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義大利

增加 11,44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意大利共和国'''({{lang-it|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lang|it|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義大利半島)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一[[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意大利行政区划|行政上划分]]为20个[[意大利行政区划|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羅馬市|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佛羅倫斯|-{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地中海型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世界遺產|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 國名來源 ==
一般認為意大利 Italia 這個名稱是源自於[[希臘語]]化的[[奧斯坎語]]''{{unicode|Víteliú}}'',即擁有幼牛之地的意思<ref>J.P. Mallory and D.Q. Adams, ''Encyclopedia of Indo-European Culture''(London: Fitzroy and Dearborn, 1997),24.</ref>(比较[[拉丁语]]vitulus“牛犊”,[[翁布里亚语]]vitlo“牛犊”)。“義大利”這個名詞第一次出現在[[希臘]]作家[[希羅多德]]的作品中,根據當時一位叫安條克的歷史學家,Italia從前只有用來稱呼現在南義大利部分的地區,本指[[亞平寧半岛]]南部古布鲁蒂姆地區([[拉丁文]]:{{lang|la|Bruttium}},現在的[[卡拉布里亚]]),再不久,Italia已經可以視為義大利部落Oenotria的同義詞了,也可以適用於其他地區。希臘人逐漸使用“意大利”這個名稱來稱呼一個更廣大的地區,而在[[奧古斯都]]皇帝統治時期,義大利這個名詞的含義包括了整個[[亞平寧半岛]]<ref>Guillotining, M., History of Earliest Italy, trans. Ryle, M & Soper, K. in Jerome Lectures, Seventeenth Series, p.50</ref>。
 
== 歷史 ==
{{main|義大利歷史}}
=== 史前時代至羅馬帝國 ===
[[File:Colosseum in Rome-April 2007-1- copie 2B.jpg|thumb|left|[[羅馬競技場]]可說是羅馬最著名的象徵]]
 
義大利的歷史,在[[地中海]]地區,不論從文化或社會發展角度都佔據著最重要的地位。從義大利地區進行的考古活動得知這個地區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大約200,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ref>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 2001, ch. 2. ISBN 978-0-306-46463-8.</ref>。許多義大利地區都有著重要的考古遺址,例如[[拉丁]]、[[托斯卡納]]、[[翁布裏亞]]及[[巴西利卡塔]]等。希臘人在前8至7世紀時曾在[[西西里島]]及義大利半島南部地區進行殖民活動,所以這些古希臘人在義大利半島南部建立的殖民城邦被稱為[[大希臘]]<ref>Luca Cerchiai, Lorena Jannelli, Fausto Longo, Lorena Janelli, 2004. ''The Greek Cities of Magna Graecia and Sicily''(Getty Trust)ISBN 978-0-89236-751-1</ref><ref>T. J. Dunbabin, 1948. ''The Western Greeks''</ref><ref>A. G. Woodhead, 1962. ''The Greeks in the West''</ref>。古羅馬從前8世紀時的一個小型農業社會逐漸發展成一個環繞[[地中海]]的龐大帝國。而[[古希臘]]文化也跟古羅馬文化逐漸融合為一體,並對現代的[[法律]]、[[哲學]]、[[政治]]及[[藝術]]產生直接的影響。而古羅馬文化則從[[羅馬王國|王制]]發展成[[羅馬共和|共和國]],最後成為[[獨裁]]政治。[[羅馬帝國]]則從2世紀後逐漸衰弱,最後在395年分裂成兩個部份:西方的[[西羅馬帝國]]及東方的[[拜占庭帝國]]。西羅馬帝國後來因為[[哥德人]]的侵略而滅亡,造成義大利半島在接下來的十四個世紀都是分裂的狀態。而拜占庭帝國則繼續傳承古羅馬的文化。
 
=== 中古時代 ===
{{main|中世纪的意大利}}
[[File:Iron Crown.JPG|thumb|left|[[倫巴底人]]的統治者所戴王冠]]
在[[拜占庭帝國]]皇帝[[尤斯丁努安一世]]於6世紀從[[哥德人]]的手中短暫復興義大利半島後,一波新的[[日耳曼人]][[倫巴底人]]從北方抵達義大利。幾個世紀以來,拜占庭帝國的軍隊足以驅逐[[阿拉伯人]]、[[神聖羅馬帝國]]及[[教宗]]的勢力建立一個義大利王國。但是當時拜占庭帝國面忙於倫巴底人對亞平寧半島的入侵,控制的區域僅包括了北部拉文納總督區的狹長地帶,以及南義地區一些零星的城市。義大利在中古時代早期同時受到[[卡洛林王朝]]、[[霍亨斯陶芬王朝]]勢力的影響,也成為了各個政治勢力角力的場域。
 
中古時代的義大利地區戰爭頻繁,直到19世紀都還無法成為統一國家。為了填補這些政治權力的真空,城市的人民試圖透過支持勢力堅強的君主來尋求和平,於是許多名門望族來主導政治的情況紛紛出現,最著名的例子包括:[[佛羅倫斯]]的[[梅第奇家族]]、[[米蘭]]的[[維斯孔蒂家族]]及[[威尼斯]]的{{link-en|史卡拉家族|House of Scaliger}}。
 
這個時期的義大利也因為開放商業活動而聞名於世。一些實際上實行[[寡頭政治]]的城市完全主導商業活動的進行,雖然他們開放寬鬆的學術[[自由]]及[[藝術]]發展。義大利著名的四個[[海上共和國]]分別是[[阿馬爾菲共和國]]、[[比薩共和國]]、[[熱那亞共和國]]和[[威尼斯共和國]]。
 
[[File:Zh Italy 1494 v2.png|thumb|right|現在的義大利地區在[[中古時代後期]]是由許多城邦及不同的獨立國家所構成的]]
 
[[威尼斯]]及[[熱內亞]]是歐洲與亞洲之間重要的商業通道,包括著名的[[威尼斯玻璃]]在內。佛羅倫斯則是[[絲]]、[[羊毛]]、[[銀行]]及[[珠寶]]中心。這些海上共和國與[[十字軍東征]]有著密切的關連,並因此獲得政治利益及貿易機會,特別是佔領[[札達爾]]及[[君士坦丁堡]]的資金都是由威尼斯所提供的。
 
=== 文藝復興 ===
{{Main|義大利文藝復興}}
義大利半島在中古時代後期分裂成許多[[義大利城邦]]:[[那不勒斯王國]]佔據半島南部,[[佛羅倫斯共和國]]及[[教皇國]]位在半島中部,[[熱內亞]]及[[米蘭]]分別位在北部及西部,而東部則是[[威尼斯]]的勢力範圍。義大利在15世紀時是歐洲最進步的地區之一,[[文藝復興]]運動也發源於此。其中位在義大利中部[[佛羅倫斯]]則被認為是這次文化運動的中心,[[但丁]]、[[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喬萬尼·薄伽丘]]的文學作品及[[喬托·迪·邦多納]]的畫作舉世聞名。[[尼科利]]與[[波焦·布拉喬利尼]]等學者的著作也包含許多歷史上重要的作家,例如[[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歐幾里德]]、[[托勒密]]、[[西塞羅]]及[[馬爾庫斯·維特魯威·波利奧]]。文藝復興在義大利與歐洲歷史上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帶來了許多政治、哲學、文學、文化、社會及宗教上的改革<ref>{{cite web|url=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297474/Italy/27684/The-early-Italian-Renaissance |title=Italy :: The early Italian Renaissance -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publisher=Britannica.com |accessdate= 2009-11-19}}</ref>。
 
[[File:Sandro Botticelli - La nascita di Venere - Google Art Project - edited.jpg|thumb|left|250px|upright|[[桑德羅·波提切利]]的繪畫作品[[維納斯的誕生 (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現藏於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
 
文藝復興這個名稱是因為它是代表埋藏在古代經典篇章中許多經典思想的「重生」。有些人認為,重生的來源是重新發現西方文明已經幾乎遺忘,但是仍然保存在寺院圖書館或強盛及富裕家族的私人圖書館的(例如[[美第奇家族]])古代典籍。有些人則認是[[伊斯蘭教國家]]將[[希臘文]]與[[阿拉伯文]]被翻譯成[[拉丁文]]後傳入義大利,因此幫助義大利/歐洲文藝復興。不過,大部分的手稿在[[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之前,不是已經出現在義大利半島就是已經從希臘傳入義大利(經由定期前往地中海東部的交易商,包括希臘在內),居住在[[拜占庭帝國]]的[[拜占庭希臘人]]在1400年代遭受[[奧斯曼帝國]]威脅後進入義大利,特別是在1453年奧斯曼帝國征服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之後。這些拜占庭人逃離[[土耳其人]]的統治,有時帶著珍貴的手稿與自希臘與古羅馬所傳承下來的知識,在對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作出重要的貢獻。
 
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例如[[尼科利]]與[[波焦·布拉喬利尼]]在圖書館內搜索[[柏拉圖]]、[[西塞羅]]與[[維特魯威]]的經典作品。古希臘與[[希臘化文明]]的[[作家]](例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歐幾里德]]和[[托勒密]])和[[穆斯林]]科學家作品瀰漫整個[[基督教世界]],提供歐洲學者新的研究材料。
 
[[File:'David' by Michelangelo Fir JBU005.jpg|thumb|right|[[大衛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雕塑,目前置放於[[佛羅倫斯]][[學院藝廊]]]]
 
[[瘟疫]][[黑死病]]在1348年的流行造成義大利的人口減少了1/3<ref>Stéphane Barry and Norbert Gualde, "The Biggest Epidemics of History" (La plus grande épidémie de l'histoire, in L'Histoire n°310, June 2006, pp.45–46</ref><ref>"[http://www.brown.edu/Departments/Italian_Studies/dweb/plague/effects/death_toll.shtml Plague]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831003435/http://www.brown.edu/Departments/Italian_Studies/dweb/plague/effects/death_toll.shtml |date=2009-08-31 }}". Brown.edu.</ref>,義大利的城市從這次災難中復甦也促成經濟及貿易活動的興盛,並帶動[[人文主義]]及[[文藝復興]]的發展。義大利再次成為[[西方文化]]的中心,強烈影響其他歐洲國家與皇室,例如[[費拉拉]][[埃斯特家族]]及[[佛羅倫斯]][[美第奇家族]]。
 
佛羅倫斯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主要中心。許多藝術家,例如[[米開朗基羅]]、[[達文西]]及[[桑德羅·波提切利]]都在城市中進行創作<ref>{{cite web|url=http://www.learner.org/interactives/renaissance/florence_sub2.html |title=Renaissance - Focus on Florence |publisher=Learner.org |accessdate= 2009-11-19}}</ref>。佛羅倫斯的經濟蓬勃發展,並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的資料,佛羅倫斯從14世紀至16世紀之間都是歐洲最大的城市,眾多的博物館、宮殿與教堂,例如[[彼提宮]]與[[烏菲茲美術館]]被大英百科全書視為藝術品<ref>{{cite web|url=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210642/Florence |title=Florence(Italy)-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publisher=Britannica.com |accessdate=2009-11-19}}</ref>。
 
羅馬也是一個特別受到文藝復興影響的城市。這個時期的改革大幅改變城市的面貌,例如米開朗基羅的作品[[聖母恸子像]]與[[波吉亞寓所]]的壁畫。羅馬的輝煌在教宗[[尤利烏斯二世]](1503至1513年)和他的後繼者[[利奧十世]]、[[克勉七世]]及[[美第奇家族]]時期達到頂點。羅馬在這20年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藝術]]中心之一。由[[君士坦丁大帝]]建造的[[老聖伯多祿大殿]]由米開朗基羅進行重新設計<ref>{{cite web|url=http://www.newadvent.org/cathen/13369b.htm |title=CATHOLIC ENCYCLOPEDIA: Basilica of Saint Peter |publisher=Newadvent.org |date=1912-02-01 |accessdate= 2009-11-19}}</ref>,他在[[羅馬]]成為義大利最有名的畫家,並創造[[法爾內西納別墅]]與[[拉斐爾房間]]等壁畫與許多其他著名的作品。米開朗基羅也開始裝修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並為[[儒略·凱撒]]墳墓創造著名的雕像[[摩西]]。羅馬失去了一部分宗教色彩,成為一個真正的文藝復興城市,並擁有大量的流行節慶、賽馬、政黨、陰謀和淫亂事件。羅馬興盛的經濟孕育出一些托斯卡納[[銀行家]],包括拉斐爾的朋友與藝術贊助人[[阿戈斯蒂诺·基吉]]。在拉斐爾去世之前,他還推動了第一次古代遺址的保存運動。
 
 
== 參考文獻 ==
{{Reflist}}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