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羌族

移除 1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图像 =
[[File:羌族1.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10.photophoto.cn/20090103/0020033058204385_b.jpg 原图链接] [http://www.photophoto.cn/pic/27736196.html 来自图行天下网]]]
| 图像说明 = '''羌族''' |center
}}
'''羌族''',自称“尔玛”、“尔麦”。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松潘]]、[[黑水]]、[[九寨沟]]等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平武]]县,[[成都]]市[[都江堰]]地区,[[雅安]]地区,[[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甘肃]]南部、四川西南、[[云南]]部分地区。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南北两个方言区。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最传统文化的一支,与[[汉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普米族]]、[[景颇族]]、[[拉祜族]]、[[基诺族]]等为兄弟民族,皆出自古羌。
== 起源和历史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c18943340101apwn.html   羌族的起源和历史 ]新浪,2013-03-29</ref>==
先羌族群是我国最古老的核心族群之一,大约在 [[ 旧石器时代 ]] 的晚期,他们就活动在 [[ 黄河 ]] 中上游平原及渭河流域。他们的一支在距今6000年前后向西迁移,而进入甘青地区,其中一部分为了生存需要,他们逐步放弃原始的农耕生活,开始了一种全新的以养 [[ ]] 为主要特色的牧业生产方式。至此,作为“西戎牧羊人”的羌族人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 宗教信仰 <ref>[https://www.xingzuo360.cn/56geminzu/qiangzu/225289.html   羌族信仰什么_羌族有哪些信仰? ]360星座网,2016-11-18</ref>==
'''(二)'''家神,主要为祖先神,因神位设在尾角,又称“角角神”,如男神、女神、管孩子神、平安神、门神、灶神、仓神等。羌族每家“火塘”内的铁三角上系有三个小铁环,即火神(包括灶神)、铁匠及家神;有的家户还在火塘右上角外框留一小穴或立一石板,进餐前须用饭献祭。铁三角不能随便移或敲击。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点香通白,祈求保佑全家无难。
'''(三)'''劳动工艺之神,是羌人崇拜工匠的反映,又称“柱柱神”,如: [[ 铁匠 ]] 神、 [[ 石匠 ]] 神、 [[ 木匠 ]] 神,建筑神等。
'''(四)'''寨神及地方神,有石羊、 [[ 牦牛 ]] 等,县内渭门、土门等地寺庙或寨门雕刻石狗。有吊狗祭山之俗。
== 服饰特点 <ref>[https://www.d1xz.net/wenhua/minzu/art146556.aspx   羌族服饰特点有哪些?朴素又华丽 ]第一星座网,2016-07-12</ref>==
== 饮食文化 <ref>[https://www.zhwh365.com/article_2476.html  羌族的饮食文化 ]传统文化网,2014-04-22</ref>==
羌族的饮食主要是有玉米、小麦、青稞、胡豆、黄豆、 [[ 碗豆 ]] 、荞麦等;还有从川西平原运来的大米、面粉等。蔬菜有圆根 [[ 萝卜 ]] 、白菜、辣椒、 [[ 莲花 ]] 白等,常吃自己泡制的酸菜,每日以三餐为习。羌族的饮食文化是羌族的一些日常饮食习惯及饮食风俗,是羌族文化的主要代表。羌族常用 [[ 玉米 ]] 、小麦、豆类先炒熟,再磨制成炒面,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时食用。在食用马铃薯时,羌族民间喜将马铃薯整个煮熟,然后去皮,再舂成泥状,做成糍粑,称为洋芋糍粑,用油煎或炸后,拌蜂蜜吃。也可用洋芋糍粑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汤吃。
羌族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茂县羌语称“日麦希”,意为羌人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羌族饮咂酒,不用酒具,而是将酒坛开封,用一根细竹管咂吸,咂饮时以长幼为序,轮流咂饮,并不断地注入凉开水,直到味淡为止。
== 相关视频 ==
<center> '''羌族舞蹈'''
<center>{{#iDisplay:page/j0832dpihc0 |640|400|qq}}</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分類 [[Category:530 礼俗總論]]
2,2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