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山自然保護區
老君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境內,地處東經103º57´—104º04´,北緯28º39´—28º43´。東西長約11.6 km,南北寬約7.4 km,總面積3500公頃,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四川山鷓鴣(Arborophila rufipectus)等雉科鳥類為主的自然保護區。 2015年4月2日消息,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野生大熊貓3隻,大熊貓棲息地3201公頃,四川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躋身為大熊棲息地。至此,長江上游城市——四川宜賓市的屏山縣成為新增的4個分布縣之一。[1]
目錄
氣候特徵
亞熱帶季風氣候
生態系統
竹林生態系統
該生態系統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2000 m的局部地區,呈斑塊狀分布,外貌呈深黃綠色。蓋度非常大,常達90%左右,植物矮小密集,高約2.5 m以下,主要物種為箭竹。其草本層稀疏,蓋度不足5%,常見草本植物為六葉葎、金星蕨、蟹甲草、菝葜、寬葉麥冬等。 該類生態系統建群種單一,植株矮小密集,棲息其中的動物種類並不多,主要為一些小型獸類和小型地棲鳥類。 由於竹林生態系統面積較小,呈斑塊狀分布,該生態系統極不穩定,遭遇自然或人為干擾後極易被其他林型所取代。
灌叢生態系統
該類生態系統是由薔薇、火棘等優勢種形成的灌叢類型構成的。生態系統中主要植物種類有薔薇、火棘、花楸、繡線菊、珍珠梅、小檗等,主要草本植物為狗尾草、藎草、蜈蚣草、狗脊、蝴蝶花等,另有層外植物雞矢藤、葎草等。生活的動物有小麂、小型獸類及鶯科、畫眉科鳥類等。 灌叢生態系統也不穩定,最終的演替方向為亞熱帶闊葉林生態系統。
亞熱帶闊葉林生態系統
構成該生態系統的亞熱帶闊葉林類型較為豐富。海拔1500m以下為低山常綠闊葉林,以栲樹林、刺果米儲林為主,伴生植物中還有許多樟科、山茶科、五加科等植物,分布於溝谷、山麓緩坡等環境條件較好的地方。其上由更能耐寒的植物種類構成中山常綠闊葉林,以峨眉栲、華木荷林為主,在海拔1600—2000m一帶,綿延於雷、馬、屏、峨之山地。灌木常為大節竹、方竹,蓋度可達40%—80%;海拔2000m左右一帶,還有小面積的包石櫟林,一般生於向陽的陡坡或斜坡,有時甚至可以沿着溝谷上升到海拔2200m左右的地方。另外,由於水分條件充沛,層外植被較其它地方更為繁茂,藤本植物十分豐富,攀援或纏繞於喬灌木之上,在林內交錯爬行。附生與寄生植物種類多樣,以蕨類植物和蘭科植物最多。高大的灌木植物常常伸入喬木低層,使得常綠闊葉林分層極不明顯。眾多闊葉林型彼此滲入,鑲嵌相生,關係極為密切,共同構成亞熱帶闊葉林生態系統。
豐富的闊葉林型為多種動物群落提供了適宜的棲息和覓食場所,在該類生境中生活有四川山鷓鴣、白腹錦雞、紅腹角雉、鼯鼠類等動物,是保護區動物群落的主要分布環境。 亞熱帶生態系統在保護區分布面積最廣,是保護區生態系統的主體,在物質流動和能量循環中起着關鍵作用。
歷史沿革
保護區於2000年2月29日由屏山縣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2000年4月7日,宜賓市人民政府批准其成為市級自然保護區。
2002年3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其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2011年4月,通過國務院批准,由省級自然保護區 「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15年3月31日,四川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大熊貓潛在棲息地正式升級為棲息地,該保護區總面積3500公頃,其中大熊貓棲息地3201公頃,數量為3隻。
科研價值
保護區地處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地區的涼山山系,對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四川山鷓鴣,是中國特有種,主要分布在涼山山系,在IUCN物種目錄中被列為全球性瀕危物種。鑑於該保護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保護價值,自1998年以來,世界雉類協會專家多次到這一區域對四川山鷓鴣及其棲息地狀況進行調查研究。2001年德國動物物種與種群保護學會專家考察了本區。2002年北英格蘭動物學會和WPA專家到自然保護區對四川山鷓鴣及其他珍稀瀕危和特產鳥類做了調查和研究後,對自然保護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取得的保護管理成效給予了肯定。2003年起,WPA從英國切斯特動物園等處募集資金,為保護區基本建設和人員培訓提供捐助。2005—2007年,在關鍵生態系統合作夥伴基金的資助下,由世界雉類協會和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聯合在保護區內開展了以四川山鷓鴣為主的雉類監測研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