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揭密真相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视为专业意见。有关医药相关资讯,应谘询专业人士。


羊耳草

(学名:Inula rubricaulis )。[1]羊耳草叶片长满绒毛,触感如同羔羊耳朵般柔细,故而得名。

别名 : 羊耳石蚕棉毛水苏

属性 : 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台湾多做一年生。

原产 : 高加索地区至伊朗的山区。

目录

植物特征

叶椭圆状,对生,带有短柄,茎直立,全株披白色长棉毛。穗状花序顶生,花为紫红色。耐寒性强。

在国外多为初夏开花,目前在台湾还不多见,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度夏。

生活适用

植株低矮,叶色银白,可用来布置花坛。特别是在国外的香草花园大都当成花围篱。

全株倒吊阴干后。可作为干燥花等花艺使用。

疗调和药理

羊耳草味苦微辛,性寒,无毒。[2]

内服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祛风散寒、解暑止痛。外用散气止痛。

主治伤风感冒、肺热咳嗽、中暑、牙痛、急性结膜炎、胃痛、风湿水肿等。[3]

附加说明

1、《滇南本草》:“泻诸经实热、客热,清咽喉热毒肿痛、风火牙痛、乳蛾痄腮,排脓溃散,伤风头痛,虚劳骨蒸,小儿惊风发搐、角弓反张。”[4]

2、《草木便方》:“解热毒,涂无名肿毒,风寒湿痹肿痛。”

3、《四川中药志》:“能发汗,治疟疾及喉痹。作外用可洗一切黄水疮、疥疮、脓泡疮及痔疮。”[5]

4、《云南中草药》:“治小儿肺炎,泌尿道感染。疮疖用鲜叶捣烂敷患处。”

种植条件

日照环境 : 全日照。

供水排水 : 性喜湿润,排水须顺畅。

土壤介质 : 土壤适应性广,依般即可栽培。

肥料供应 : 成长期施加氮肥,开花期则添加磷肥。

繁殖方法 : 扦插为主。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较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