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翠云草的繁殖方法

翠云草的繁殖方法

翠云草繁殖方法
原圖鏈接

茎伏地蔓生,极细软,分枝处常生不定根,多分枝。小叶卵形,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叶色呈蓝绿色,其主茎纤细,呈褐黄色,分生的侧枝着生细致如鳞片的小叶。其羽叶细密,并会发出蓝宝石般的光泽。

由于茎枝具匍匐性,做吊盆亦能展现其柔软悬垂的美感,也可种于水景边湿地,翠云草姿态秀丽,蓝绿色的荧光使人悦目赏心,在南方是极好的地被植物,也适于北方盆栽观赏,于种植槽中成片栽植效果更佳,也是理想的兰花盆面覆盖材料。

目录

基本信息

 
翠云草繁殖方法
原圖鏈接

中文学名:翠云草

拉丁学名:Selaginella uncinata

别 称:龙须、蓝草、蓝地柏、绿绒草

界:植物界

门:蕨类植物门

亚 门:石松亚门

纲:石松纲

目:卷柏目

科:卷柏科

属:卷柏属

种:翠云草

分布区域:中国中部、西南和南部地区

颜 色:蓝绿色

形态特征

翠云草为中型伏地蔓生蕨。主茎伏地蔓生,长约1m,分枝疏生。节处有不定根,叶卵形,二列疏生。多回分叉。营养叶二型,背腹各二列,腹叶长卵形,背叶矩圆形,全缘,向两侧平展。孢子囊穗四棱形,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四列呈覆瓦状排列。

土生,主茎先直立而后攀援状,长50-100厘米或更长,无横走地下茎。根托只生于主茎的下部或沿主茎断续着生,自主茎分叉处下方生出,长3-10厘米,直径0.1-0.5毫米,根少分叉,被毛。主茎自近基部羽状分枝,不呈“之”字形,无关节,禾秆色,主茎下部直径1-1.5毫米,茎圆柱状,具沟槽,无毛,维管束1条,主茎顶端不呈黑褐色,主茎先端鞭形,侧枝5-8对,2回羽状分枝,小枝排列紧密,主茎上相邻分枝相距5-8厘米,分枝无毛,背腹压扁,末回分枝连叶宽3.8-6毫米。

叶全部交互排列,二形,草质,表面光滑,具虹彩,边缘全缘,明显具白边,主茎上的叶排列较疏,较分之上的大,二形,绿色。主茎上的腋叶明显大于分枝上的,肾形,或略心形,3毫米×4毫米,分枝上的腋叶对称,宽椭圆形或心形,2.2-2.8毫米×0.8-2.2毫米,边缘全缘,基部不呈耳状,近心形。中叶不对称,主茎上的明显大于侧枝上的,侧枝上的叶卵圆形,1.0-2.4毫米×0.6-1.0毫米,接近到覆瓦状排列,背部不呈龙骨状,先端与轴平行或交叉或常向后弯,长渐尖,基部钝,边缘全缘。

侧叶不对称,主茎上的明显大于侧枝上的,分枝上的长圆形,外展,紧接,2.2-3.2毫米× 1.0-1.6毫米,先端急尖或具短尖头,边缘全缘,上侧基部不扩大,不覆盖小枝,上侧边缘全缘,下侧基部圆形,下侧边缘全缘。

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生于小枝末端,5.0-25毫米×2.5-4.0毫米;孢子叶一形,卵状三角形,边缘全缘,具白边,先端渐尖,龙骨状;大孢子叶分布于孢子叶穗下部的下侧或中部的下侧或上部的下侧。大孢子灰白色或暗褐色;小孢子淡黄色。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40-1000m的山谷林下,多腐殖质土壤或溪边阴湿杂草中,以及岩洞内,湿石上或石缝中。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

繁殖方法

翠云草的繁殖方法有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翠云草分生的侧枝着生细致如鳞片的小叶。在4-5月换盆时进行,将生长密集株丛扒开分栽繁殖,放阴湿环境下即可。春季找出带不定根的茎段,栽于新盆中。

扦插可在春季修剪时,将剪下的茎枝直接扦插于沙床中,保持湿润,约半月生根。 栽培 生长期要经常浇水和喷水,盛夏时要注意遮阴,每隔半月施肥1次。冬季需入室越冬,温度过低,叶片会干枯卷缩,变成棕色。冬季浇水过冷,也会损伤叶丛。一般2-3年更新1次。[1]

栽培管理

翠云草对土质要求不严,排水性较好的普通土壤亦可用作培养土,但以含有机质丰富的砂壤土最为适宜,可用腐叶土、粗砂按2:1的比例混合,以使排水良好。

宜在阴湿的环境下生长,全年应放在遮光70%~80%的环境,夏季需遮荫,避免阳光直射而导致叶片枯黄死亡。喜温暖,在20左右时生长良好,越冬温度5℃。低温下叶会干枯卷缩,变成棕色。需水量较多,盆上须充分湿润,气温高时要经常实施叶面喷水,以增大空气的相对湿度,确保枝繁叶茂的观赏效果。但应注意喷洒叶面要用温水,冷水喷洒易损伤叶丛。

冬季摆放在室内即可安全越冬,但盆土需保持适当的干燥,切忌过湿而引起根茎腐烂。由于翠云草植株矮小茂密,枝柔叶嫩,如果进行根部施肥切忌沾污和烧伤叶片;也可根外追肥,每半个月用0.1%的尿素喷淋叶面一次,不可浓度过高或在中午前后进行,以免造成肥害。需肥量不大,每月追1次稀肥水即可,冬季不用施肥。地栽时宜选择阴湿环境,如林下、阴湿岩石、水边。[2]

相关视频

一点植物学[0段71集]翠云草

室内植物小精灵,翠云草的迷人青翠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