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羅家倫

大小無變化,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897年12月21日生。少承庭训,习读文史,后曾就读于[[南昌]]英文夜校、[[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以作文滿分考入[[國立北京大学]]文科<ref>[[胡適]]批閱羅家倫的作文試卷時,激賞的給了滿分,但招生委員會卻發現他數學零分,其它學科平平。最後由[[蔡元培]]同意破例錄取。</ref>,期间曾主编《[[新潮 (中国杂志)|新潮]]》月刊,1919年[[五四運動]]中,撰写《北京學界全體宣言》,为学生领袖之一。[[1920年]]赴[[美國|美]]留学,先后于[[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深造,接着游历欧洲[[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在四大国五名校研读七年,专治[[历史]]与[[哲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历史系及附中。稍后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议、编辑委员会委员长、战地政务委员兼教务处长,曾任[[中國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教务主任、代教育长。
[[1928年]]8月,[[清华学校]]更名[[國立清 ]],出任首任校长,期间整顿教育,裁并冗员,精简机构,罗致优师,扩建设施,卓有成效。[[1932年]]8月,出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广揽名师,兴办学科,兴建校舍,延南高东大时期之校风提出“诚、朴、雄、伟”的学风,把“创造有机体的民族文化”设为中大的使命;此后虽历经抗战西迁重庆,中央大学仍蓬勃发展,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经费曾一度相当于其他四所中国名校的总和,全国名校联考三分之二的学生以该校为第一志愿。[[1941年]]调离中大,曾出任[[滇]][[黔]]党政考察团团长、西北建设考察团团长、[[监察院]]首任[[新疆省]]监察使。[[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筹备会议代表、首任驻[[印度]]大使兼世界各国驻印使节团团长。
[[1949年]]到[[台灣|臺]],先後出任[[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國民黨中央评议委员、國民黨党史会主任委员、[[中国笔会]]会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等职。1969年12月25日在[[台北]]逝世。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