平民家族取得了老的权贵家族一直拥有的身份,但是新的平民贵族就像老贵族一样,变得对一般平民的困境没有兴趣。平民通过离开罗马直到拥有更多权力的时候拒绝回到[[罗马]]的方式反抗。贵族们才意识到平民对他们是多么重要,于是同意了平民们的要求。平民之后返回了罗马并继续工作。<ref>[http://news.sina.com.cn/w/sd/2011-11-15/180823470716.shtml 美学者新解罗马共和国衰落 .新浪[引用日期2013-08-12]]</ref>
=== 新贵族的霸权(287-133BC) ===
提比略的兄弟盖乌斯在公元前123年被选举为执政官。盖乌斯的最终目标是削弱元老院并加强民主力量。在过去,元老院会清除政治对手通过建设一个特殊的司法委员会或者是“元老院最终决定”。两种方法都使元老院能绕过一般公民的权利。盖乌斯宣布司法委员会不合法并且“元老院最终决定是违反宪法的。盖乌斯之后提议一个法律授予意大利盟友罗马公民的身份,这个法律并不得民意,这导致了他失去了许多支持。他在公元前121年第三次选举中失利,并被3,000元老院的支持者杀害。尽管元老院取回了局面,但是格拉古兄弟已经让平民的影响变大。
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马略]]当选为执政官并开始实行[[马略改革|军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无地或少地公民涌入军队<ref name="王曾才2.4.1.4.2"/>
前90年,为了争取罗马公民权,拉丁人起义,史称[[同盟者战争 (前91至前88年)|同盟者战争]]<ref name="王曾才2.4.1.4.2"/>
前82年[[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苏拉]]率军占领罗马。次年,迫使公民大会选举他为终身独裁官,开创了罗马历史上军事独裁的先例。前60年,[[凯撒]]、[[克拉苏]]、[[格涅乌斯·庞贝|庞培]]秘密结盟,共同控制罗马政局,史称[[前三头同盟]]。前53年,[[克拉苏]]战死于[[安息 (国家)|安息]]。前48年,[[尤利乌斯·凯撒]]在内战中击败[[庞培]],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厉行改革,但因[[独裁]]统治而招致政敌仇视,在前44年3月15日遭以[[马尔库斯·尤尼乌斯·布鲁图|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刺杀。
== 军事扩张史 ==
罗马自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先后战胜[[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邻,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土著和[[希腊人]]的城邦,成为[[地中海]]大国。罗马军队的基本单位是[[方阵]],由八千名步兵组成,他们以几个行列深的长横队进入战场,方阵又分为百人团,一个百人团号称有一百个人。只有一些百人团能装备前线所需昂贵的盔甲和武器;他们就成为方阵的最前几列。其他装备较差的人则殿后。罗马人在战争方面的早期经验,导致他们军队在结构战术方面有所变动。后来採用三千六百人组成的[[兵团]]{{NoteTag| 兵团又容有称为小队,是六十人或一百二十人的团体。小队照字面的意思为少数<ref name="王曾才2.4.1.2" />。}} 取代较大的方阵。除了保有[[方阵]]的传统装备——盔、盾、矛、剑之外,还有铁製杆头的标枪,因此使得标枪在可以远距离掷出。这个新的组织使军队在战场上有了更大的弹性<ref name="王曾才2.4.1.2" />
从共和开始,几乎所有罗马公民都必须从军,而且施以严格的训练。另外,罗马公民握有土地,役龄在二十七岁至六十五岁,应执政之徵召而入伍。这种徵召称为「克拉西斯」(classis),最后演变为「阶级」。第一种徵召令是下达给有能力购置全套金属盔甲的人,有的可买两匹马成为重骑兵,其他种徵召令给予较贫穷的人<ref name="王曾才2.4.1.2" />
公元前509-公元前315时的罗马士兵似乎一直模仿本身就在模仿希腊军队的[[伊特拉斯坎人]]。一般认为,把方阵队形的引进军队的是国王[[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根据记载,第一列是由最富裕的市民组成的,他们能购买最好的装备。接下来越靠后面就是越贫穷装备越差的。这种方阵的一个缺点就是它只在平坦宽阔的地形中发挥较强的作用,而在[[意大利半岛]]的中部的丘陵地区,罗马军队就会陷入不利之中。在公元前四世纪,罗马人放弃了这种编队,改由了更为灵活的支队组成的阵型。有人认为是[[马库斯·福利乌斯·卡米卢斯]]改革的,于390BC[[高卢人]]入侵后采用,但更多时候被认为是从[[撒姆尼人]]学习过来的,可能是在[[第二次撒姆尼战争]](西元前326-304)中出现的。
前315至107年这段时期,一个五千人的包括重装和轻装步兵的军事编队为一个军团。军队的编制是在社会阶级、年龄和参战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小队由一百二十人同一种类的[[步兵]]组成。小队们一般会根据这三种重步兵类型部署到三个分开的队列:每个第一列的小队都是皮革装甲士兵组成的,他们穿着青铜胸甲和插着三根长约三十厘米的矛,并且拿着包裹着铁皮的木盾。他们的武器是一把剑和两根矛。第二个步兵纵列防具和武器都和第一列基本一样,但穿的是比第一列更轻的[[锁子甲]]。第三个纵列是在罗马军队中最后的希腊重装步兵风格的一组。他们的武器和防具和第二列差不多但他们的矛更轻。   这三种分级虽然仍有一定的社会阶级的影响但是,但实际上来讲年龄和参战经验的影响更重。年轻,没有作战经验的被分在第一列,老一点的有些经验的在第二队,年老经验呢丰富的会分配在第三列。重装步兵团会被许多的轻装步兵和骑兵部队支援,一般一个兵团有三百个骑兵。骑兵部队是由最富裕的骑马者组成的。还有一个附加的没有任何特殊战争角色的团队,他们跟随在第三列的后面,他们被用于填补战争中可能导致的人员空缺。轻步兵军队由1200个没有护甲的士兵组成,他们最年轻并且来自较低的社会阶级,他们配备了一把剑和一只小盾以及一些轻标枪。
=== 与迦太基之间的布匿战争 ===
前264年-前146年罗马和[[迦太基]]之间为争夺[[地中海]]沿岸的霸权发生了三次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前264年至前241年的[[第一次布匿战争]],主要是在地中海上的[[海战]]。一开始在[[西西里岛]]交战,接着罗马进攻迦太基的本土,迦太基被罗马打败。前218年至前201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三次战役中最著名的一场。迦太基主帅[[汉尼拔]]率领6万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入侵罗马;罗马先战败,但是罗马主力后来则出兵[[迦太基]]本土,汉尼拔被迫回军驰援,迦太基最终依然战败,丧失其全部海外领地,交出所有战舰,并向罗马赔款。此年的罗马统治下的人口达到770万人。
罗马军队是包括了其他意大利半岛的联合军队,这意味着有一半的人都是其他[[SOCII]](公元前91年以前的意大利半岛自治部落和城邦与罗马的永久军事联盟)提供的,包括[[伊特鲁里亚]]、[[翁布里亚]]、[[阿普利亚]]、[[坎帕阶萨谟奈]],以及南[[希腊]]的众城邦。波力比阿斯叙述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开始时罗马组织了七十七万人的军队,其中七十万是[[步兵]],七万是[[骑兵]]。   罗马的意大利盟友会翼型排开,大概得平衡罗马军团的人力。在300BC后一小只的海军被操控在很弱的范围,但这只海军在五十年后得到了飞跃性的成长(第一次布匿战争后)。经过一段时间改造,海军急速成长为迦太基模式的四百条船,完成后可以承载十万个士兵,并运送军队上岸以进攻,但这支海军在布匿战争后规模也逐渐下降了。
[[布匿战争]]带来的巨大的人力和财力的消耗,导致了罗马支队军团短期内的衰弱。在前217年,临近第二次布匿战争开始的时候,罗马不得不正视一个长时间存在的原则,就是士兵必须同时是公民和财产拥有者。这是伴随着一些社会压力和中产阶级的大量流失而来的。罗马国家必须为士兵购置以前是士兵自行购置的武器。重装步兵的类型变得模糊不清,可能是因为国家承担兵器的提供而导致的。值得一提的是,人力的短缺给罗马的盟友为罗马提供军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最后罗马只能开始去找雇佣兵来和军团一起战斗。
== 时间观念 ==
罗马人把每天自日出至日落分为12时,春分和秋分时每时60分,夏至时每时75分,冬至时每时45分,并把日落到日出分为4更。
 
== 注释 ==
{{NoteFoot}}
== 参考文献 ==
{{Reflist}}
=== 书籍 来源 ===; 书籍
* [[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
*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高卢战记]]》
4,62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