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大利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义大利蜂
学 名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是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
分布地理 : 原产于南欧的义大利,但现时已分布除南北极外的全世界,是养殖数量最多的蜜蜂亚种。
目录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膜翅目 Hymenoptera
科: 蜂科 Apidae
属: 蜜蜂属 Apis
种: 西方蜜蜂 A. mellifera
亚种: 义大利蜂 A. m. ligustica
源起
义大利蜂是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原产于义大利的自然环境。
它们现时是最受欢迎的养蜂品种,在夏季高温与冬季温暖有雨的地中海型气候下适应良好。
在中国适合饲养于黄河以南地区,在黄河以北寒冷地区越冬困难。
外形特征
义大利蜂与卡尼鄂拉蜂的大小相近,但它们腹部却呈黑黄相间,某些选育的品系腹部更呈现金黄色,故而常常被昵称黄金蜂种。
食蚜蝇与义大利蜂的差异
食蚜蝇,也是拟态蜜蜂的高手,它是双翅目的昆虫,常出现在蜜蜂群里访花。
食蚜蝇(左)后脚没有花篮构造无法采集花粉,蜜蜂(左)以后脚的花篮采集花粉团带回巢里收藏。
蜜蜂之口器属咀吸式(chewing-lapping type),由上唇(labrum)、大颚(mandible)、小颚(maxilla)和特化的下唇(labium)构成。大颚左右各有一坚固小齿,适于咀嚼食物和咬开巢房盖,小颚及下唇延长密合而形成吸管,用来吸取花中蜜汁,管之末端膨大部称唇瓣(flabellum)。
最勤劳的昆虫工蜂
体长 13 - 15 mm,胸部绒毛黄褐色,腹部具黄褐色的横纹,后足胫节扁平多毛能携带花粉,俗称花篮足。工蜂是雌性,螫刺是由产卵管特化而成,雄蜂则不具螫刺,外观近似中国蜂但中国蜂胸背板颜色较深,腹部的斑纹较明显。[1]
本属2种,本种又称西洋蜂、意大利蜂,普遍分布于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区,由于怕热不怕冷习性,在冬天或较高海拔仍可见,而且栖息凉爽的树洞、石洞或土穴隙缝中,一个巢会聚集数百只以上的蜜蜂群居住。
能长距离飞行
体型虽小但能做长距离飞行,采蜜或巢中勤务动作灵活,以拍翅的次数来说,蚊科拍翅每秒高达500次,蜜蜂可达200次,蝇类150次,无霸勾蜓40次,纹白蝶10次,从数据显示体型越小拍翅越快,动作越灵活,相对于鞘翅目的甲虫类因为有一对笨重的前翅飞行能力反而不如这些小昆虫了。
寿命
关于蜜蜂的寿命:工蜂在春、秋花蜜采收季节,工作劳累,生命只有4- 8周,约40天,但野外无花蜜可采,秋季孵育的工蜂,可以活到3- 4个月;蜂王的寿命可达五年之久,人工饲养的蜂巢,因生殖力变差,大约存活2年就会被淘汰;雄蜂能活3- 4个月,通常与蜂王交尾后因生殖器脱落就死亡。
物种生性
它们受欢迎的原因是它们性情温顺,而且蜂王产卵量不随季节变化而波动太大(维持高产卵量,但冬季仍会减少产卵量),故能全年保持强大的群势,分蜂性弱,逃蜂的情况很少,耐长途运输,这些特性能配合商业养殖者的转地放蜂需求,能够采完一个花季迅速运输至下一个植物开花地点继续采蜜。
义大利蜂也是目前为止蜂王乳产量最高的品种。
虽然义大利蜂有许多优点,但它们仍有一些缺点如对瓦螨没有抗性与保持强大的群势而消耗更多的花粉与蜂蜜,耐寒性也不如卡尼鄂拉蜂、高加索蜂与欧洲黑蜂等其他养殖品种。
经济价值
优点
温顺及攻击性弱
可以密集饲养
维持强大群势,适合商业养殖
蜂王乳产量高
适合生活在高温的地方
蜂王腹部橘黄色,容易观察
缺点
方向感较卡尼鄂拉蜂弱
易迷巢至另一个蜂巢
盗性强
维持强大群势,消耗更多的花粉与蜂蜜
在冬天寒冷的天气越冬性能差
对瓦螨没有抗性
品种的利用
义大利蜂能保持强大的群势,但是越冬性能不如其他蜜蜂亚种,养蜂者常常会利用杂交优势发挥蜜蜂的采蜜性能,义大利蜂常是做为母本的杂交素材。
义大利蜂能与其他西方蜜蜂的亚种杂交,但是杂交产生的特性不一定都是优点。义大利蜂与卡尼鄂拉蜂或高加索蜂杂交都能提高产蜜量,但与欧洲黑蜂杂交的后代却性情凶暴;在南美洲更有与东非蜂的自然杂交产生凶猛的后代被称为非洲化蜜蜂。
杂交蜜蜂经过数代的杂交后常使品种特性分化严重,不利现代大规模的商业养殖,所以商业养殖者大多利用杂交种1-3代后重新引进纯种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