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老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老关镇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西部辖镇。1949年置老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改镇。位于区境西部,镇府驻老关村,距区府12公里。老关镇总面积52.64平方公里,境内南北最长16.25公里,东西最长8.25公里,总人口32433人(2017年)。耕地面积17655亩,山林40035亩,森林覆盖率49.7%。[1]

中文名称: 老关镇

外文名称: Laoguan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江西省萍乡市

下辖地区: 11个村委会

政府驻地: 老关村

电话区号: 0799

邮政区码: 337018

地理位置: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西部

面 积: 52.64平方公里

人 口: 32433人(2017年)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武功山,孽龙洞,杨岐山等

车牌代码: 赣J

行政代码: 360313103

乡镇概述

老关镇位于江西省西部边缘,自然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多样,植被覆盖率达75%以上。浙赣铁路、320国道过境。辖老关、关里、登官、红星、前进、仁村、三角池、渡口、二里、檀梓油塘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水泥、塑料、包装袋、陶瓷、机械、建材、电极糊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古为吴、楚要冲,曾设关,现尚存遗迹2006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9.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3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7元。主导产业有化工、建材、机械、包装、鞭炮等。

区位优势

老关区位优越,古为吴楚要塞,今为湘赣通衢,素有“江西西大门”之称,东距萍乡市区32公里,西距醴陵市12公里,西距株洲市50公里,西北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100公里,是承接“长、株、潭”经济的第一站,位于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农业生产基地中心区域。境内交通便捷,镇村运输网络发达,东连沪瑞高速公路,西接莲易高速公路,浙赣电气化铁路横穿东西,国家一级公路320国道贯穿南北,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老关山水环绕,风光旖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东南北三面地势高,西部较低平,以丘陵为主,丘垄相间,平均海拔90米左右,最低点为西北部红星村肖家湾绿水,河床底海拔59米,最高点为南部,黄岗岭五峰顶海拔289.8米,跨越老关、下埠两镇。

历史沿革

老关镇地处赣西边界,相传自春秋设关卡在此,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知县杨自治在老关建营房,置关楼,现关卡虽毁,城墙遗迹尚存,故称老关。老关历史悠久,明清时期,自康熙22年(1683年)起,老关有“归对乡,怀信里,萍乡县第五区昭信乡,萍乡市第四区昭信乡,萍乡县美昭乡,老关公社,老关乡”等称号,1993年7月1日正式撤乡建镇,被称为老关镇。

经济建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工业强镇,农业重镇,三产活镇”的主体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载体建设,大力招商引资,全力打造东以焦化、陶瓷为主,西以水泥、化工为主,南以包装为主,北以生态休闲农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以碳素、机械、建材、陶瓷、包装等支柱产业已形成规模,农村城镇化、企业民营化、农业产业化,三产规模化步伐快速前进。2004年实现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55200万元,同比增长23.4%,农业总产值完成9978万元,同比增长3%,其中生猪出栏6.3万头,同比增长7%,水产品产量1248吨,同比增长2.7%,农民纯收入3198元,同比增长6.5%.自古以来,老关就是赣湘边际贸易重镇,商贾云集,商贸流通极其发达,老关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狠抓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1999年老关镇已被列入江西省200家重点小城镇开发乡镇和萍乡市16个小城镇发展重镇。经省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出了《老关镇总体规划》、《老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由松散走向现代化。城镇人口近6千人,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影响范围逐步扩大,辐射效应不断增强。为了进一步扩大镇区范围,拟将废弃的浙赣铁路复线纳入新的镇区规划,全力打造吴楚文化一条街,打造边关重镇文化,掀起新的一轮发展热潮,使城镇规划面积达到2000余亩,占地面积30亩的老关边贸市场融居住、商铺、贸易为一体,致力于建设赣西最大的物流交易中心。繁华招商的购物服务区,环境怡人的文教,整齐的行政区,布局合理,井然有序。在主攻工业、小城镇建设的同时,老关注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不断加快农业产业调整步伐,使农业有了长远的进步。坚持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在巩固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了“基地示范,产业带动,全民参与”的全新发展模式。仁村无公害蔬菜基地、二里花卉苗木基地等八大产业基地示范作用凸显,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以老关生猪合作社为农业龙头企业的规模效应明显,该社拥有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大型工厂化养殖基地7个,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的入社专业户29户,年出栏生猪30头以上的入社农户512户,带动小型生猪养殖农户1600余户,使入社农户年增收390万元。总投资1.26亿元,占地面积5240亩横跨赣湘两省的明鑫农场拟建成一个发展型规划、综合型养殖、环境型设施、生态型休闲、人性化管理的省龙头企业,该场投入使用后,年出栏菜牛7000头,生猪50000头,山羊10000头,禽类20万羽,水产1300吨,产值超2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农业产业化基地之一。由于仁村林场的蜜桔脆嫩、甘甜,每逢成熟期,前来观光采摘的人络绎不绝,老关塘多鱼美,假日之余,垂钓鱼山水之间,漫步在苍松翠柏之间,纵情于鲜花绿草丛中,品着农家菜,饮一杯地道的农家酒,定会心旷神怡。

工业发展

按照“工业强镇”的总体要求,抓住国家产业政策宏观调控的有利时机,变老关的区位优势为经济优势,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和新、扩、改项目建设,扩大工业总量,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推动全镇工业健康、快速发展。2007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8.6亿元,同比增长21.5%。进一步拓宽招商渠道。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700万元,新引进企业11家,即泓源煤化工、亮雅化工、三虎颜料、腾龙硅沙、绿源家具、建国陶瓷、升华引线厂、明鑫农场茶园、大坪果业、心连心药材基地和仁村内衣厂。工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化工、陶瓷、建材、鞭炮、包装、乳白胶为主的产业格局。为把老关建设成为承接长株潭经济圈的“桥头堡”,认真抓好工业载体建设,将工业园西区规划为化工小区,为工业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承载平台;另一方面狠抓环境的优化,制定了入园企业优惠政策,落实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及时为企业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为企业搭建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发展平台。

农业发展

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加大农业的科技开发力度,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有力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现全镇已发展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的大型工厂化养殖基地1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9个,年出栏300头以上的专业户29户,带动小型生猪养殖农户1600余户,2007年销售生猪4.3万头,销售收入达5964万元,老关生猪合作社还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先进合作社称号。萍乡市明鑫农场是我镇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亮点,农场总投资1.2亿元,规划面积5200亩,拟建成集养殖、休闲、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第二期工程正在筹划建设中。新落户的绿洲鸵鸟基地,同时兼顾观光休闲,总投资达300万元,占地面积100余亩,以鸵鸟的饲养繁殖、加工利用为主,走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之路。仁村无公害蔬菜基地及柑桔园、三角池药材基地、二里苗木基地及高产油茶基地、红星林果业、关里百果园和明鑫茶叶基地等也有力地促进了该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我们积极落实中央的惠农政策,确保粮食生产保持稳定。2007年共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资金74.5万元,实现全年粮食总播面3.1万亩,经济作物近0.35万亩。针对我镇人多耕地少的现状,我们严格执行国家的耕地保护制度,组织好土地承包的合理流转,杜绝抛荒,有效地提高了耕地的综合利用水平;调优水稻品种和品质结构,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为来年选配当家品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断强化农业服务,带领部分农户到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沼气知识学习、林木管理、水库安全管理等培训达120余人次,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社会事业

基本上保持了每年启动一项以上社会公益事业。现有中小学校13所,其中初中2所,小学11所,全镇义务教育普及率100%,有镇医院一所,有村级卫生所11所,卫生普及率100%,敬老院一所,实现了水泥公路村村通,社会治安环境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镇村面貌明显改观

按照《老关镇区总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搞好镇区五期工程规划建设,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镇区功能。2007年共修建乡村水泥公路15条约1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标;累计投资135万元新建老关敬老院,基本改变了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的居住环境;投资达120万元的老关卫生院住院大楼已投入使用。镇区供水工程在遭遇此次冰灾之后,已在进行全面的维修和改造升级中,仁村渡口公路桥、110KV变电场等项目也已经启动建设。同时,我们大力加强镇区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及时清运生活垃圾,保持街道整洁干净。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全面搞好宣传和思想发动工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我镇7个省级试点自然村均成立理事会,完善了各种制度,搞好了总体规划,全镇共投入资金300万余元,积极提升人居环境品位,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七改三普及”工作,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其中前进李汤、仁村夏家湾两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荣获2007年湘东区“十佳魅力乡村”的称号。

财政增收能力明显好转

财政是经济的综合反映,是政府正常运转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物质保证,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大局稳定。为改善财政质量,一是挖潜培源,科学组织财政收入,提高财政融资能力,做活新引进企业,做强新扩改企业,壮大支柱产业,引进纳税大户,千方百计增加可用财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2007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082.9万元,占任务的116%,占任务的114%,占任务的118%,确保正常运转。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先保教育、卫生、退休退养人员的工资发放,先保社会保障和稳定工作的需要,实现机构正常运转和机关内部的正常开支,在确保各项重大开支的基础上,还老欠170万元。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随着我镇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民收入持续增长。在收入增长的同时,人民消费支出也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消费需求、消费结构、资金支出都有了新的变化。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电视、电话基本普及,手机、摩托车走进了千家万户,不少家庭还拥有电脑、小车等高档消费品。集市的建设推动了商贸的繁荣,市场商品基本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村村通公共汽车使人民生活更加便利。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我们积极推进机关内务管理,狠抓作风建设,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建立了首问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了村级考评制度和政府部门及机关工作人员考核评议制度。全镇上下谋事干事、求新思变的氛围更加浓厚,行政效能、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2007年,在全镇机关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该镇获得全区综合考评二等奖。严格执行机关工作人员“八不准”,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和机关干部的教育管理力度,建立了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驻村驻厂制度,政府勤政、廉政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全镇11个村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实行村级帐务代理制度,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执行民主理财制度。

科技创新

依托“全国星火技术密集区”,加强与市、区科技部门的工作联系,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扶持,加大我镇科技创新的力度。2007我镇有萍乡市绿洲农业驼鸟开发有限公司、萍乡市兄弟瓷业有限公司、萍乡市梨枝园生物柴油有限公司三个单位顺利通过科技企业鉴定。全镇全年共引进推广科学技术8项,开发新产品10项。

计生工作

稳定了计划生育低生育水平,提高了人口素质。2007年,全镇共出生人口401人,出生率控制在11.17‰以内,计生率91.65%,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08.9,节育率为92%,共办理了220份农村独身子女健康平安保险。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救贫救灾、扶贫帮困覆盖面扩大。2007年共发放低保金78万元,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资金31万元。做到了应保尽保,及时救助;劳动和社会保障功能明显增强,2007年共有159名离退休人员纳入本级社会化管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有了进展,新增养老保险参保146人,工伤保险参保272人;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人数达到27311人,参合率达93.73%。

教育事业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2007年中考有111名学生被重点高中录取;“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教学环境明显改观,新建前进小学教学楼,老关中学学生宿舍楼。

卫生事业

卫生防疫工作卓有成效,服务网络逐步健全,继续完善了老关卫生院与区中医院联合办院,投资力度加大,设施不断完善,医技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治安

坚持安全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对高危行业强化了安全监督,对非法生产进行了严厉打击,普法教育扎实推进,“和谐110”指挥中心充分发挥作用。健全了矛盾排查机制,全年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38件,调处率10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社会公众安全感有效提升。

视频

队名:老关镇登官村队 舞蹈名称:共圆中国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