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的只会是年纪,才不会是爱情呢
作品欣赏
“叮咚”一声风铃响了,一位老先生推着轮椅走进店里,轮椅上坐着位和他年纪相仿的老太太。老先生戴了一顶渔夫帽,帽子上还别了一根羽毛,有点老顽童调皮的味道;老太太则梳着整齐的银发。
老先生把轮椅推到试衣镜旁,找了一个最好的角度让老太太看他试衣服。然后,他转身说:“是葬礼,我太太的葬礼。”
我有些尴尬,给两位老人各倒了一杯咖啡。老太太感激地接过了咖啡,穿过杯子里袅袅升腾的热气,嘴边有些怜惜的笑意,说:“这么多年,他就没自己买过衣服,他甚至不知道参加葬礼该穿哪一种礼服。”
我转身去取一套中号的西服,听见老太太对老先生说:“医生说我最多只有几个月的时光了,这些都要准备了。”
老太太笑了起来,说:“不管怎样,买好了我才放心,我可不想在天上看到你穿着渔夫野营装参加我的葬礼。你还会光着脚,因为找不着袜子!”
我转过身,被老太太描绘的情景逗笑了。老先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老太太对我说:“就要黑色的西服配上白色的衬衣,再加上黑色的领带。”我心里赞同地想:老太太配的是标准的葬礼服。
老先生拿着衣服进了室。老太太对我说:“我七十多岁了,早晚要去天上。我想把平常做的都给他安排好,怕到时候他一个人不习惯。”听了这话,我心里一阵难过。
老先生穿好衣服走出来,他挥动着手上的领带说:“谁能帮我系这个东西?”老太太摇摇头笑着说:“难道要我把所有领带都打好吗?”她示意让她来系,老先生弯下腰,俯身在轮椅上,老太太有些颤抖但熟练地打好了领带。我走到一边,好让他们不受干扰,多一些私人空间。穿衣镜前的老先生庄严肃穆,他握着老太太的手,征求着她的意见。老太太说:“挺好的,我喜欢。这西服倒让我想起我们结婚的礼服来。我们结婚时你系的是银色的领带,也是我选的。”老先生挺直了腰板,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又看了看镜子边的妻子,俯身抚着老太太的手,动情地说:“我希望这套礼服永远派不上用场!”
付过钱后,老太太向我致谢。铃声中老先生推着太太出了门。看着他们的背影伴着轻声细语渐行渐远,我心中不可抑制地涌起对这对老年伴侣的羡慕。原来老了的只是年纪,不是爱情。[1]
作者简介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将饮茶》《干校六记》;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其中写于1984年的《老王》被选为初中教材。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