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君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老君须

中文学名:老君须

拉丁学名:Cynanchum inamoenum

界:植物界

老君须,中药名。为萝藦科植物竹灵消Cynanchum inamoenum (Maxim.)Loes.的根或地上部分。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西藏等地。具有清热凉血,利胆,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阴虚发热,虚劳久嗽,咯血,胁肋胀痛,呕恶,泻痢,产后虚烦,瘰疬,无名肿毒,蛇虫,疯狗咬伤。

目录

别名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用法用量

采集加工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性状鉴别

药理作用

相关论述

别名

婆婆针线包、婆婆针袋儿、正骨草、婆婆衣、绒针、白薇、牛角风、九连台、犀角细辛、川白薇、细根白薇。

入药部位

根或地上部分。

性味

味苦、微辛,性平。

归经

归肺经。

功效

清热凉血,利胆,解毒。

主治

阴虚发热,虚劳久嗽,咯血,胁肋胀痛,呕恶,泻痢,产后虚烦,瘰疬,无名肿毒,蛇虫,疯狗咬伤。

相关配伍

治胆病引起的呕吐、腹泻、腹痛:竹林消(地上部分)粗粉1-3g。水煎服,每日3次。(《中国民族药志》引《月王药诊》)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形态特征

竹灵消,又名雪里蟠桃、大羊角瓢、瓢儿瓜。直立草本,基部分枝甚多;根须状;茎干后中空,被单列柔毛。叶薄膜质,广卵形,长4-5厘米,宽1.5-4厘米,顶端急尖,基部近心形,在脉上近无毛或仅被微毛,有边毛;侧脉约5对。伞形聚伞花序,近顶部互生,着花8-10朵;花黄色,长和直径约3毫米;花萼裂片披针形,急尖,近无毛;花冠辐状,无毛,裂片卵状长圆形,钝头;副花冠较厚,裂片三角形,短急尖;花药在顶端具1圆形的膜片;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花粉块柄短,近平行,着粉腺近椭圆形;柱头扁平。蓇葖双生,稀单生,狭披针形,向端部长渐尖,长6厘米,直径5毫米。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3500m的山地疏林、灌木丛中或山顶、山坡、草地上。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西藏等地。

性状鉴别

根茎粗短,多分枝,略呈块状,长2-3cm,直径5-10mm,上方有多数密集的茎痕或残存茎基,下方簇生多数细而长的根。根细圆柱形,多弯曲,长10-15cm,直径0.7-1.5mm,表面黄棕色,稍有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黄白色,中央具细小的黄色木心。气微,味淡。

茎圆柱形,长17-39cm,直径2-4mm,表面绿色或黄绿色,基部淡紫红色,有的被污褐色斑点,具细纵棱,有单列白色柔毛;质稍韧,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广卵形、卵形或长卵形,长3-6cm,浅绿色至黄绿色,主脉于下面明显凸起。两面脉上均有白色柔毛。蓇葖果长角状,长3-6cm,直径4-8mm,黄绿色或黄褐色,具纵皱纹及纵棱,先端长渐尖,中部膨大,基部有宿萼。种子卵形或阔卵形,黄棕色,扁而薄,长7-8mm,宽约5mm,边缘具翅,顶有一撮白色绢质毛,长约1.6cm。气微清香,味微甜。

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1]

相关论述

1、《陕西中草药》:“滋阴补肾,健脾益气,调经活血。治月经不调,阴虚白带。” 2、《青岛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宣肺降气,祛痰止咳。主治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肝炎,咽喉肿痛。” 3、《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凉血,退热除烦。主治阴虚发热,久热不退,产后发热,虚烦失眠。”

附注

同属植物华北白前Cynanchum hancockianum(Maxim.) Al. Iljinski药用同竹灵消。

参考资料

  1. 老君须,搜狗,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