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老高平(赵斌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老高平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老高平》中国当代作家赵斌录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老高平

高平是个地名。出长治城往南,跨过上党区,就是高平了。如今属晋城辖下的这个县级市,历史上曾经赫赫有名。赵国被秦国坑杀士兵四十万,一战而衰的长平之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不过,我说的老高平不是地名,而是一个人。

在长治二中读高中的时候,同学建忠从高平来,一口瓮声瓮气的高平方言铿铿锵锵,在我们这些长治娃子中间很有些另类。十五六岁的孩子们正是活泼好动,浮想联翩的年龄,给同学起个外号也是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班主任老师再三强调,仍屡禁不止。有同学给建忠起了个“老高平”,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认可,于是,建忠就成了“老高平”。

老高平侠义心肠,聪明好学。那时候,广播匣子里正播放刘兰芳老师的长篇评书《岳飞传》,每天中午半小时,雷打不动。那是我们每天的一个期盼,是我们的精神大餐。当我们一帮住校生围成半圆圈,捧着饭盒听得兴致正高的时候,刘老师一句“欲知后事如何,咱们明天接着讲”,像一只小爪子在我们心头挠了一把,让人既痒痒,又无奈。

老高平不住校。他在家也是听《岳飞传》的。下午课间休息时,他会绘声绘色地把中午听来的评书再重播几段。什么金兀术、哈迷刺,什么奔得儿密、密得儿奔,用他的高平话讲来,又是一番风韵。他讲得抑扬顿挫,我们听得兴致勃勃。遇到有分歧,还和旁边的鲁东、文利同学争辩几句。辩完,又继续有腔有调地播出他的高平话版《岳飞传》。

大学毕业以后,老高平分配到长治一中当了老师。几年过去,老高平工作用心,业务精湛,就是一口高平口音几无改变。

那年教育口推行普通话,老师们必须得通过普通话考试才能过关,这可难住了老高平。教课没问题,出力没问题,这几十年攒下的地方口音哪里是一天两天能改得了的呢?没有悬念,没有意外,他考了几次都没通过。

不服输的老高平愁眉不展。

有同事建议说,县里面考试可能会松一点,要不去县里试试?

老高平豁然开朗,高高兴兴赶去了壶关县。

我们山西,方言众多,十里不同音。壶关和高平虽然都属于晋东南,但发音规律大不一样。

到考试的时候,老高平用自己独创的高平普通话哇哩哇啦念了一通,主持考试的壶关老师大为惊异,赞叹不已,说:人家这位老师讲得真好,一点壶关口音也没有!

老高平普通话考试顺利通过!

老高平课教得好,责任心强。在课堂上见有学生不好好学习,自己就气得不行,恨不得薅住耳朵把知识给他灌进去。那一次,一个男生在课堂上调皮捣蛋,老高平气急了,打了他一撇子。也是不巧,出手有点重,学生耳朵受了点伤。学生家长不干了,一再找到学校、找到教育局,反映问题,要求严肃处理。那年,因为工作出色,学校是要培养他入党的,全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的事迹材料已经在上报的路上。这一撇子下去,入党推迟了,眼看到手的省级荣誉也给打飞了。

我们去安慰他的时候,老高平很沮丧。我们劝他脾气改一改,学生不学习就由他去,别管他,反正耽误的是他们自己。老高平一边嗯嗯地点头,一边说:看他们这么好的学习条件白白浪费了,着急啊!

好多年后,我爱人一次跟同事聊天说教育,说起我的同学,说起我的好朋友老高平当年打了学生的事。一位同事在一旁幽幽地说,那打的就是我儿子。

那次挨了老师一撇子后,孩子幡然悔悟,一改往日调皮捣蛋,吊儿郎当的坏习惯,像换了个人儿似的,学习用心了,也懂得遵守纪律了。高中毕业后考了大学,大学毕业后考了研究生,现在已经在外地大城市成家立业,很优秀了。

说起当年,同事满肚子感激,说,多亏了老师那一撇子。想起当时自己去找学校、找教育局,同事也很歉疚,说,一直想去当面感谢感谢,又一直碍于面子没好意思去。

那次事件之后,老高平继续躬耕在三尺讲台,尽心尽责,兢兢业业,开枝散叶,桃李芬芳。

到有一年同事的孩子从外地回来,想去看看老师的时候,老高平已经因病去世离开我们两年了。[1]

作者简介

赵斌录,古城上党公务员,喜欢读书、旅游、下棋。

参考资料